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功了吗》教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7158042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功了吗》教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做功了吗》教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做功了吗》教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做功了吗》教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做功了吗》教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功了吗》教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功了吗》教育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八年级(下)物理做功了吗教学设计学 校綦江区三江中学教师傅礼教材分析功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学习能量知识的基础。而机械功又是其他形式功的基础。故学好功的知识对理解物理现象后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教材首先从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这一事实出发,再从动滑轮提重物的具体实验探究中发现: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进而引出机械功的概念。接着又用图示方法展现怎样才算做功,让学生从中归纳出做功的必备条件,最后自然地引出计算功的公式和方法以及单位,并通过信息窗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同时说明了为什么以他的

2、名字来作为功和能的单位名称。教材自然地将功这一节放在简单机械之后并过渡到“做功的快慢”。这样做与物理学史上人们建立功的概念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过程较吻合。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且在本章一、二节介绍了简单机械后,学生已经认识到人们为了延伸手及人体的功效,在生产劳动中使用了许多简单机械,但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这一事实,引导学生利用简单机械探究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关系,再从评价机械功效这一有意义的物理量(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很自然地为学生构建“

3、功”的概念。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4、公式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 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讲授法学 法分析法、归纳法、训练法教 具多媒体课件学 具课 时1课时课 型新授程序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件展示)播放图片,然后提问,在使用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 ?省距离的机械不省? 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设置问题情景,为引出课题做准备。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对应学案)复习本章一二节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初步探究机械功做好准备。新课教学1.分析学生已做过的实验(课件展示)提问、分析发现:如果把拉力F与上升距离S相乘,则Fs= (G/2)2h=Gh, 正好等于物重G与物

5、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后来又发现使用其他机械也是如此。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于是人们为了定义这个物理量来评价机械的功效将其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它蕴含了汉字“功”表“功效、成效”的意思,而与生活中的工作、基本功、武功等不同。提问:注意物体移动距离和力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是? (对应学案)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解答上述问题。重现物理模型构建的关键过程,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想。让学生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定义机械功,及机械功与生活中的其他功有区别。为学生理解“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这句话做伏笔。2. 过渡:怎样才算做功?(1)、探究讨论分析:(课件展示)

6、让学生判断做功了吗?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吊车的作用力F使货物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s。用手将抽屉推好,手对抽屉作功了吗?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从地面举到头顶的过程中,他对杠铃作功了吗?人推车前进。静止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前进。推着酒桶向上。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推而未动。搬而未起。此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能直接说“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而要一直追问学生:做功了吗?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力和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是什么?(2) 通过大量实例后让学生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3) 当堂训练(课件展示)下列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A、人挑起两筐苹

7、果站着不动B、人搬石头,却搬而未起C、人用木棍撬起石块D、人推车,却推而不动(4) 体验做功:让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体验做功,再分小组交流讨论后谈体会(5) 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课件展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推木箱前进,箱子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功效?(6)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a.他用力去拉地面上的箱子,但没有拉动 大家想他对箱子做功了吗?b.小铁球在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滑动,至A点处撤去外力作用,在移动S这段距离的过程中,水平方的力F对物体做功了吗?此处教师应追问:为什么撤去力后物体还向前运动? c.人提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提箱子的力做功吗?(7)不做功的三种情

8、况:a、物体没有受到受力的作用,由于惯性而通过一段距离即 有S无F,不劳无功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即 有F无S,劳而无功c、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 与该力方向垂直 FS,垂直无功(8)当堂训练:(课件展示) 你背着书包走水平路到学校,你对书包是否做了功?你用力推墙,墙没动你是否对墙做了功?我将手中的粉笔水平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我是否对粉笔做了功?学生交流、讨论判断这些实例做功了吗?并说明判断依据。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体验做功(如用手举凳子不动,手将课本举高等等),再分小组交流讨论、谈体会。(对应学案)学生思考交

9、流后回答。学生小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对应学案)学生思考后回答。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由简单的标有力和距离的实例逐渐上升到没有标示的实例。层层递进地追问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和力和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让学生逐步理解怎样才算做功?从哪到哪个过程力对物体做功?怎样来表述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帮助学生在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物理素养,并找到成就感进而对学习物理知识产生兴趣。此过程只要学生能归纳出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两个条件即可,语言表述不求严密。但教师应及时修正。及时反馈,了解学生是否能利用做功

10、的两个必要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切实有所体会,真正理解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这句话。通过该例子引出不做功的几种情况;再次让学生认识怎样才算做功?从哪到哪个过程力对物体做功?怎样来表述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力。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修正。 3.怎样计算功?(1)师生根据概念,总结归纳出功的计算公式,教师讲解功的单位,介绍焦耳的事迹。并尝试估算做功的多少。公式:功=力*距离 W=FS单位:焦耳,简称“焦”J 1J=1N.m(课件展示)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人们为了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把他的名字做为

11、功的单位(对应学案)学生教师一起参与得出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估算做功的多少用手拿起1瓶矿泉水并举高,所做的功为1J;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为1J;中学生从一楼走向二楼所做的功为1500J。学生活动:再次利用身边的实物体验做功,并估算出功的大小。 让学生体会物理中公式来源的依据,单位来源的依据,让学生感悟物理中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体验一些力做功的大小;通过讨论与交流,真正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并让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2)实践应用,例题解析(课件展示)例:小刚提着重100N的水桶,匀速升高9m,小刚克服桶的重力做了多少功?解:G=100N

12、h=9m小刚对水桶做的功为:W=Fs=Gh=100N9m=900J注意:此处水桶所受的拉力与重力为一对平衡力即在数值上有F=G;像这种力作用在物体上移动距离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反称克服某力做功。练习1(课件展示)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解:拉力做的功:W=Fs=50N20m=1000J重力做的功:W=Fs=Gh=100N0m=OJ练习2(课件展示)重为100N的物体分别从同一高度的斜面AB、AC和AD上分别自由滑下来,其中AE=2m、AB=6m、AC=4m,AD未知,则物体的重力各做了多少功?解:由A到B重力做的功:W=Fs=Gh=100N2m=200J由A到C重力做的功:W=Fs=Gh=100N2m=200J由A到D重力做的功:W=Fs=Gh=100N2m=200J(对应学案)学生练习,请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并由学生评论正误及修正。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规范学生的答题。此处提出克服物体重力做功,帮助学生延伸理解“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这句话。让学生明白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让学生明白“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含义;知道做功是一个过程量。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的收获1.知道机械功的含义,理解做功的两个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