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全面)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256416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全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全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全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全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全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一、什么叫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方法指津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

2、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

3、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分前后可以断开,这就为我们理解文段内容和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3.紧紧抓住“曰

4、”、“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有些常

5、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

6、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7、。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主语之后一般不断句(“者也”式判断句的主语之后应断句)。谓语之后如果没有宾语、补语就要断句;如有宾语、补语一般不断句,但“曰”“云”“言”等字作谓语时,要和它的宾语断开。宾语之后一般应断句,定语和其修饰的中心词之间一般不断句。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7.排比对偶

8、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又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

9、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例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9.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

10、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多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附:强化训练题1、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2、 是 骄 悍 者 留 则 有 用 汰 则 叵 测 不 若 汰 其 老 弱 而 留 其 壮 勇 则 留者 不 思 乱 汰 者 不

11、 能 乱 矣 从 之 事 遂 定 。3、 其 父 讼 庸 者 杀 其 子 投 火 中 民 不 胜 掠 自 诬 服 震 视 牍 疑 之 密物 色 之 得 童 傍 郡 以 诘 其 父 对 如 初 震 出 其 子 示 之。4、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5、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6、 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命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乐终身。7、 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8、

12、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9、 茅 子 受 读 而 题 之 曰 若 君 者 非 古之 志 士 之遗 乎 哉 孔 子 删 诗 自 小 弁 之 怨 亲 巷 伯 之 刺 谗 以 下 其 忠 臣 寡 妇 幽 人 怼 士 之什 并 列 之 为 风 疏 之 为 雅不 可 胜 数。10、门下吏白过官浑愀然曰既委有司而复挠之岂贤者用心邪士或千里辞家以干禄小邑主办岂虑不能是岁拟官无退异者。文言文断句参考答案1、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

13、/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等待对方的衰弊,这是张良教他的。2、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张淳说)这些骄横强悍的士兵,留下来有用处,淘汰的话不可预测。不如淘汰那些老弱的士兵,留下那些强壮有勇力的,那样的话,留下的不会想骚乱,淘汰的也不会捣乱。”听从他的意见,事情就平定了。3、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

14、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牧童的)父亲诉讼雇主杀了他的儿子投入火中,这个百姓受不了拷打,自己无辜认罪。唐震看了这个案子的公文很怀疑,秘密地寻找那个牧童,在旁边的郡找到了牧童,根据这个又追问牧童的父亲,他回答还像先前一样,唐震让他的儿子出来给他看,这个案件于是公正判决。 4、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明日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得到上天的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象手持契约,亲手交割一样。5、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15、/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6、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命/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乐终身。牢卒打开一看,都是金银器皿,才知道是张府被盗走的东西,又用它来贿赂牢卒,贼人竟因此逃脱性命。虽然以赵府尹的明察洞见,但还是猜不透贼人的奸滑,贼人真算得上狡黠了!牢卒于是以疾病为由辞职,从容地享乐终身。7、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等到傅潜犯罪,召杨延昭奔赴皇帝所在地,屡次得到对答,询问边防要事。皇帝很高兴,指着他对众位王说: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杨延昭训练士兵守护边塞,有父亲的风范,很值得嘉奖。8、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上天,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