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 教学反思

上传人:啧**** 文档编号:147263666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 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科学 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科学 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科学 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科学 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 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 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 沭师附小程颖 我们关心天气 是天气单元的起始课, 学生对于天气的认识来自平时的生活经验,但还 不太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因此,我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究活动,发展了形象思维, 本节课探究活动即设计 天气符号,在落实这一重点环节时,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我注重了3 个环节: 1 是引导学生 自己创作天气符号, 2 是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符号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设 计要求来评价,以求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发展形象思维。3 是出示标准天气符号之后再次来评价 标准的天气符号好还是自己设计的好?这里不但是发展了学生思维,更是有

2、意识的培养学生大 胆质疑的习惯。 二、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科学在我们身边 从我们生活的环境入手, 天气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天气预报都是从现实 为出发点,并把科学知识服务于日常生活。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出天气现象的特征: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风速是个难点。 上课时, 当分析完天气预报图后, 就概括出天气现象的特征, 学生在最基本的天气现象不太清楚时,概 括出其基本特征就有些牵强。 另外在叙述天气怎么样时, 学生的语言较为单调, 思路没有激发, 还需要把各环节衔接好,环环相扣,并注重有层次地引导,加强观察与思考的有效训练,是内 容更丰富。 - - 风向与风速教学反思

3、沭师附小葛丽 这节课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风的方向和速度。从前面这两个课时的情况看, 四年级的学生 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 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知从那些方面描述天气, 当 问及“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回答“很热”“今天好冷”“晴天”等等。通过 学习学生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并且意识到天气影 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大家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 其中。 但对有些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困难的事, 他们不清楚该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需要指导

4、学生明确: 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 八个方位描述。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本节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 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因此, 一开始主要是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对风的认识, 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事物可以帮助判 断风。接下来认识风向, 本以为这样简单的问题靠生活常识就能解决了,而实际上在这儿用的 时间很多,但仍然有学生不清楚,学生还自制了风向标和小风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制作的 成品也很好。 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在制作风速旗的时候,由于对制作旗面的材料要求不严, 有的学生拿来很厚的布,

5、由于旗面太重,没有办法进行测量。其次,学生因为到室外上课,感 到很兴奋,有几名学生不遵守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对以上的 问题加以重视。 - - 云的观测教学反思 沭师附小陈建中 这堂课的观测任务主要侧重两个方面:1.对云量的观测; 2.对云的形状的观测 1. 对云量的观测 云是学生都很熟悉的东西,但真正地让学生能准确地用“ 晴、多云、阴 ” 描述云量的多少, 就有点困难。在这之前,对云量的观测主要注重感官体验,即云量少则为晴;云量稍多,则为 多云;云量基本覆盖整个天空则为阴。但是随着观察的深入,学生会发现 ,在实际观察过程中 , 会出现一些比较难判断的情况,什么情况下

6、,云量算是少?什么情况下云量算是多呢?似乎没 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而且每个人的感觉体验不一样,这给天气现象的观察记录带来了一定的困 难.于是,在此基础上 ,趁机为学生展现由气象学家约定的判断标准显得很合时宜。考虑到学生的 思维水平 ,教材中借用了图示的方法 ,帮助学生来判断云量的多少。即:将判断云量的标准用较 为精确的分数手法表现出来,既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也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也为学生解 决了心中的困惑 ,意识到观测方法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 2.对云的形状的观测 天空中的云千奇百怪 ,对于它们的观测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我主 要从 2 个方面着手 : A、借用谚语

7、抓住特征 ,辩识云图片。 “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城堡云,地上雷雨 临.空中云鳞天, 不雨也疯癫 ,天上豆荚云, 不久雨将临 ” 引导学生根据谚语中对云的描述在 云图片上找出对应的云 .这一环节生动有趣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辨别 能力,使学生学会判断较简单的云,从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B、分类整理,将辩识能力应用到现实。不同种类的云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对其进行分类 整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对于这时候整理出的三种云需要重点说明,引导学生找出这三种 云的特点, 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对当天的云进行观测,到此时,对云形状的观测由之前对图片的 辩识转化成了对现实中云的辩识,

8、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 在科学课堂中,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索的能力,科学概念 的建立虽然也重要, 但是并非终极目标。 教师必须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敢猜,敢 想,敢说,敢做的意识。并且提高知识的应用率。 - -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反思 沭师附小耿丽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这是一堂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课,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 与观察得出了溶解的概念。 本课重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与水的混合时的情形,借助高锰酸钾溶解时产生的红 色慢慢在水中的扩散,把水染成红色,最后整个水都变成均匀的红色。 这一活动,看似学生只是简单的描述高锰酸钾与水混合的现象,但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 可以知道在学生头脑中物质在溶解时的微观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描述高锰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