毕业论文《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305483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 作者: 日期:20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完稿于1988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近年来,有不少学者从人物形象分析、理想奋斗精神、人物悲剧刻画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究。很少有人去关注路遥作品中表达出的乡土意识,本文正是从地域人文景观、传承的意识形态乡土文化、割不断的黄土情乡土情结等方面去详细论述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关键词:地域人文景观,乡土文化,乡土情结,乡土意识绪论随着平凡的世界的电视剧的热播,平凡的世界这本由作家路遥创作的百万字的小说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书中所描写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的

2、地貌景观与人们的淳朴的性格以及不同人物的奋斗史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部书也成为了解中国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状况的一部全景式的参考书,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这部书中的励志奋斗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给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近几年,也有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分析。有学者认为路遥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现象,路遥现象总是以一种“悖论”形式出现。同时也有学者详细的论述了路遥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乡土情结与土地意识,走出回归的人物发展故事模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到陕北特定文化的影响和作者自己个人的一种成长经历。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选取与他生活过的那片

3、黄土地上的勤劳朴实的人们,而作者一直对自己生活过的那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这是因为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自觉的承担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比如他在作品人生中所塑造的高加林的人物形象,高加林离开土地,回到土地,又离开,最终却又回到土地。但也有学者认为路遥塑造的作品中缺乏一种“峻切式”的思考,反映了“农民式”的乡土意识的局限。人们大多探讨的都是路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爱情观、悲剧意识等方面。但很少有人从乡土意识这一层面进行深入挖掘与剖析。而乡土意识却是作者路遥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传达的一个重要情节,那片黄土地,那里善良的人们,那里的民情风俗在作者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作者路遥之所以能创作出那么多被后

4、人推崇的作品,经典的作品,如人生、早晨从中午开始等。这都与他所选取的写作的素材与背景以及他在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浓浓的乡土情是分不开的,而他所选取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灵感都源于那片他生活过的地方,那片他深深爱恋着的土地,以及那里淳朴善良的人们。他的作品中处处都渗透着浓浓的乡土意识与乡土情。本文主要就对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进行分析,从地域人文景观、乡土文化、乡土情结等方面对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以使读者可以更详细的了解路遥小说创作中所蕴含的乡土情。 一、地域人文景观1.1自然地域每一个人对自己的故土都会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对故土的一草一木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就像作者路遥在开

5、头这样写道,“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眼看就要过去了,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开头虽然平静如水,但作者在开头便向读者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他的家乡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它不像南方那样温暖如春。但正是因为它漫长的冬天,才让春天来得那么有意义,显得那么珍贵。作者迫不及待的想用自己手中的笔描写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因为他爱这的土地,深深地爱着。就像诗人艾青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6、爱的深沉”。作者路遥应该也是这样的感情吧,想必。只有对那片土地爱得足够深,足够沉,才能够写出这样饱含感情的文字吧。又如作者在第三章写道,“惊蛰过后很长一段日子,尽管节令也已经越过了春分,但连绵的黄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面貌,山野里草木枯黑,一片荒凉。只是夜晚的时间倒明显缩短了。一直到了四月初,清明节的前一天,突然刮起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黄风。风刮得天昏地暗,甚至大白天都要在房子里点亮灯。根据往常的经验,这场黄风是天气变暖的先兆。是的,从节令来看,也应该有些春天的迹象了”。这段话描写出了黄土高原特有的天气,“大黄风”。每一个在黄土高原上生活过的人,都应该有这种体验。北方的“大黄风”天气就像南方的“龙卷

7、风”一样,黄风来临的时候,天地混沌,漫天黄沙,就像人走在沙漠里一样。但即使是这样,人们的心里并不恐惧,因为“大黄风”就是天气变暖的预兆。人们心里期盼着黄风过后,天气变暖,就可以开始忙着播种了,这是一年开始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人们常说“不经历风雨,咋么见彩虹”。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人们更信奉的是“不经历大黄风,咋么见晴天”。路遥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对陕北特有的独特天气做了介绍,对那片土地的地理面貌也做了说明。“从出县城起,路面比较广阔,以后就越走越窄,约摸到五十华里之外,川道完全消失了。西山夹峙的深沟,刚刚能摆下一条公路。接着,便到了分水岭。壁立的横断山脉陡然间堵住了南北通道。在以前,公路只好委屈地

8、从这里盘山而上,才能伸到山那面,前几年在一个山腰里捅开了一个豁口,才把公路从山顶降到了半山腰”。陕北高原沟壑成群,导致这里的交通闭塞,公路在山顶,这种现象在陕北一点都不为足奇怪。在农村,公路分成川道和山路,川道顾名思义比较开阔,比较直,一般分布在县城周围。农村更多见的是山路,道路崎岖,往往只能走一辆机动车。而且地面不平整,到处都是坑坑洼洼,且山路一般修建在半山腰,远远望去就像在山腰中间缠了一条绸缎一样,就像妙龄的少女婀娜的身姿一样,也不失为陕北的一道风景线。陕北最具特色的另一个地理风貌就是梯田,梯田是根据陕北的气候土壤而研究出的一种因地制宜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每一个梯度上都要种上不同的农作物,

