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284518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5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协调发展 茹艺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贸 013 班)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如何促进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 配置的角度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做了初步的探讨。首先,论述了各种 生产要素在泛珠三角区域各成员内的分布状况以及成员间的优势互补性。其次, 论述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 用和意义。 最后, 论述了如何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泛珠三角 协调

2、发展 生产要素 优化配置 Abstract: This thesis main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that how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rdonnance of the production factors (including natural resources, labor force, capital and technique.etc.), does the pilot study toward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the Pan-pearl

3、River Delta district (PPRD). First,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various production factors and the advantage complementarities of the members of the PPRD. The next in ord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function and meanings of the free fluxion and optimization ordonnance of the producti

4、on factors toward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the PPRD. End, discusses how to promote the free fluxion and optimization ordonnance of the production factors of the PPRD, and then achie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the district. Key words: Pan-pearl River Delta C

5、oordinate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Factors Optimization Ordonnance 目目 录录 一、 “泛珠三角”内各种要素的分布及优势互补性分析1 (一) 自然资源1 (二) 劳动力1 (三) 资本3 (四) 技术4 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泛珠三角”经济协调发展的 重要作用和意义5 (一) 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5 (二) 使区域内各成员实现共赢6 (三) 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 三、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所应采取的措 施7 (一) 一般措施7 (二) 特别措施9 3 参考文献 11 4 一、 “泛珠

6、三角”内各种要素的分布及优势互补性分析一、 “泛珠三角”内各种要素的分布及优势互补性分析 生产要素主要指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技术等。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正 是各种生产要素的存在和要素禀赋的互补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各种生产要素的自 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一)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 表表 1 泛珠三角地区资源概况泛珠三角地区资源概况 资源资源 地区地区 主要资源优势主要资源优势 主要短缺资源主要短缺资源 华南华南 东南东南 地区地区 热量、石油和天然气,太阳能和生物能等能 源资源,海洋资源,水产资源、水资源、较 丰富自然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福建、广东能源 (电能)匮乏,福建、海南 土地资源不足 西南

7、西南 地区地区 生物资源,水资源,水电资源,主要能源基 地,矿产资源(铁、盐、钒、钛、钙、芒硝、 萤石、天然气、钛、煤) ,药材,旅游资源 四川、广西的后备土地资源 不足 华中华中 地区地区 矿产资源(铜、稀土、铀、钨) ,亚洲最大 的铜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旅游资 源、水、水力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 湖南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资料来源:曹小曙 柳意云 闫小培:泛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地理格局与区域发展展望, 中国发展2004 年第 3 期第 24 页。 注:表中华南东南地区包括海南、福建和广东;西南地区包括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华中地区包 括湖南和江西。港澳各种自然资源均较匮乏,因此表中未反映

8、。 泛珠三角区域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总面积约 199.45 万平方公里,占我 国陆地面积的 20.78%。区域内河流众多,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矿产资源丰 富,各省区的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互补性。表 1 将泛珠三角地区大致 划分为华南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需要说明的是广西在地理位置上属 于东南地区,但其自然资源与西南地区较为接近,因而将其归入西南地区列出。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区域内的大部分地区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华南地区拥有 丰富的能源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但矿产资源和能源(主要是电能)较为匮 乏,因而该地区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空间不是很大。西南和华中地区却拥有丰 富

9、的煤矿、水力等资源,都可以用来发电而弥补广东、福建的电力的不足;而且 这些地区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具有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巨大优势。 (二)劳动力(二)劳动力 泛珠三角区域的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 1/5,2003 年其人口数却占到全国总 人口数的 1/3 强,区域平均人口密度为 226 人/km 2 , ,区域内各地区的人口密度均 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134 人/km 2 (除云南 111 人/km 2 外) 。这说明了泛珠三角 5 具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并且人口密度较大。而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密度是劳动力的 源泉。区域内,四川、广东和湖南三省人口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整个区域人口的 1/3。 表表

