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23611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20 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夷陵区太平溪九四初中 韩容辉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九四初中的参赛选手韩容辉,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20 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 20课的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是秦 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时期,是新的、大规模的、更多民族的统一的酝酿的必然 过程。 本课内容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 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又 进一步促 进了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统一奠定

2、了基础。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况,制定本课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知 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2、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过 程与方法目标:1、换位思考,培养用发展与辨证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性学习, 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3、通过缩句游戏,轻松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4、通过对孝文帝进行评价,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1、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2、认识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培养勇于改革

3、和创新的意识。3、在学习孝文帝改革内容的过程中,把 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尊敬老人的品德。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教学 难点:如何理解民族融合。二、说教法21.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利用图片, 诗歌,音乐等激发学生兴趣,进 入学习状态。教 师在教学中设问激疑,引发 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通过给学生提供信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捕捉知识点间的联系, 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3.对于本课的两个主要内容:民族融和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从简单形象的材料出发,再加以归纳,实现知识由易到难的过渡。并利用 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通 过设疑达

4、到解惑的目的。4.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历史情境创造、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讨论探究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方式方法。三、说学法七年级学生经过近一学期学习,大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且积累了一定历史知识。 许多学生很有主见 ,并且愿意表达看法。据此 ,我确定了以下学法:1.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对课文进行自学。2.学生利用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需要的信息。3.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探讨辩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4.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诱导学生思考讨论,激 发学生寻求知识的欲望。充分利用多媒体 为学生搭建一个互动的舞台,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在不知不 觉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学

5、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所以我的教学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 营造一个“磁性”的课堂氛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 习,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四、说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约 5 分钟)1.新课导入:大屏幕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课件展示“民族大团结的邮票”, “民族团结柱”的图片,在学生感受 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 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 处,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 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 鲜卑族呢?(生答:没有)他 们

6、到哪去了呢?(这样激发学生思考)2.图片揭题,解释“民族融合”的概念。3.对号入座: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准确地 对号入座吗 ?(课件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3对号入座示意图)(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4.课件展示敕勒族民歌,学生齐读, 师点拨导入。 (利用多媒体 课件创设情景,从学生已学的诗歌出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约 25 分钟)1课件展示本课学习纲要,学生依照高效课堂作业上的课前预习,先学自探究,师引 导解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学探究

7、帮助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2、课件展示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等,引 导学生思考回答一些问题, (通过课文图片和小字和幻灯补充材料, 归纳 问的答案。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3、(课件显示民族融合趋势表现图)在学生归纳后, 师指出: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 (通过材料,使学生明白民族融合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在对图片材料进行分析时,注意学习是双方的。 )你怎样理解民族融合?(在学习了民族融合的表现后,由学生发言谈看法,教师从中引导,促进学生 积极思考, 讨论交流,突破教材难点。 )4、

8、课件展示换位思考图:师:“总体上, 鲜卑族落后于民族,在北方民族融合 趋中,假设 你是北魏的统治者,是否会同意向 汉族学习 ,用 汉族先进的文化帮助本民族进步呢?”a.学生小组讨论:b. 活 动方案:、师生互动,教师孝文帝,全体学生分几个组辩论演改革派和保守派;(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历史人物,突破本课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发展与辨证的眼光看问题。引出下文。 )c.学生各抒己 见后,师点拨。 结论:落后民族只有向先进民族学习,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才能巩固统治。孝文帝决心改革。 课件展示改革的背景5、“那么,孝文帝会从哪些方面展开改革呢? ”(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 “其中,迁都洛阳是孝文帝采取的一

9、项重要措施”(课件动态显示北魏孝文帝迁都路线示意图,“北魏建立时,定都在哪里?孝文帝后来想把都城迁往哪里呢?”指出迁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会有许多反对者,你怎么 办?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孝文帝的迁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的阻力也不小。孝文帝遇到了哪些阻力?他巧妙地采取了什么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的呢?(学生看书自学)教师课件展示解析孝文帝设计迁都。由学生作答,学生讨论发 言后,教 师介绍孝文帝的小计谋。 (简介小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北魏孝文帝这个历史人物的认识。 ) 从地理环境、巩固政权、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学生看书归纳)孝文帝迁都洛阳有何意义?(学生讨论

10、作答,通 过已分析出的原因引导学生说积极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46、(论从史出:课件依次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六项措施的相关史料、图片,引 导学生理解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历史作用。 )这样形象直观 。7.(学生归纳回答)(课件依次显示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学生并进行概述缩句朗读加强记忆(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也突出重点,是学生 强化记忆)8、孝文帝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在向哪个民族学习?孝文帝推行这些汉化措施后出现了什么现象?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通过对孝文帝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 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 价能力)(课件展示如何评价孝文帝?进行小组辩论合作探究)师点拨幻灯片展示

11、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和正确的民族观)9、学以致用,孝文帝改革对现今的改革的借鉴意义。 (这样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品德) (三)内容总结,课堂操练。课件展示本课线索(约 12 分钟)1.课件师生共同回顾北朝的更替和本课的知识结构并幻灯片展示板书。 (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了解历史政 权发展的脉络。承前启后,留下悬念。进行知识的整理,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知 识框架。 )2.课堂练习,课件展示学生分组抢答竞赛。 (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新知)(四)回到现实,振兴中华。 (约 3 分钟)课件展示我国的民族政策,再展示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和强大国际的图片,

12、增 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提问:你们热爱我们伟大的民族 吗?你们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吗?用一句话来表达对祖国各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让我们将这份热爱用歌声表达出来,好吗?(课件放映歌曲 爱我中华, 师生同唱)(情感升华)说板书设计:在课中归纳时用幻灯片展示板书的重点内容形象直观快速。 五说教学效果预测: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弄清楚重点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可能学生记忆掌握有一点难度, 对 于 难点,民族融合的理解 应该有一定的认识, 课堂练习应该 会做。 可能拓展的内容比 较多,节奏要紧凑些才能完成教学设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敬请各位指正,谢谢各位评委的倾听!2011 年 12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