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导案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158085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匆匆》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匆匆》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匆匆》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匆匆》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匆匆》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匆匆》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匆匆》教学导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匆匆教案 作者: 日期:8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课堂中感受美 匆匆教学设计 大姚县铁锁中心完小 李建美 教材分析: 匆匆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有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以丰富的想象形象地捕捉住时光的踪迹,揭示了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这一主题。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读,充分地读,潜心地读,赏读出文字的“情味”来,赏读出自己的情思来。并在赏读的过

2、程中自觉、自然地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文章中蕴含的道理。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1、 教

3、具准备:小黑板2、 预习要求:(1) 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 收集有关时间的格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导课 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中我们学过了一首古诗长歌行,谁来给老师背诵一下呢?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订正)是呀,“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文章告诉我们些什么呢?2、板书课题匆匆并释题。(“匆匆”的意思是什么?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

4、边与同桌交流生字、词的自学情况。读完后思考: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 检查自学情况(1) 读读下列词语,并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饭碗 凝然 遮挽 蒸融 徘徊 赤裸裸 茫茫然 头涔涔 泪潸潸 伶伶俐俐 轻轻悄悄(2) 、指名读课文1、3自然段,互评。(3) 汇报思考题,互评,(相机板书)(2) 再读课文,品味情感过渡:是啊,花有重开日,人无在少年。时光一去不复返,那么,作者在文中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1、 出示自学指导(二)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几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

5、巡视指导。3、 检查自学情况。(1) 学生汇报,互评。(2) 教师点拨重点句子,适时板书,并指导朗读。(“燕子去了.现在又在哪里呢”,“在默默了算着.而泪潸潸了”,“于是洗手的时候.又溜走了一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4、 当堂训练1、 仿写句子。 的时候,日子:的时候,日子:的时候,日子。2、 交流收集到的时间格言,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 以“日子”为话题,说说你对以后的日子有怎样的打算?并试着把你想到的写下来。5、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以后的日子你有什么打

6、算?是啊,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就赢得明天!6、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一去不复返 16 匆匆 时光流逝:洗手、吃饭.掩面 珍惜时间 照应开头:一去不复返 教学评析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术,语文课堂也离不开一个“美”。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挖掘“文本美”。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也凸现出他散文的特点:语言诗般优美。所以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别是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尝“语言美”,酿造课堂的“

7、语文味”。如品味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推敲,体会时光匆匆等,这样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落实工具性的目标,也让课堂充满着语文味。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在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时,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语言像诗般优美,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着的小诗。挖掘到这一文本美的特点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文中排比、比较、追问等精妙的表达方法,进而发现文本诗意的美,然后在通过学生个性化朗读、师生合作朗读,配乐朗读等美读积累和升华,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美。其次是注重“情感美”。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细读课文,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优美的语言中充满深挚情感。教学时就是要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用仿说联想引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走进了文本,深切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联想到自己小学时光的匆匆流逝,更深切地体会到朱自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与无奈的感受。进而反复朗读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环节螺旋上升,使学生一步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朗读自然做到真情流露,入情入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