10、2 2003 年泛珠三角地区内地年泛珠三角地区内地 9 省人口与劳动力状况省人口与劳动力状况 各产业从业人员占就 业人员比重() 各产业从业人员占就 业人员比重() 地区地区 年末总 人数 年末总 人数 (万人万人) 占全国 比重 () 占全国 比重 () 人口密 度(人 人口密 度(人/ km 2 ) ) 劳动参 与率 () 平均工资 水平 劳动参 与率 () 平均工资 水平 (元(元/年)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年)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第三 产业 全国 129227 100 134 72.30 14040 49.121.6 29.3 广东 7954 6.16 451 7

11、0.47 19986 37.927.9 34.2 福建 3488 2.70 287 64.06 14310 42.427.8 29.8 其他 3353025.95 219 65.81 11634 59.512.8 27.7 9 省区 4497234.80 226 66.14 12860 55.216.1 28.7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计算并整理。注:所有数据均不含港澳。 2003 年,全国劳动参与率(就业人口在 15 岁以上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 72.30%。区域内的劳动参与率水平,除贵州(73.8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云 南(71.24%)和广西(68.30%)较为接近全

12、国平均水平外,其他地区均远远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 劳动参与率水平说明了一个区域内的就业人口占适龄劳动力人 口的比重,比重越小,说明潜在的劳动力人口越多。当然适龄而未参加就业的并 非全为失业人口(实际上按照我国的失业率计算标准,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很 小) ,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正在各类学校接受教育。如果各地区的年龄结构相差不 大的话,这个指标还可从侧面反映出各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泛珠三角区 域内劳动力参与率的低下, 至少表明了区域内还未参加就业的潜在劳动力数量巨 大。 全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 49.1%,21.6%和 29.3%。随着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全国

13、各省区都普遍存在着农业劳 动力大量过剩的局面,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但由于国家 人口政策以及城市吸纳能力的限制,第一产业中仍然有着大量过剩的劳动力。泛 珠三角地区除港澳闽粤外, 其他 7 省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说明这些地区存在着更为可观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待从 第一产业转移出来。而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将为这些地区的农业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大量的机会。 上述数据和分析从量的角度说明了, 泛珠三角地区内地 9 省区有着丰富的劳 动力资源,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实际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大量劳动力人 6 口的存在,使得这些地区

14、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能力。 2003 年全国平均工资水平为 14040 元/年,泛珠三角地区除港澳、广东和福 建超过全国水平外,其他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的平均工资水平也远低 于广东。 而广东省内发达的地区主要是珠三角地区, 省内其他地区也相对欠发达, 工资水平也较低。因而泛珠三角区域内除了珠三角地区外,其余地区的劳动力成 本都较低,这就使得这些地区具有了发展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巨大优势。 据以上分析,珠三角地区虽然也拥有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具有发展劳动密集 型产业的能力,但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发展,其劳动力成本现已明显高于区 域内其他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而逐渐丧失

15、了发展劳动 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而泛珠三角区域内珠三角以外的地区不仅存在着大量的劳动 力,而且劳动力成本低廉;又因为地缘因素,这些地区就成为了承接珠三角劳动 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最佳地区。 因而泛珠三角区域内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地区是除珠 三角外的其他地区。 (三)资本(三)资本 GDP 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指标,它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但可以从侧 面反映一个地区的资本实力。 金融机构的年终存款余额反映了一个地区资本积累 的大部分,而资本积累是资本要素的重要源泉,所以这个指标直接反映了一个地 区的资本实力。 广东省由于对外开放较早,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吸引外资的能力 较高,使得该地区拥有较强的

16、资本实力。2004 年广东 GDP 为 16039.46 亿元,占 全国 GDP 的 11.75%;区域内其他地区的 GDP(港澳除外)各自在全国所占的比 重均在 5%以下,其中海南(0.58%) 、贵州(1.17%) 、云南(2.17%)最低;广 东一省的 GDP 相当于区域内内地其他 8 省区 GDP 的 1/2 多。 广东省的金融机构年终存款余额为 33252.01 亿元,占全国的 13.13%。区域 内内地其他 8 省区的金融机构年终存款余额各自在全国所占比重均在 4%以下; 其总和才略微高于广东省。从图 1 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广东省的 GDP 以及金融机构年终存款余额远远高于区域内内地其他省区。1 1 数据来源:如无特别说明,文中数据均来源于全国及各省区 2004 年统计公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