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93-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47275688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PPT 页数:359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5693-环境影响评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9页
05693-环境影响评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9页
05693-环境影响评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9页
05693-环境影响评价-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9页
05693-环境影响评价-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5693-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693-环境影响评价-课件(3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钱 瑜 025-83592905,提 纲,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 主干专题 第三部分 发展专题,第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分层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环 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外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以及野生动植物等,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街道、房屋、水库、园林

2、等。,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出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危害也各不相同,基本可以分成两类。 (1)原生生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海啸、洪水、旱灾等发生时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不属于环境科学研究的范围,而属于一些地学学科和近年出现的“灾害学”研究的问题; (2)次生外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出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又分成自然环境的衰退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类型:生态破坏主要是人类

3、开发、利用资源不当引起的。例如,人类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大量开垦土地,造成自然植被的减少,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都属此类问题。环境的污染是因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排出的废弃物和余能进入环境,积累到一定程度,从而产生了对人类不利的影响。环境污染从被污染物方面考虑,有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从污染物方面考虑有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和微波干扰等。,环 境 影 响,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的效应。,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环 境 影 响 的 分 类,根据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根据影响的

4、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根据影响的程度:长期影响、短期影响 局部影响、区域影响 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Project)、区域开发计划(Program)、规划(Plan)和国家政策(Policy)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Identify)、预测(Predict)和评估(Evaluation),目 标,政策影响评价,规划影响评价,规划影响评价,计划影响评价,计划影响评价,计划影响评价,项目影响评价,项目影响评价,项目影响评价,层次1 Policy,层次2 Plan,层次3 Program,层次4 Project,环境影

5、响评价分层体系 (Tiering,Hierarchy),环境影响评价分层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保证开发活动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进程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组成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1964年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969年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70年1月1日起实施,1970年世界银行设立环境与健康事务办

6、公室,对其每个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审查和评价,瑞典(1970年)、前苏联(1972年)、加拿大(1973年)、澳大利亚(1974年)、马来西亚(1974年)、德国(1976年)、菲律宾(1979年)、泰国(1979年) 等国也相继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加拿大环境部在加拿大联合召开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会议,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目标:宣告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长久、愉快的和谐关系;促使人们为预防和消除危及环境、生物圈的危险和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宁的事业而努力;使公众充分认识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设立环境质量委员会(CEQ)。,国家环境

7、政策法(NEPA),第一篇 国家环境政策宣言 第二篇 环境质量委员会,第一篇 国家环境政策宣言-1,第101节 本节中的要求有其实质性:联邦政府长期的责任是采取与国家其它政策基本原则相一致的一切措施来保证实施联邦计划和项目的结果是使环境影响最小化、环境质量得到保护和改善。,第一篇 国家环境政策宣言-2,第102节 本节中的要求有其程序性:要求提议的联邦机构应该对实施联邦政府的计划和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和充分的分析。 (1) 所有的政策、法规和公共法律都应当按照NEPA的政策来解释和管理 (2)所有的联邦机构应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确保实现这部法律的目标。,第一篇 国家环境政策宣言-3,A:

8、利用系统和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来确保在规划和决策时综合运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环境科学。 B:联邦机构应在咨询了环境质量委员会后,识别和建立程序和方法,以使得目前尚未定量化的环境舒适度和价值在决策中同传统的经济和技术因素一起被考虑进去。 C: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规范了要求并制定了指南。要求所有的联邦机构在每个有关立法计划和其它会明显影响人类环境质量的联邦行动的建议或报告中,应包括由负责部门编制的详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1拟议行动的环境影响 2计划实施时任何不可避免的负面环境效应 3拟议计划的替代方案 4环境的地方的、短期利用与长期生产力的维持和提高之间的关系 5拟定方案实施后造

9、成的资源的不可逆和无法恢复的变化 专用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格式、协调、以及批复和评审的程序的指南由环境质量委员会法规和联邦机构制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人员应依据相关组织的指南进行。,第一篇 国家环境政策宣言-4,第103节 本节要求所有的联邦机构对各自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评审,以“确定这些规则和程序是否存在与本法的目标和条款有任何的不足和不一致的地方,并向总统提交拟采取的必要的措施,保证其职权和政策与这部法律相一致。”,第二篇 环境质量委员会,建立环境质量委员会,使其成为联邦执行机构的环境咨询部门 环境质量委员会由三人组成,他们由参议院建议并批准,由总统任命,再由总统指定其中的一人为主席。另外,委

10、员会也雇佣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环境律师、专业科学家和非其他人以实现NEPA规定的任务,环境质量委员会的职责,1、协助总统完成NEPA要求的环境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 2、定期收集、分析、并解释有关环境质量的现在和预期的信息; 3、从本法第一篇所提政策的角度评价联邦政府的各种计划和行动; 4、向总统提出对国家政策的建议,以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满足整个国家的众多需要; 5、开展有关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的研究和考察工作; 6、收集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对国家环境变化及潜在的原因作持续研究和分析; 7、至少一年一次向总统汇报环境的状况; 8、在总统可能需要的政策和立法方面进行研究,并提供报告。,国外发展状况,

11、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84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第12届会议建议组织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专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为各国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方法和理论基础,1987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作出“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和原则”的第14/25号决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原则17宣告:对于拟议中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活动,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作为一项国家手段,应由国家主管当局作出决定。,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系,三大政策,八项制度,预防为主 谁污染谁治理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环境影响评价 “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12、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1,准备阶段: 70年代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初步孕育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思想; 此后,在一些大城市开展了区域性的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 1979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该法以法律的形式正式规定了我国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2,发展阶段:80年代 1981年颁布了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13、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评价内容、工作程序等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到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中; 1986年3月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审批和报告书(表)编制格式都做了明确规定;并于同年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开始了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的资质审查;国家环保局陆续颁布了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问题的若干意见(1988年)、关于重审核设施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权限问题的通知(1989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1989年)、关于颁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原则与方法(试行)的通知(1989年)等

14、一系列文件。 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该法还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3,成熟阶段:90年代 1990年6月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1993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998年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对环境影响评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了贯彻落实该法规,国家环保总局陆续

15、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4,提高阶段:21世纪 2002年10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将于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评的范围从建设项目扩大到政府规划,在历经四年的讨论、修改后最终获得通过,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历史性突破,对于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组成,宪法 环境保护基本法 单项法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环境保护标准 缔结和签署的国际公

16、约和签订的国际条约,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 后法的效力优于前法 地方法规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 国际法与国内法不一致时执行国际法,国内法或签署时有保留或声明的除外。,宪法(1982),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 第9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这些规定是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 : 建设污染环境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中的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