9、这样来年的收成就会多一点。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更是将这梯田比作“巨大无比的花卷馍”。这样比喻,不乏形象生动,将梯田的形状完美的呈现给了读者。1.2风土人情1.2.1 陕北秧歌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西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阳歌”等。在陕北,一进入冬天,人们就为正月里闹秧歌而忙起来了,人们一年辛辛苦苦的在地里操劳,好像为的就是能在正月里快活那么几天。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闹秧歌还曾被作为“四旧”而禁止了。作者在第五十四章就详细介绍了陕北特有的一种文化,“陕北秧歌”。“最大的人群中心在金家湾那面的小学院子里大秧歌队正在这里排练。全村所有闹秧歌的人才

10、和把式都集中在这个地方。婆姨女子,穿戴得花红柳绿,老汉后生,打扮得齐齐整整。秧歌队男女两排,妇女一律粉妖绿裤,长彩带缠腰,手着扇子两把;男人统一上黑下蓝,头上包着白羊肚子毛巾。随着锣鼓点,这些人就满院子偏偏起舞,伞头当然是田五”; “两家的大秧歌队分别扭开了,公路上立刻成了一条七彩的长河。在罐子村的秧歌队里,王满银鼻子上画了块白颜色,身上斜挂着驴串铃”。这段话就详细的描写了陕北秧歌,包括人们的衣着、名称和闹秧歌时的流程,以及人们在闹秧歌时的愉悦心情。现如今,陕北秧歌依然没有退出它的历史舞台。每到正月的时候,每个乡镇都会如期开始排练,在十五的时候都会上街去扭。人们经常说,“扭一扭,把一年的晦气都

11、扭走,带来的是来年的好丰收好光景”。现在秧歌也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它更多的已经成为了陕北的民俗文化,成为了陕北特有的标志。安塞秧歌更是作为陕北文化的标志享誉中外。1.2.2 信天游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撅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凡是在黄土高原上生活过的人,都会一两首信天游。信天游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有时候虽然曲调和歌词都一样,但是表达出的主人公的感情确是不一样的。比如这首“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二月里鱼儿水儿水上漂,水呀上漂来想起我的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就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但每次出现主人公润叶

12、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第一次出现是润叶从原西县回来,准备给他的哥哥少安表明心意。她和少安从小一块长大,可以称的上是青梅竹马。她把少安当作哥哥,更当作她未来可以依靠的人。文中这样描写道,“少安和润叶相跟着,沿着原西河畔的一条小路,往河上游的方向走着,他们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中,心情无限地美妙”。此时润叶的心里是高兴的,激动的,她当时的心儿是咋样蹦蹦地欢跳啊!她和她的少安哥在一起,她就要给少安说二妈准备给她介绍对象,她想知道少安是咋想的。她在内心其实是希望少安能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一个可以让她心跳的答案。这样她就可以推辞二妈给她介绍对象的事了,而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她更有信心能坚守住他们的爱情。第二次出现是

13、一年之后,润叶得知少安已经与秀莲结婚。虽然此时已经是春暖花开了,但润叶的心里还像寒冷的冬天一样。她的心是寒冷的,冷的都结冰了。她感觉她对自己的未来已经失去了方向。她和自己心爱的人一块生活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她耳边依稀又听见了那缠绵的信天游从远山飘来,但此时她的心情已经不是一年前那样激动、高兴。她的心灰如死灰,她在心里呼喊她的少安哥为什么不再等一等她?可她的少安歌再也听不见了,她坐在他们俩去年坐过的地方,听到得还是那首信天游,但此时已不同于往日,她的心如冰火再不同。第三次出现是润叶和向前结婚的时候,在婚礼当日,在一片喧嚣的声音之上。她又听见了那首令人心碎的信天游,“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二月里鱼儿水

14、儿水上漂,水呀上漂来想起我的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这个时候的她已经向她的命运彻底屈服了,从她答应和李向前结婚的时候她就不是原来的那个润叶了,此时她的心情是悲痛的。她已经没有了希望,看不到未来。她的爱情随着心里的这首信天游而被埋葬了,以后她再也不能那样肆无忌惮的想她的少安哥了,因为她还有一个身份是李向前的妻子。第四次出现是润叶离开家一个人来到黄原,再一次碰到少平的时候。她从少平的口中得知了少安的境况,一提起少安,一种难以抑制的痛苦,就使她不由默默低下了头,她又想起了那流逝的往事,想起了那首魂牵梦萦的信天游“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二月里鱼儿水儿水上漂,水呀上漂来想

15、起我的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但是她的心情不像之前那样激动、高兴或是悲痛、沉重,她的内心是平静的,但在平静中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难过。一首信天游,虽然曲调和歌词都一样,但给人们传达出的情感确是不一样的,有时高兴,有时沉痛,有时悲伤。但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不管在高兴或是悲伤的时候都会来两首信天游不管是“大黄风”、梯田;还是独具特色的陕北秧歌、信天游;这都是黄土高原的标志,代表着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地貌与风土人情,而作者路遥在他的作品中对其进行详细的描写,向读者展现出一个完整的黄土高原。从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那片黄土地的眷恋与热爱,以及他贯穿于作品中的浓厚的乡土意识。二、传承的意识形态乡土文化2.1物态文化农耕经济发展模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依然是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中的物态文化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农耕经济的发展模式。作者路遥在书中更是还原了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场景,文革后期,生长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