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经营十项自律制度[实施]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7250743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经营十项自律制度[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食品安全经营十项自律制度[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食品安全经营十项自律制度[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食品安全经营十项自律制度[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食品安全经营十项自律制度[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经营十项自律制度[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经营十项自律制度[实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安全经营十项自律制度 为规范本食品经营单位食品经营自律行为,切实树立食 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我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 法规规定的义务,诚信经营,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结合 本店实际,特制定食品经营十项自律制度。 一、食品一、食品进货查验进货查验制度制度 作为食品经营者应当严格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认真 查验食品合格证明,确保主体资格合法,购入食品质量合格。 (一)食品批发商、零售商的查验 1、查验供货商资质证明文件 食品批发商、零售商在进货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食品生 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在 有效期内的资格证明和许可证件,并留有供货商的相关证照 复印件或者电

2、子扫描件备查。 2、查验供货商食品合格证明文件 食品批发商、零售商在进货时应当按食品品种和批次查 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质量检验合格报告、进口食品的有 效商品检验证明,并留有供货商的相关证明文件的原件或电 子扫描件备查。 3、索取销售凭证 应当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 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保留联系 方式。在延安区域向食品批发商进货的索取由工商部门监制 的销货清单即“一票清”发票。销售清单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1)供货单位(盖章)及联系方式,供货单位食品流通许可 证及营业执照编号,送货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供货日期; (2)、购货单位及联系方式,购货人(签

3、名);3.食品名称、 规格、生产批号 (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合格证明、数量、 单价、金额。 (二)资料保存期限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将相关照、 凭证分类建档保存,保管期限为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 于二年。 二、食品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制度 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及销货记录 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食品采购、 销售情况。 (一)食品批发商、进货和销货记录 1、进货记录 食品批发商在进货时应当如实填写进货台账,详细记录 购进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 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记录方式可

4、以采 用书式,也可以采用电子方式。 2、销货记录 食品批发商、在销货时应当进行记录。可以逐日将销货 清单(一票清发票)按不同的购货单位分别粘贴,定期装订成 册,代替食品销货记录。 (二)食品零售商进货记录 零售食杂店等小型食品经营者,应当逐日将食品进货凭 证分类粘贴,定期装订成册,代替食品进货记录。形成“一票 清”进货台帐。 (三)记录查阅 食品经营者应当定期查阅进货记录和检查食品的保存 与安全状况。 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记录中做出醒目标注, 并将食品集中陈列在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 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下架销毁,并报告辖区工商

5、行政 管理机关,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记录中如实加以记载。 (四)记录保存期限 食品进、销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三、食品三、食品质质量承量承诺诺制度制度 食品经营者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应当树立诚信意识,自 觉承担社会责任,并做以下承诺: (一)坚决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承担经营者的责任和 义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的质量、计量、食品安全等方面 的规定,把好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 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 (三)严把食品准入关,杜绝假冒伪劣食品、不合格食品 进入本店,杜绝以次充好、缺斤少两,杜绝价格欺诈,不发布 虚假广告、虚假信息欺骗误导消费者。 (

6、四)保证销售食品的安全,不销售食品安全法中规定 的禁止销售的食品。 (五)保证销售的食品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有中文 标明的食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六)不伪造食品产地,不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 址。 (七)不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 食品冒充合格的食品,不欺诈消费者。 (八)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 准的食品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 (九)积极参与本地食品行业协会开展的各项活动,认真 落实食品行业自律方面的各项规定。 四、食品四、食品协议协议准入制度准入制度 为规范食品经营管理,建立安全食品进入市场的快速渠 道,保障上市食品

