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导学案:.《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254240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导学案:.《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导学案:.《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导学案:.《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导学案:.《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导学案:.《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导学案:.《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导学案:.《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10 拿来主义 2 八中 贺红伟拿来主义导学案巩义八中 贺红伟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2、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陶冶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三、教学

2、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五、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 入由于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大量国外的东西涌入我国。这涌入的有先进的科技,但同时也有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

3、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新 课一、时代背景 本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主张“全盘西化”,贩卖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观点,极力摧残民族文化。而在当时的左翼文化战线的内部,在“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又把“采用旧形式”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也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

4、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布置阅读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找出生字词,并理出文章思路二、阅读:1、正音、解词:课堂练习学生上黑板注音,解词,教师正音,评讲自诩( ):残羹( )冷炙( ):。冠冕( ):脑髓( ): 孱头( ):蹩( )进:2、本文思路:引导思考在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本文的思路提 问下面有几种有关段落的划分法,你认为哪种最恰当?为什么?(1)、分为两部分:第一段(14):破“送去主义”。第二段(510):立“拿来主义”。(

5、2)、分为三部分:第一段(15):提出问题,主张“拿来主义”。第二段(69):分析问题,阐明什么是“拿来主义”。第三段(10):解决问题,总结“拿来主义”。(3)、分为四部分:第一段(12):开篇扣题(没有人说道“拿来”)第二段(35):否定“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第三段(69):正面分析“拿来主义”(破、立)第四段(10):总结“拿来主义”的作法、结果、前提和意义。 组织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并巡回指导(1)、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2)、“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只把锋芒指向学艺方面的几件小事,而不去揭露出卖领土和

6、资源的重大罪行呢?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3)、第3段用了什么论述方法? (4)、“抛来”与“抛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为什么又可称为“送来”呢?(5)、全文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却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送去主义,这种破字当头的结构有什么好处? (6)、有关重要词语、句子的咀嚼(即捧、挂等)小 结本节课理出了文章的思路,对文章的前半部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五个问题,要求大家重点掌握其中的第五个问题。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布置作业希望同学们课间预习文章的后半部分。 第 二 课 时复习导入作者在第一部分中批判了哪几种主义?为什么? 新 课一、课文理解: 提 问1:89段论证“怎样拿来”。其中,“

7、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提 问2:联系“大宅子”这个比喻,说说前三种态度和方法究竟分别是什么意思。提 问3: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对“拿来主义占有,挑选”的态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阐述。用平实的语言,该怎么表达?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提 问4: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提 问5:模仿归纳17段论证思路的方法,归纳89段的论证思路。练 习 根据对上文的理解填写下面括号里的内容( ) 错误的态度 ( )( ) 拿来主义 ( ) 正确的态度 ( )( )( )二、艺术特点:1

8、、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清楚明白,生动、形象。2、先破后立,立中有破,破立结合,鲜明对比的结构方式。3、犀利的语言风格,高超的幽默与讽刺的艺术才能。小 结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内容,并说明重点三、当堂训练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_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_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中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_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9、。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有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1、与“他占有,挑选”这句话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A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B.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C.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D.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准确的一组词语是( )。A.摔 抛 送B.

10、抛 摔 送 C.抛 送 摔D.送 抛 摔3、对“其余的是”和“各自走散为是”中两个“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是“正确”的意思。B.两个“是”不一样,前者有分类作用,后者表示跟“非”相对的意思。C.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存在的意思,后者却表示一个判断。D.两个“是”不一样,前者含有“凡是”的意思,后者表示“适合”的意思。4、第一段文字中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A.对比法B.例证法C.喻证法D.引证法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四、拓展阅读创新必须择旧读拿来主义札记为什么创新必须择旧择取中国的和外国的旧文化?在这个问题上,鲁迅曾引过卢那察尔斯基的一些

11、话,例如仍要保存农民固有的美术,怕军人的泥靴踏烂了皇宫的地毯等。用鲁迅自己的话便是:“新的阶级及其文化,并非突然从天而降,大抵是发达于对于旧支配者及其文化的反抗中,亦即发达于和旧者的对立中,所以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于旧文化仍然有所择取。”(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旧文学衰颓,来了一个新的转变,这转变往往得力于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欧洲的印象派,是吸取了从中国和日本传去的画的养料而形成的。文学遗产中一切进步的,合理的,美的东西,都仍能对新阶级的文学,无论在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提供有益的成分。为什么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会成为一个国家创造新文化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就因为可以从旧文化中择用的养料多

12、。鲁迅后期杂文是无产阶级文学的瑰宝,它正是从对地主、资产阶级旧文化的斗争中产生的,不能设想,如果没有择取中国的旧文化,会产生出鲁迅的这种锋利无比的杂文来。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鲁迅认为避忌旧文化,乃是衰病无力,缺乏自信的表现;壮健,有魄力,富于自信的人决不会这样。“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坟看镜有感)像这类人物,如果再不振作,就会更加衰弱下去,因为终日战战兢兢,先已丧失活气了。“我们吃

13、东西,吃就吃,若是左思右想,吃牛肉怕不消化,喝茶时又要怀疑,那就不行了,老年人才如此。有力量,有自信力的人是不至于此的。”(关于知识阶级)如果知识阶级如此胆小,一听到俄罗斯,一看到俄国的小说,就怕得发抖,对西洋文明也唯恐受害,一动也不敢动,怎样能进步呢?将来必定要灭亡。他说汉唐虽有边患,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凡取用外来事物时,自由驱使,绝不介怀。而一到衰弊陵夷的时刻,神经就衰弱过敏,对外国东西,便推拒,惶恐,退缩,逃避。(参见坟看镜有感)我们究竟是甘心当弱者,还是应该努力做强者?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他认为文艺上的创新必须择旧,一味害怕是决不行的。“要进步或不退步

14、,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这么做既违了祖宗,那么做又像了夷狄,终生惴惴如在薄冰上,发抖尚且来不及,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坟看镜有感)十年后他在论新木刻时,又指出有两条路,一条是“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另一条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他认为我们对旧文化,无论是中国遗产中的精华还是外国遗产中的良规,实在都还知道得太少,吸收得太少。只要是优点,“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他说:“我已经确切的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你要在文艺上有新的建树吗?那就要保存遗产。保存当然不同于保古,保存下来也不是模仿和照搬,而只能是为了择取优点。如果只为复古、保古而保存,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