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23594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踏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踏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踏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踏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踏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踏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踏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踏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本堂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晋 姬姓贵族 山西卫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齐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燕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 B C D2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

2、下列对材料所反映的制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稳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B促成了持久的读书风尚C充实了古代科研的人才力量 D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设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 B C D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的签订 台湾人民反

3、割台斗争 百日维新A B C D51853 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太平礼制 ,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这表明 A太平天国政权已经不能代表农民的利益B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C洪秀全已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D洪秀全力求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6 “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从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C建立独立

4、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7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19 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19 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20 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8电影大片建党伟业演绎了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后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

5、的历史风云。下面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将有可能出现在该部电影中的是A第一次国共合作 B中共“三大”的召开C李大钊、陈独秀出席中共“一大”场景 D陈独秀成立共产主义小组92010 年 7 月 7 日,抗战大画浩气长流在台湾父纪念馆展出(下图),93 岁的台湾原“行政院长”郝柏村致辞说:“七七是中华民族血与泪交织的年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真正开始。 ”这里的“站起来”的含义是A中国从此摆脱了东西方列强的侵略 B中国开始扭转任人宰割的衰败局面C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之路 D中国从此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强国10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

6、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1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胡志明所说的这次会议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B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C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D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

7、1949 年、1972 年和 1992 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13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A要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B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14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 A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B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D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15 “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

8、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日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衔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16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置备菱角样式巨石、木滚、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段话反映的是 A官营手工业经济状况 B以织助耕的小农经济C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 D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17某同学进行研

9、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 1 月至 8 月,1 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 17.8 万元上升至 1108.8 万元。据此可推断(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18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属于图中第 3 阶段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欧洲国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19依下表1820-1939 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分析不正确的

10、(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从事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 29 29 0 01850-1879 72 15 49 81880-1911 156 0 118 381912-1939 473 0 77 396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B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他乡种田转化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C迁居谋生与国门打开,自然经济解体有密切关系D第三、四时期做工或从事工商业人数激增,与清政府的政策扶植、日本侵略相关20.1956 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

11、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21.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实施对外开放政策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A.B.C.D.23(1903 年 11 月)有文章写到:“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

12、,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 ”对文中所述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报纸的宣传 新式学堂的创办 西方思想的传播 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推动A B C D24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列出的理由主要有: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游之灾易招”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 “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 ”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 )A.资金短缺技术落伍 B.资金短缺 迷信思想C.迷信思想体制落后 D.技术落伍 体制落后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13、)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2 分) 。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 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 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 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 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 为中国解下首之苦。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材料二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 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 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 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

14、统由国民共 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 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同盟会宣言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材料四 1979 年以来,中国的 发展可谓占尽“ 天时、地利、人和”。陈东升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的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4 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6 分)(3)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6 分)(4)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 1979 年以来中国发展所占的“天时”因素。(6 分)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0 分)材料一 日军在太平洋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