7、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食品协议准入,是指经营单位以协议方 式与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加 工单位和管理规范的批发市场、大型批发商建立的购销挂钩 关系。 (二)食品购销挂钩形式包括:场厂(场)挂钩、场地挂钩、 户厂挂钩、户地挂钩等各种购销制度。重点对以下食品大力 推行购销挂钩制度:粮食、蔬菜、肉、禽畜类及其制品、豆制 品、水产品、熟食等。 (三)经营单位应当与供货方建立购销挂钩关系,签订购 销合同。在合同中订立食品安全保障及对不合格食品的召回、 退货、赔偿和解除合同的条款。 (四)经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做好供货方的主体资格和食 品安全的考察工作,审验供货方的经

8、营资格,验明食品合格 证明和食品标识,索取相关票证。应当检验检疫的,还应当 向供货方按照食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 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方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 印件。 五、市五、市场场开开办办者食品安全者食品安全责责任制度任制度 (一)严格审查经营者入场主体资格 应当认真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流通许可证、 营 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相关资料。 对材料不完备、 不具备食品经营资格的,应当禁止其入场经营。 (二)认真履行管理责任 1、督促经营者严格执行各项自律制度; 2、监督经营者不得对食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不得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食品;不得销售“三无”、变质

9、过 期、有毒有害食品;不得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及 “贴牌”食品; 3、为食品经营者提供保证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的经营 设施和经营环境;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 进行检查,发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与所经营食品相适应的经 营环境和条件的,应暂停或者取消其入场经营资格。 4、协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清查和处理退出市场的不合 格食品;对发现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其他 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 告。 5、与场内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和落实食 品安全管理责任; 6、定期对食品经营者的进货查验记录情况进行检查, 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并切实执行进货查验记

10、录制度; 7、定期检查食品经营者的食品进、销、存情况。 (三)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 市场开办者应当为入场食品经营者建立档案。档案应记 载以下内容:食品经营者的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及健 康证明复印件、与场内经营者签订的食品安承诺书、食品进 货渠道、经营品种等信息。 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 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并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二)定期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 知识的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三)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七、食品退市和七、食品退市和销毁销毁制度制度 (一)对不合格食品

11、实施退市制度,是指对质量不符合国 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或有关要求,或存在其他安全卫生隐 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销售,退出食品经营单位的管理制度。 (二)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食品经 营单位: 1、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 2、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3、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 4、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 的; 5、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 6、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 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 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 7、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

12、址,在商品上 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 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 用绝对宣传用语的; 8、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 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 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 9、行政监管机关公布属于不合格食品的; 10、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存在安全隐患,可 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 (三)食品经营单位工作人员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 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该食品,并采取下列 措施: 1、立即清点不合格食品,登记造册; 2、将不合格食品撤出市场,并通知生产企业或供货方

13、, 配合召回已售出食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应交由有关部门进行无 害化处理或销毁; 4、可能造成安全卫生危害的,立即向辖区工商行政管理 部门或相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食品经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对食品经营单位内的食 品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下架 单独存放,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 和通知情况,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六)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 被停止经营的食品,应通知生产者召回,在食品生产者采取 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方可继续销售,销售时 应当向消费者明示生产者采

14、取的补救措施。 (七)销毁的食品应当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 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销毁时间和地点、销毁方式方法、 承毁人、监销人等内容,或者保留可供追查的影像资料等。 八、食品运八、食品运输输、 、贮贮存安全管理制度存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经营者应当加强食品贮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安 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一)食品运输 用于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 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 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二)食品贮存 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 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15、贮存的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 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仓库必须做到专用,不得存放其他杂物和有毒有害 物质,并做好防尘、防蝇、防鼠、防潮工作。 九、食品九、食品经营经营从从业业人人员员健康管理制度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经营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 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健康证明应随 身携带,以备检查。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 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三)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 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 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

16、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十、食品安全事故十、食品安全事故应应急急处处置管理制度置管理制度 (一)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 期检查经营单位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 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置,对 病人进行救治,防止事故扩大。 (三)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造成或可能造成公 众健康损害的情况,要立即向辖区食安办、卫生部门和工商 部门报告,并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 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四)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积极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 查处理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阻 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五)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 有关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