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答案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2014)4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7302834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答案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2014)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标准答案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2014)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标准答案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2014)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标准答案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2014)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答案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2014)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单选题:1()步入后工业化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都会区和大都市区之一。a2()规划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加强城乡建设活动管理的重要手段。d3()是导致农业根基不稳、城乡区域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的产生。b4“空间像其它商品一样既能被生产也能被消费空间也成了消费的对象”是由()提出的,率先开启了城市理论的空间转向。b51929年大伦敦规划中,()首次提出要在伦敦外围建设“绿色腰带”,以让城市人更便利地享受自然。a61937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逊提出()是经济增长的动机与源泉。c72009年

2、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中国向世界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c8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1822-1903)被誉为“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波士顿的()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对国家公园运动乃至整个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b9城市设计主要在()方面影响能源消耗。c10城镇化过程中,()的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去”等现实问题。b11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知,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为()张。d12根据地均GDP和城镇化率关系图的数据显示,()地区的城镇化率和

3、土地效益同时处于较低水平,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和集聚效应。d13根据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关系图的数据显示,()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高而城镇化水平偏低,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b14广东省节能减排目标:“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须下降()。c15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面临着()的外部挑战。c16健康城市是()面对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新的行动战略。d多选题:1201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工作,下列()属于“五省八市”。bc2对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有()方面的作用。abcd3关于碳排放权问题的国际重大事件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b

4、cd4广东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是()。abcd5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把()确定为振兴粤东西北的“三大抓手。bcd6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改革推动中国城市模式的变革。bcd7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着()的内部挑战abcd8制约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bc判断题:1京都协议书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发展中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乡村的的土地属于农民所有。32010年1月住建部与珠海市共建首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42011年8月住建部、财政部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并正式启动

5、了7个绿色小城镇和绿色村庄试点项目。标志着低碳生态向小城镇和乡村延伸。5产城互动,就是要让公共服务、产业、人三个要素走向良性循环。6城市扩容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建设可蔓延发展。7改革和开放释放出的两股力量,推动着广东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8广东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9广东省下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10健康城市仅需提供给市民适宜的生活环境和足够的运动场所。11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12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不可持续。13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势在必行。14粤东西北各市城区的人均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均高于5平方米/人。15在旧城改造中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16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达八成,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