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衡中学历史期中考试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7305087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衡中学历史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正衡中学历史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正衡中学历史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正衡中学历史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正衡中学历史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衡中学历史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衡中学历史期中考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衡中学历史期中考试8 / 8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正衡中学历史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出卷:备课组一、选择1、隋朝统一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开通大运河 B、取代北周建立隋朝 C、颁布隋律 D、攻灭陈2、大运河连接了已有的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邗沟连接的是( ) 海河黄河钱塘江长江淮河A、 B、 C、 D、3、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 )A、贞观政要 B、唐律 C、唐律疏议 D、隋律4、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

2、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户部 D、门下省5、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经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来评价某位封建帝王,统治时期史称有“贞观遗风”,据此可知,这位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6、右图生产工具,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 A、隋朝 B、三国 C、唐朝 D、西汉7、唐朝科举制中有“明经”一科,这里的“经”是指( ) A、佛经 B、品德 C、时事 D、儒家经典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说明科举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

3、样的作用( ) A、发展教育文化 B、笼络人才,巩固地主阶级统治C、提高军事实力 D、增强国家机构办事效率9、“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诗中“文皇”的历史功绩还包括( ) A、建立唐朝 B、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C、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D、开创武举10、唐代的繁盛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11、对比右图中的两枚古钱币,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12、金史记载:“声如雷震,

4、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A、火药B、指南针C、印刷术D、造纸术13、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4、“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盛赞的是( ) A、李白、杜甫的诗歌 B、隋朝赵州桥C、敦煌莫高窟 D、霓裳羽衣舞15、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有契丹女真突厥吐蕃( )A、 B、 C、 D、16、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是宋辽关系由战到

5、和的转折点 B、反映了北宋统治者的虚弱C、它是北宋在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 D、使双方基本上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诗描绘的史实出现在( )A、隋朝 B、北宋C.南宋 D、唐朝18、金占据中原一个多世纪,当地契丹人、女真人、汉人之间已无区别,主要原因是( ) A、金改革女真习俗,促进了民族融合 B、金迁都到燕京C、民族间矛盾已完全消除 D、女真人积极发展农业生产19、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C、两宋时期流行着“苏常熟

6、天下足”的谚语 D、南方人口逐渐增多,到北宋时超过北方20、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交子瓦子蕃坊岁币( )A、 B、 C、 D、 21、“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的是宋代哪个节日的热闹景象( )A、元旦 B、寒食 C、重阳 D、社日22、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 B、政权分

7、裂与社会倒退C、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D、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23、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A、浙江居民能吃到占城稻 B、宋代商人尚不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C、宋代商人已经具有广告和商标意识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24、北宋时期,“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守内虚外,消极防御 B、重文轻武C、渴望收复幽云地区 D、委派文官主持军务25、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面貌的根本原因是( )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经济重心发生南移C、科学技术的发展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历史答卷纸一

8、、选择(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材料一:材料二: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材料三:(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大业杂记材料四: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

9、漕。 隋书卷六八阎毗传材料五: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请回答:(1)图一是隋朝运河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3分) A涿郡 B洛阳 C.余杭(2)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二、三、四加以概括。 (6分)(3)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4)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

10、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出材料二中的观点?(4分)(2)在材料二的思想指导下,唐太宗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从他的为政措施中选择一条体现材料二的思想。(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材料一: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

11、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6分)(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3)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分)29、唐宋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不断发展的一个阶段,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材料一:材料二:唐太宗派兵灭亡厥,后唐朝又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南昭的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蕃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交流。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