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158082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塞》教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出塞》教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出塞》教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出塞》教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出塞》教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塞》教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塞》教育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塞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出塞教学设计执教:新余市逸夫小学 宗平南教学目标:1、 准确通顺的诵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2、 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教学重难点:1、 把握诗歌含义。2、 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学过程:1、 回望古时话边关1、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诗吗?老师找了几句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PPT出示:(1) 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 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 在读的时候你们发现这两句诗里其实都含有地名吗? 阳关、玉门关。 中国古代将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阔地域称为“西域”

2、“塞外”。 人们从这里出发,前往西域就称之为“出塞”。 板书:“出塞”3、 塞外远离中原地区,是我国的边疆。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在此留下足迹: 高适看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王维在这里看到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还有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的出塞,今天我们就和王昌龄一起踏上出塞之路。2、 初读古诗正字音1、同学们,好好的去读读王昌龄在塞外边关所作的这首诗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朗读正字音。注意:教应读jio(平仄相对,字义“使、令”)2、读诗讲平仄规律,我们也试着把一声、二声拉长,读的平缓;三声、四声读的短一些。学生试读。3、大家想读的更好一些吗?这是一首七

3、言绝句,大家可以给它画画节奏读一读?(自由朗读) 我们可以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读出停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4、一个女加一个子就组成了一个“好”,下面男生和女生一人一句,老师来读题目!5、嗯,读得很有韵味,俗话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让咱们全班一起来读吧。三、漫步诗歌1、 王维在塞外看到的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高适瞧见的是黄云白日,飞雁落雪。那王昌龄又看到了什么呢?(在诗中找一找吧?) 明月(月亮)、关(边关)、人(戍边的将士)、 阴山 (板书)2、唐朝的王昌龄在这里看到的月亮和边关有何特别之处吗? 秦朝时代的月亮、汉朝的边

4、关。 秦汉离王昌龄所处的年代已过千年了,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唐朝的王昌龄见过秦汉时代的边关和月亮吗?3、 是啊,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秦汉的雄关到唐朝,也已经变成荒土。你们觉得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战争 提到战争,你会想到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感受吗? (残酷、荒凉、牺牲) 边关的战争仅仅发生在唐朝吗? 从秦汉到唐朝,边疆的战争从未停止过。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一次一次又一次,这明月边关不知见过多少战火,此情此景,王昌龄感叹道:秦时明月汉时关。4、王昌龄在这感慨历史,他翻阅资料,发现了一段这样的记载: 资治通鉴唐纪载,唐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

5、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还者十无二、三”“久戍之役”吗? “还者十无二、三”用诗人的话这就叫(读):“万里长征人未还。” 守卫边关,辛苦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万里长征、未还) 同学们,请看这张唐朝的地图,你们看到玉门关了吗?战士从这些城市去守边关,你怎么形容这个过程呢:万里长征! “万里长征”多么漫长,谁来读一读? 在这万里的征途中,战士会遇到哪些困难? 山一程,水一程,这些困难造成了什么结果? (人未还) “未还”是什么意思? 不能回家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难过,痛苦) 带着难过的感觉读一读这三个字:人未还。 这是一场即漫长又痛苦的征途,读

6、:万里长征人未还。 战争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回。如果你是战士,此时你看着这轮明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思念、想家、想亲人、难过。 (板书:思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战士们回的去吗?读.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带着这份感情,再读一读这句话“万里长征人未还。” 同在月光照耀下的家乡的亲人会做些什么呢? (板书:盼归)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士们回来了吗?读. 作为读者,你读出了诗人王昌龄此时的心情吗? (同情战士)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句。5、自秦汉至隋唐,多少战士埋骨青山。读.(1、2句) 自秦汉至隋唐,多少亲人在家望穿双眼,哭断

7、心肠。读.(1、2句)6、将军百战死,壮士人未还!让我们回到长城边,听听士兵们的呼唤。(播放电影长城秦腔唱段插曲“秦时明月”) 看完这段影像,你们有什么感觉吗?还能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吗?7、同学们,注意到天空中的那些灯了吗?它叫孔明灯,咱们中国人燃放孔明灯来许愿。此时的战士们,会有些什么心愿呢? 回家、和平. (板书:渴望和平)8、多么直白而真挚的愿望啊,王昌龄也在诗里许下了一个心愿,去看看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9、 结合注释,你们能说说王昌龄的愿望是什么吗? 胡:汉族以外民族的通称。 如果敌人度过了阴山会怎样? (侵略、战争) 10、你们知道这个“飞将”是谁吗? 出示李广的资

8、料 同学们,你们觉得李将军厉害吗?是啊,他很了不起,但终究敌不过历史的浪涛。汉代的将军可能到唐朝来镇守边关吗? 是的,不可能。那王昌龄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对,是想有更多像李广那样的人才为国效力。(板书:求贤若渴)1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愿望。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愿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2、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愿望吗?还表达了谁的愿望? (战士、百姓、故乡的亲人、统治者。)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边关战士的希望,他们希望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家乡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更是千百年来所以百姓的愿望,他们希

9、望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们希望国泰民安,和谐美好。再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4、 展望未来1、 这首诗是王昌龄早年去西域所写,青年王昌龄看见千百年来:战争未止,听见战士:思乡盼归。他悲天悯人,许下这千古豪情。学完这首诗,此时的你们有什么想法吗?2、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高歌那秦时明月。你们读一句,老师读一句。(吟诵)3、王昌龄当年渴望的和平,我们做到了;他求贤若渴的愿望,我们达成了;他眼中的太平盛世,我们看到了!(PPT:播放阅兵式视频) 你们看到了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了吗?看到那些像飞将军一样的人了吗?盛世雄风今犹在,托交尔等后来人。下课! 守卫边关,辛苦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万里长征、未还)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