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时间Office文档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23574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药时间Office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服药时间Office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服药时间Office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服药时间Office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服药时间Office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药时间Office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药时间Office文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药物口服因其安全、方便、经济而成为临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按给药的时间分为空腹服用、餐前服用、餐后服用、清晨服用、睡前服用等几种类型。药物的服药时间是根据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的不同及药物与食物的关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药物的药理作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体生物钟的节律呈周期性变化。因此,选择不同的服药时间点,同一种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也会有差异。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点既可提高疗效,又能减少毒副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反之,在不当的时间服用,药效会大打折扣。 常见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 他汀类调血脂药: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羟甲基戊二酰 CoA 还原酶,从而抑制内源性胆固醇

2、的合成。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因此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常用药物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抗哮喘药:因哮喘多易在夜间、凌晨发作,故 1 日服用 1 次的抗哮喘药多在睡前 12小时服用,至凌晨时血药浓度最高,疗效较好。常用药物有:茶碱缓释片,长效 受体激动药:班布特罗等,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等。 轻泻药:治便秘的温和泻药如酚酞、液体石蜡等服药后 810 小时见效,均需在睡前 12 小时服药,次日早晨排便,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降胆固醇药: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它血脂的产生在晚上会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催眠药:起效快的如水合氯醛,需睡前服用;起效

3、慢的如苯二氮卓类,需睡前半小时服用。 铁剂:贫血患者补充血剂,如果晚上 7 点服用,比早上 7 点服用在血中的浓度增加 4 倍,疗效最好。 钙剂: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糖皮质激素: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呈昼夜规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上 78 点,因此,一日的剂量在此时服用,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最轻,不良反应最小。 降压药:血压随人体生物钟的节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早晨最低、傍晚最高。如每天需服 1 次降血压药,宜于早上 7 时服用。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

4、吲达帕胺、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等。 强心药:心脏病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西地兰等药物,在凌晨时最为敏感,此时服药,疗效倍增。 抗抑郁药:因抑郁症有暮轻晨重的特点,故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等需在清晨服用,抗焦虑药氟哌噻吨、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哌甲酯均有轻度兴奋作用亦需在清晨服用。消炎、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去痛片、消炎痛、布洛芬等,早晨 7 点服药疗效最好。 维生素类:上午 8 点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最低,此时服用效果最佳。 抗过敏药(塞庚啶、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于早上 7 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 1517 小时,而晚上 7 时服用,只能维持 68 小时。 抗哮喘药:氨茶碱宜在早上 7

5、 时左右服用,效果最佳。 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甲糖宁(D860)宜上午 8 时口服,作用强且持久,下午服用效果则大打折扣。另外,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糖值更高,为了控制餐后高血糖,降血糖药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1 日服用 1 次的降血糖药,如格咧吡嗪控释片等,宜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前几口食物同时服用。 激素类药:人体对激素类药的反应也有时间节律。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2在上午 7 时左右,故在每天上午 7 时一次性给药疗效最佳。 消化系统药物:为更好地发挥疗效,此类药物如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

6、酮、甲氧氯普胺等,胃肠解痉药溴丙胺太林、颠茄合剂;助消化药多酶片等,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大多在餐前服用。 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中的多数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的吸收受食物影响,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其他需空腹服用的药物有泛昔洛韦、卡托普利、阿司咪唑、异烟肼、利福平等。肠溶片需空腹服用。 减肥药、助消化药、利胆药等:与食物同服可增加生物利用度的药物,如伊曲康唑、酮康唑等。 另外,服药次数是由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决定的。不同的药物经吸收后,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是不同的。许多人一看到一日三次就会想到早、中、晚各服一次。这样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要么形成药物浪费,要么

7、让副作用积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而夜晚又达不到药物浓度,起不到治疗效果。正确的服药间隔时间应是用 24 小时除以一天的服药次数。如“一日四次”应是每 6 小时 1 次, “一日三次”应是每 8 小时服药一次。 服药时间与方法的正确认识: 1饭前服药:指饭前 30-60 分钟服药。此时胃中无食物,有利于药物在胃内吸收和作用于胃壁。胃的排空快,可使药物迅速到达小肠,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消化系统中的促胃肠动力药(如吗叮啉、莫沙必利等) ; 2饭后服药:是指餐后 1530 分钟服药。没有特别指明给药时间的药物,也可在此时给药。其优点是可避免和减轻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特别适用于对胃肠道有不良反应的药物,

8、如解热镇痛抗炎药(如消炎痛、尼美舒尼 )、补血药(铁制剂等)等; 3. 餐中服药:是指进餐时与食物同服。适用于某些对胃黏膜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克拉霉素缓释片;也用于某些助消化药(如胃蛋白酶合剂) ,有利于其与食物充分混合,发挥疗效;4. 饭间服药:是指两餐之间服药; 5. 空腹服药:一般是指清晨空腹将药服下。适用于需要被机体充分吸收、迅速奏效、本身又无刺激性的药物;对于一日需多次服用的此类药物,宜在饭前 1 小时或饭后 2 小时服用;6. 睡前服药:是指临睡觉前 1530 分钟服药; 7必要时服药:指根据需要随时服用。如镇痛药( 如颅痛定片 )、解热止痛药(如 APC 片) 、解痉药(如阿托品

