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七年级语文适应性试题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23528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春七年级语文适应性试题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3年春七年级语文适应性试题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3年春七年级语文适应性试题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春七年级语文适应性试题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春七年级语文适应性试题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春季三峡初中七年级语文适应性训练(考试形式:闭卷 试题分汉字、阅读、写作三部分 满分 120 分 时限 120 分钟)第一部分:积累与汉字(10 分)一、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每空 0.5 分,共 5 分。 )1、 “学贵有疑”说的就是学习要善于思考,要敢于怀疑前人的思想, 论语十则中有一句非常精炼地论述了这一点,请写出这句话: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代枭雄曹操的两首诗,在这两首诗里,作者都表现了自己宽广的胸怀以及伟大的抱负,其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的句子是: ; _。运用直抒胸臆来表现的句子是: 。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颔联写景,表现了春的“闹” ;而常建则在题破山寺

2、后禅院中借颈联写景,表现了人心的“净” ,请分别写出这两联诗。二、汉字与素养。 (5 分)4、字音与字形。 (每空 0.5 分,共 2 分。 ) 依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我 A 落在最后,全身 B chn du,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更正。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5、字义:汉字的魅力不仅在于音美、形美,更在于它丰富的表意功能,试分析加点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每小题 1 分,共 2 分。 )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开学那天,母亲把我安顿好后,就匆匆

3、的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6、关于书法四体,有同学总是难以区分,有人打了一个精彩的比方,说是(A)体像人站立, (B)体像人奔跑,行楷字像是不紧不慢地行走,而隶书则走得四平八稳,你记住这个窍门了吗?请你在 A、B 处分别填上合适的字体名称。 (每空 0.5 分,共 1 分。 )第二部分:阅读(60 分)一、仰望古人,沐浴美德的光辉。(15 分)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

4、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稽探究、考察。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邑地方,丘孔子。勉勤勉,努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卒之为众人 卒: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终无济于天下 济: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其受之天也,贤

5、于材人远矣。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 分)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 分)甲文:乙文:二、走进名著,感受经典的魅力。(12 分)【材料 1】“你以为,因为我贫穷 、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 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

6、上帝面前一样,彼此平等 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节选自简爱【材料 2】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 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节选自 【材料 3】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 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 鸣也似一声,那条 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 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

7、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 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吩咐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节选自水浒传【材料 4】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大将关羽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曹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曹操说:“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道:“人纵然不怯,马力也己乏,安能复战?”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不觉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心中越发不忍,于是勒回 马头,命众军四散摆开。曹操见关羽回马,

8、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关羽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关羽大喝一声,曹军皆下马,哭拜于地。关羽越加不忍。正犹豫 间,曹将张辽纵马而至。关羽和张辽是故友,今日见了,又动故旧之情, 长叹一声,并皆放去。节选自三国演义5、仔细品味【材料 1】中简爱对男主人公说的一段话,想一想,简爱所说的“平等”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 分)6、【材料 2】节选自丹麦童话大师的作品: ;其中画横线的句子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写出你的理解: (3分) 7、阅读【材料 3】,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情节: 请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妙处: (3 分)8、在通读【材料 4】的基础上,用原文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关羽的性格: 在

9、“义释曹操”的过程中,关羽的心理经过了四个阶段的变化,请根据原段内容填空:、越发不忍、 、又动故旧之情,并皆放去。(3 分)9、这四则材料都运用了哪一种相同的表达方式?(1 分)三、品味意象,欣赏李白的月亮(10 分)李白的月亮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 类意识 到它的存在,它便成 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 )、玉兔 捣药、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 们的审美视野,当 诗人将月亮作 为寄寓主观情感的载体后,“月亮”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 词语难以替代的 传情达意的作用。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钟情于“月亮”这一意

10、象, 张九龄 、李白、杜牧、苏轼等诗人都曾在他们的诗文中寄情于月,其中以李白 为最。在李白 现存的一千多首作品中,咏月诗约有三百多首。李白的咏月诗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首首都是传世佳作。那么在李白的诗作中,“月亮”这一意象有什么样的精神内核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漆黑的天幕下,月与夜交相辉映、互相 衬托,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象往往勾起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皎洁的月光更使人联想到品质的高洁 ,在 这种情况下,诗人文思如泉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 揽明月。 ”诗中的一个【“甲”】字和一个【“乙”】字就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赠孟浩然:“醉月频中

