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练习新人教A版选修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253495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第一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练习新人教A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第一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练习新人教A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第一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练习新人教A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第一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练习新人教A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第一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练习新人教A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第一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练习新人教A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第一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练习新人教A版选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年高中数学第一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练习新人教A版选修 作者: 日期:2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课后篇巩固探究一、A组1.若ab=cd,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A.a+bb=c+dcB.a+cc=b+ddC.a-cc=b-dbD.a-ca=b-dd解析:由ab=cd,得ad=bc,而由a+bb=c+dc,得ac=bd,故A不正确;由a+cc=b+dd,得ad=bc,故B正确;同理知C,D均不正确.答案:B2.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下列条件不能判定DEBC的是()A.AD=5,AB=8,AE=10,AC=16B.BD=1,AD=3,CE=2,AE=6C.AB=7,BD

2、=4,AE=4,EC=3D.AB=AC=9,AD=AE=8解析:在C项中,ADDB=34,AEEC=43,ADDBAEEC,故DE与BC不平行.答案:C3.如图,AD是ABC的中线,E是CA边的三等分点,BE交AD于点F,则AFFD等于()A.21B.31C.41D.51解析:因为D是BC的中点,过点D作DGAC交BE于点G,所以DG=12EC.又AE=2EC,所以AFFD=AEDG=2EC12EC=41.答案:C4.如图,DEAB,DFBC.若AFFB=mn,BC=a,则CE=()A.amnB.anmC.amm+nD.anm+n解析:DFBC,AFFB=ADDC=mn.DEAB,ADDC=B

3、EEC=BC-ECEC=a-ECEC=mn.EC=anm+n.答案:D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是DC的延长线上一点,AE分别交BD,BC于点G,F,有下列结论:ECCD=EFAF;FGAG=BGGD;AEAG=BDDG;AFCD=AEDE.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解析:在ADE中,CFAD,故和正确;又由BFAD,得正确;由BFAD,得BDDG=AFAG,故不正确.答案:C6.如图,在ABC中,MNDEBC.若AEEC=73,则DBAB的值为.解析:由AEEC=73,得ECAC=310.由MNDEBC,得DBAB=ECAC,即DBAB=310.答案:3107

4、.如图,l1l2l3.若CH=4.5 cm,AG=3 cm,BG=5 cm,EF=12.9 cm,则DH=,EK=.解析:由l1l2l3,得DHCH=BGAG,故DH=BGCHAG=54.53=7.5(cm).同理可得EK的长度为34.4 cm.答案:7.5 cm34.4 cm8.如图,ACB=90,以BC为边作正方形BEDC,连接AE交BC于点F,过点F作FGAC,交AB于点G.求证:FC=FG.证明:FGACBE,FGBE=AFAE.FCDE,FCDE=AFAE.FGBE=FCDE.又BE=DE,FC=FG.9.如图,在ABC中,AEEB=13,BDDC=21,AD与CE相交于点F.求EF

5、FC+AFFD的值.解:过点D作DGAB交EC于点G,则DGBE=CDBC=CGEC=13,而AEBE=13,即AEBE=DGBE,所以AE=DG,从而AF=DF,EF=FG=CG,故EFFC+AFFD=EF2EF+AFAF=12+1=32.10.如图,AD为ABC的中线,在AB上取点E,AC上取点F,使AE=AF.求证:EPFP=ACAB.证明:如图,过点C作CMEF,交AB于点M,交AD于点N.AE=AF,AM=AC.AD为ABC的中线,BD=CD.延长AD到G,使得DG=AD,连接BG,CG,则四边形ABGC为平行四边形,AB=GC.CMEF,EPMN=FPCN=APAN,EPFP=MN

6、CN.又ABGC,AM=AC,GC=AB,MNCN=AMGC=ACAB.EPFP=ACAB.二、B组1.如图,BD,CE是ABC的中线,P,Q分别是BD,CE的中点,则PQBC等于()A.13B.14C.15D.16解析:延长QP交AB于点M,连接ED.因为P,Q分别是BD,CE的中点,所以M是BE的中点.所以MQ=12BC,MP=12ED=14BC.所以PQ=MQ-MP=12BC-14BC=14BC,即PQBC=14.答案:B2.如图,在ABCD中,N是AB延长线上一点,则BCBM-ABBN的值为()A.12B.23C.1D.32解析:DCBN,BCBM=NDMN.又BMAD,ABBN=DM

7、MN.BCBM-ABBN=NDMN-DMMN=ND-DMMN=MNMN=1.答案:C3.导学号52574006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点E,F分别是ABD,ACD的重心,EF与AD交于点M,则AMDM=.解析:连接AE,AF,并分别延长交BC于点G,H.因为点E,F分别是ABD,ACD的重心,所以AEEG=AFFH=2,所以EFGH,所以AMDM=2.答案:24.如图,E,F分别是梯形ABCD的腰AD,BC上的点,其中CD=2AB,EFAB.若EFAB=CDEF,则AEED=.解析:过A作AHBC,交EF,CD于点G,H.设AB=a,则CD=2a.由EFAB=CDEF,得EF=2a.由

8、EFABCD,得AEAD=EGDH=EF-ABCD-AB=2a-a2a-a=2-1.又AD=AE+ED,故AEAE+ED=2-1,得AEED=22.答案:225.导学号52574007如图,ACBD,AD,BC相交于点E,EFBD.求证:1AC+1BD=1EF.证明:ACEFBD,EFAC=BFAB,EFBD=AFAB.两式相加,得EFAC+EFBD=BF+AFAB=ABAB=1,即1AC+1BD=1EF.6.如图,在ABCD中,E是AB延长线上一点,DE交AC于点G,交BC于点F.求证:(1)DG2=GEGF;(2)CFCB=ABAE.证明:(1)CDAE,DGGE=CGAG.又ADCF,G

9、FDG=CGAG.DGGE=GFDG,即DG2=GEGF.(2)BFAD,ABAE=DFDE.又CDBE,CFCB=DFDE.CFCB=ABAE.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

10、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 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

11、。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儳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

12、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

13、,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