9、片)、止吐药(如胃复安片) 、防晕船药(如异丙嗪片 )、治心绞痛的药(如硝酸甘油片)等,均可用此法给药,以便及时缓解症状或进行急救。 8怎样正确理解 1 天 3 次服药?“1 天 3 次”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每隔 8 小时服药 1 次,这样由于间隔时间相同,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 24 小时之内都保持比较平稳,既不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同样, “一天 2 次”指的是每隔 12 小时服药 1 次,而不是大部分人理解的早晚各 1 次。因为早究竟是何时,晚又是何时,没有统一的概念,时间误差较大。 所以广大患者在服药时要注意服药的时间要求,只有正确的服药,才能既保证充分地发挥药物最

10、佳效能,又减少毒副反应,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尽早康复。 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专家们发现许多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昼夜节律波动现象有关。故此,应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波动规律,选择最佳服药时间,达到最佳疗效。 铁剂:贫血患者补充血剂,如果晚上点服用,比早上点服用在血中的浓度增加倍,3疗效最好。 钙剂: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降血压药物: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服降血压药日次,宜分别于早上时,下午时和晚上时服用,早晚两次的用药量比下午用量要适当少些。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

11、形成。 抗菌素及消炎类药物:抗菌素药物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每隔小时应服药次。消炎药物,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每天清晨和上午关节疼痛较重。如服消炎止痛等药物,可在早晨加大剂量服次,效果最好,且可免去中午的次服药。 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甲糖宁()宜上午时口服,作用强而且持久,下午服用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强心药:心脏病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西地兰等药物,在凌晨时最为敏感,此时服药,疗效倍增。 抗哮喘药:氨茶碱宜在早上时左右服用,效果最佳。 抗过敏药:赛庚啶于早上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小时,而晚上时服用,只能

12、维持小时。激素类药:人体对激素类药的反应也有时间节律。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在上午时左右,故在每天上午时一次性给药疗效最佳。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早上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若在下午时和晚上时服用,则效果较差。 降胆固醇药: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它血脂的产生在晚上会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催眠药、驱虫药、避孕药,一般宜在晚上临睡前半小时服用。抑制胃酸的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可以选择每晚睡前服用,因为胃酸的分泌有昼少夜多的规律。服药后不能立即睡觉 2006-5-21 16:43 【大 中 小】 【我要纠错】 许多人在晚上吃完药后就睡觉,认为服完药后立即

13、休息能帮助药物的吸收。 事实上,吃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喝水量又少时,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黏膜,导致食道的溃疡。情况较轻微者只是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而引起出血。经过研究显示,许多患药物性食管溃疡者就是因为曾在近期睡前服过胶囊类药物,如抗生素胶囊、感冒胶囊等,或是服用了颗粒状的止痛药而造成的服药时怎么样才算喝足了水很多人都觉得吃药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虽然药品说明书上一般都写着用温开水送服,但有些人为了图省事,会干吞药物或仅仅喝一口水,认为只要把药物吞下去就达到了服药的目的。其实,这种服药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北京天

14、坛医院药剂科彭明炜主任说,口服的药物(如片剂和胶囊)在服用时,一定要喝足量的水,一般要用 200 毫升左右的温开水送服。如果患者干吞药物或喝水不够的话,虽然也达到了使药物进入体内的目的,但其实药物并不能马上进入到胃内,它会长时间地滞留在食管中,由于药物浓度过大,特别是一些有刺激性的药物,会对食管黏膜产生比较大的刺4激,甚至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干吞药物或喝水不够,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是吸收、分布、代谢、排出,所以,药物的吸收是保证疗效的第一步。服药时多喝水可以加速药物在胃内的溶解速度,特别是一些难溶性药品随着饮水量的增加,其溶解速度、吸收量,甚至血药

15、浓度均可增加,还可以提高药物疗效。而且由于大量水的稀释作用,还可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及减少胃酸对药品的破坏。如果药物是呈固体状态到达胃内,它吸收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彭主任说,患者服药时除要遵医嘱外,还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一般有特殊服用要求的药物,说明书上都会注明。 此外,彭主任提醒说,服药的姿势其实也是有讲究的,采取站位或是坐位比较好,服药时最好不要躺着,这样可以避免药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对食管黏膜造成损害。禁忌:服药前吃水果不好 “此药必须空腹服下” 、 “此药忌酸冷”这些都是药品说明书上经常会提及的内容,一般病人都会在服药前仔细查看。但是,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魏敏吉博士说,对于

16、某些药物,吃水果时间不当也可能影响药效,而这在说明书上一般不会注明。 魏博士认为,病人在服药前半小时最好不要吃水果,因为有些水果中含有可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使药效降低。 首先,某些水果含有一种鞣质成分,这在青涩的水果中存在较多,如未熟的柿子、苹果、杏等。这种成分虽是天然植物成分,但容易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在体内聚集沉淀,溶解度变小,从而使药效降低。 其次,多数水果含柠檬酸和苹果酸,它们会改变肠道中的 pH 值,进而间接影响到药物作用。对 pH 敏感的药物,如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与酸性较大的水果(如山楂、桔子、葡萄等)一同服用时,也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再次,水果中一般含有钙和镁等金属离子,这些成分可以和某些类别的药物(如四环素类)产生络合反应,形成难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