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258378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55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 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 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 执行概要 执行概要 本专题研究以传统的价值链理论为出发点, 总结安徽烟草商业企业价值链的历史演变路 径, 分析现有价值链模式中各企业组织的竞争地位, 并通过引进其他行业的价值链演变的成 功经验,提出安徽烟草商业企业价值链优化的途径。 专题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 案例分析、 测量等研究方法以保证研究论证及结论的逻辑严 密。各种研究方法的应用及行文结构如下: 首先,介绍烟草商业企业组织转型的理论基础。研究认为,组织作为价值的创造者,并 非每个运作环节均实现价值增值。 对于安徽烟草而言, 价值链关注的重点首

2、先是通过降低价 值转化过程的生产经营成本,其次是通过品牌服务和营销,创造商品的品牌价值。与组织转 型相对应的, 是价值链多个环节改变运作模式以适应新的组织竞争环境, 从而实现组织效益 最大化。 在这一过程中, 安徽烟草不仅需要关注价值链的纵向优化, 而且应考虑价值网协作。 其次, 总结安徽烟草行业的价值链发展历史路径。 烟草行业价值链历史上多以工业为核 心环节,不论是销售管理+卷烟经营的双线模式,还是统购报销的计划模式,不论是后期的 监管+区划专卖模式,烟草商业流通环节始终受到工业生产的限制。目前工商分离后的母子 公司模式,给予商业企业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却面临着国际控烟运动兴起、国有资产管

3、 控加强、烟草专卖社会舆论监督压力等多方面的制约。通过对竞争地位的分析,明确供应商 和客户竞争地位均弱型的价值链战略, 以明确安徽烟草的商业价值链优化朝着效率提升与价 值网组织两条线并进。 再次, 本研究对中国电信行业价值链以及日本电力市场价值链的演变路径进行分析, 提 取其中关于供应商及客户竞争地位均弱型的价值链改造经验, 以帮助安徽烟草价值链在垄断 条件下,应对未来可能的竞争地位变化。其重点结论为形成价值网发展模式,整合价值网资 源实现全网络的价值最大化。其变革切不可一蹴而就,可采取逐步开放、自上而下、关键环 节财务分离的等措施逐步改进。 最后,本研究对安徽烟草商业企业的价值链优化方案提出

4、建议。在烟叶经营环节,重点 建设烟叶生产的多方合作模式以实现原料控制权; 在卷烟销售环节, 重点监管行政综合管理 及营销环节,优化业务流程。对于价值网建设,基于现有价值网评估,找出薄弱点,重点突 破。在此基础上,加强多方关系管理,构建卷烟销售价值网。 目 录 专题三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垄断环境下的价值链分析. 1 一、 烟草商业企业组织转型的理论基础 . 4 1、 价值链 . 4 2、 外部依赖与政府管制. 10 二、 烟草行业价值链发展. 12 1、 价值链的形成(1900-1949) :纵向完整 . 12 2、 统购包销的价值链模式(1950-1982) :双向互动

5、. 13 3、 监管+区划的专卖价值链模式(1982-2003) :渠道经营. 15 4、 工商分离后的母子模式(2004-) :资产管理. 17 5、 价值链中各组织的竞争地位分析 . 17 三、 经验借鉴:中国电信行业价值链模式的演变. 19 1、 垄断价值链模式 . 19 2、 双寡头垄断的价值链模式. 20 3、 多运营商竞争的价值链模式. 21 4、 三足鼎立全业务运营价值网模式 . 22 5、 电信行业价值链模式演变的经验总结. 23 四、 经验借鉴:电力市场价值链演变. 24 1、 公有垂直一体化垄断体制背景. 24 2、 电力行业价值链环节. 25 3、 日本电力自由化转型.

6、25 五、 烟草商业企业价值链优化方案. 27 1、 烟叶经营的价值链优化 . 27 2、 卷烟销售的价值链优化 . 30 六、 安徽烟草价值网建设方案 . 35 1、 安徽烟草价值网建设现状诊断体系. 35 2、 安徽烟草价值网各维度分析. 40 5、加强卷烟销售价值网建设的建议. 44 参考文献. 47 一、一、 烟草商业企业组织转型的理论基础烟草商业企业组织转型的理论基础 1、 价值链价值链 价值链理论的发展价值链理论的发展 价值链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 1985 年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 一书中首先提出的。Porter 的价值链是围绕企业创造价值的最大

7、化为目标展开的。在波特 的理论中, 每项价值活动根据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同位置被划分到一个个生产环节 中, 企业所有的生产环节共同构成企业的价值链。在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非每个环 节都在创造价值。价值链由基本活动(Primary Activities)与支持性活动(Support Activities)组成,各自所包含的活动覆盖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如图 1.1 所 示) 。过去 20 多年中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被当今先进管理思想者所采用, 已经成为研究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 图图 1.1:波特价值链理论:波特价值链理论 20 世纪 90 年代约翰和菲哥芬达拉

8、加(John Shank and V.Govindarajan,1992) 对价值链概念进行了拓展, 。他们认为:价值链(Value Chain)是指“从原材料至最终产 品并发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这样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 ” 即强调价值创造环节包 括了原料供应商及消费者,企业的价值链创造环节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联系。 同时,波特进一步指出,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 内部 后勤 内部 后勤 外部 后勤 外部 后勤 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 中,即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

9、因此我们将企业 从行业角度, 从战略的高度看待自己与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关系, 寻求利用行业价值链来降低 成本的方法。 海恩斯(Peter Hines,1993)将价值链定义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 ,把原材料 和顾客纳入他的价值链。海恩斯的观点主要体现在(1)将顾客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 而不是以利润作为主要目标; (2)原材料和顾客是价值链的一部分,使得原材料供应商与 顾客加入到企业价值链环节中来,而不是以企业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唯一成员; (3)基本活 动不只是存在于生产作业中,而具有交叉的功能,合理地配置在价值链的流程中; (4)信 息技术的运用应被纳入到辅助活动中来。 雷波特和斯威尔克拉(Jefferey F. Rayport and John JSviokla,1995)提出了虚 拟价值链的概念。他们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在两个世界中竞争:一个由管理人员可以看到 的、 触摸到的资源构成的物质世界以及一个由信息组成的虚拟世界。 虚拟价值链中的活动同 样参与价值创造价值链理论认为信息是价值创造的支持性活动, 然而信息本身可被用于增加 客户价值, 这种新的价值创造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