11、圣,迷花不事君 ”,用“醉月”意象,表现孟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高雅,描 绘其超群脱俗、风流儒雅的高洁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敬慕之情。 月亮是孤独的象征,寄托着诗人思乡和相思的深情。月亮与故乡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人一旦离开故乡,便会感觉到一种深沉的孤独和感伤,诗人往往借望月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以缓解远离故乡的孤苦无依: “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 ”。李白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仅以明月寄思乡之情,更以其寄托着 对亲人、友人、家国的思念。如对雪醉后赠王厉阳:“清晨鼓棹过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楼。 ”其中的“明月”意象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表达 诗人在感叹人生苦短之时对友情的怀念。闻(A)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中的“明月”是多情的富有同情心的知己,诗人通过它将自己的关切与同情 带到遥远的夜郎西,交 给不幸的友人(A)。在峨嵋山月歌中, “峨嵋山月”的意象又寄托着作者“仗剑去国,辞 亲远游”时对故国故人的深深依恋。 ( )月亮是亘古不 变的,象征永恒的月亮常常作为有限生命的 对照物出现在诗人的构思中,它唤醒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 识, 唤起了人们面 对广大时空时的人生喟叹,因此月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情怀、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和雄浑高远的审美境界。李白 对明月的描写,贯穿了他的一生。从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童稚遐想,一直到在“故国见秋月”之后

13、的病老逝去,月亮始 终照着诗人的身影,照着诗人的足迹,照着诗人的心灵,伴着诗人走过了曲折的一生。李白创造的符合中国人深 层文化心理的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意蕴的“月亮”意象,成为古典 诗词审美领域的璀璨明珠。(原文有删节)10、请在第段的括号里填写一个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1 分)11、在第段中,作者说张九龄、杜牧、苏轼等诗人也曾在他们的诗文中寄情于月,请你任意举出其中一位诗人写月亮的诗句(完整地写出其中的一句)。(2 分)12、下边两句话分别是从文章、段的段首抽取出来的中心句,请根据相关内容提示,将下边两句话分别还原到恰当的位置(只填序号)。(2 分)A 月亮是宇宙永恒的象征,寄寓了诗人对宇宙

14、和人生的思考。B 月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理想人格的追求。( ) ( )13、品味第段中画波浪线的诗句,根据文意在【甲】【乙】两处填写合适的字。(2 分)14、读第段,根据积累将李白友人的名字填写在括号(A)处(1 分)15、如果仿照本文内容组织一次语文学习探究活动,让你再选择一位诗人及其经常写入作品的对象作为探究主题,你会选择哪位诗人?其经常写入作品的对象是什么?(2 分)四、学会坚强,感受亲情的温暖(13 分)“爸爸,我想你.”儿子说。电话 那头,儿子双手捧着听筒,靠在病床上大声说话,他的声音越过千山万水来到我耳边的时候,已经变得飘忽如烟,然而就是那稚嫩而缥缈的声音,时时拨动我心灵深处最

15、柔弱最易疼痛的弦,让我常常不由得捂住胸口。儿子 5 岁,原发性脑瘫,极差的平衡能力、明显畸形的剪刀步态、僵硬的双腿,让他至今无法独立行走,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奔跑在绿 草如茵的田野上。然而他却能 够不停地思考,从简单的“人为什么要吃 饭?”到显得难以理解的 “他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他都有自己的解释。而我做得更多的是,给他讲故事,教他背唐诗。他用柔弱而善良的心灵去体验来自命运深处的悲欢离合、 艰难苦痛,然后 对我说出他的想法,说完后,一脸灿烂的笑,常常照亮整个家。命运对我也许是( A )的, 让我和我的儿子不得不在苦痛中苦苦挣扎;然而命运对我也许是( B )的,因为我不停地在儿子的欢笑声中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