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滚动式测试题六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283557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滚动式测试题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滚动式测试题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滚动式测试题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滚动式测试题六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滚动式测试题六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滚动式测试题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滚动式测试题六(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届高考历史滚动式测试题(六) 作者: 日期:2 2013届高考历史滚动式测试题(六)制卷:朱枝春一选择题(412=48分)1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D扩大了国家疆域2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A察举制的沿革 B察举制的弊端 C科举制的兴起 D出身门第成为选才唯一标准3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

2、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因有二,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 B宗教使人民丧失了反抗精神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D中国专制意识根深蒂固4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5“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能

3、“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A唐璜B人间喜剧C英雄交响曲 D向日葵6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在一战后所受的打击也最严重,这主要说明A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少 B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密切关系C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 D民族工业应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7“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4年前后,孙中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种思考引发了孙中山()A创建黄埔军校B改组国民党,推动国民革命 C领导北伐运动D进行一系列捍卫反对专制的斗争8新中国领导人非常关心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可说是重农主义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粮为纲”“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等,都是

4、他提出来的。然而“文革”期间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荒”。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如此重视农业,还会出现“粮荒”的原因不包括A.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B.“文化大革命”冲击 C.人民公社体制束缚 D.“大跃进”运动开展9从将法仅当做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0。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

5、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1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毛泽东于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的变化B建设社会主

6、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变化C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断发生重大变化D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步成熟12哈弗大学的专家史蒂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二十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如“911”“巴以冲突”等,使我们总觉得生活在一个最恐怖的时代。对此材料理解最全面的是A. “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最主要因素C.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捷D. 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二非选择题(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22分)2006年

7、 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位于北太平洋地区的中国和日本都是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两国迈向强国的历史轨迹给人类留下众多启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唐宋时期我国的政治制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建立了合理完善的行政体制,使国家的政令在幅员广大的疆域内基本上得到执行,保证了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唐宋政治制度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上)第310页材料二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这

8、一过程也正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让世界再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巨变,使我们能够更自信和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大国崛起解说词:结束语材料三 在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升空的那一刻,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破灭了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然而,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从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

9、0%。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它虽然物质上像楼房炸塌了,但是它这些,用现在的话就是软实力,还是保留下来了,所以,这是日本战后尽快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大国崛起解说词:百年维新(日本)(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加强中央集权政治措施,并简述其积极作用。(4分)(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是如何探索强国之路的?(8分)(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实现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战争?(4分)二战后日本经济

10、的崛起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指什么?(4分)(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大国崛起对你的启示。(4分)14(30分)学习中国古代史,宋代是无法绕过的一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材料二 宋代没有国家分配土地的制度,土地买卖流转频繁。官府热衷于审核土地买卖契约、租佃契约是否齐备。财富流动迅速频繁,“贱不必不贵,贫不必不富”自古认为务农才是“本”,宋人却提出士农工商皆本业。11世纪前期,非农业税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农业税。唐天宝年间一年铸钱大约32万贯,到宋神宗时期已经多达500万贯

1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北宋出现的。材料三 欧阳修称宋代的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居官者得不到世代相承的保障,而缺乏家世背景的平民,若能脱颖而出,则得以进入仕途。欧阳修4岁丧父,买不起纸笔,拿芦苇秆在地上画着学字。范仲淹也是断齑画粥,坚持学业。宝祐四年登科录记载是科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417人。以上材料引自邓小南宋代是“积贫积弱”,还是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材料四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材料五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

12、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造成材料一所述宋代“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5分)。除材料二提及的内容外,请从不同角度再举三例说明宋代的经济繁荣。(3分)(3)从社会变迁过程的角度看,概括材料三最能反映出宋代社会的一个什么特点,并作简要说明。(4分)(4)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令汤因比、

13、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6分)请用一句话表述你对宋代的整体认识。(2分)答案:BBCCB CBDDB DD13.(1)措施:唐朝: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2分)共同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局。(2分)(2)近三十年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2分)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2分)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2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积极推行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任三点6分)(3)两次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4分)“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一些科学技术人才基础和学习西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经验。(4分)(4)启示:不断完善政治制度,进行体制创新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经济发展。注重教育,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坚持科教兴国,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对外开放,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坚持运用和平的外交政策来处理国际间的事务。(说明:考生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酌情赋分,答出其中任意两个要点即可得4分)14.答案:(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