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设计

上传人:知** 文档编号:147152030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X 页数:179 大小:54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设计(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设计选2020 年 8 月 25 日155目录前言3第一单元4第二单元14第三单元32第四单元63第五单元69第六单元85第七单元111第八单元13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徐州高级中学 马晓梅单元学习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使诗作多一些“诗味”; 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2. 思维发展与提升: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 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3.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

2、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激发诗情和灵感,积累生活的体验,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现实,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 尝试写作诗歌。体会绚烂瑰奇的青春在不同时代激流中彰显的风采。4.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验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从“青春的价值” 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课时安排:6 课时第一课时:文本研读课沁园春 长沙第二课时:合作探究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第三课时:合作探究课城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第四课时:文本研读课百合花第五课时:文本研读课哦,香雪第六课时:单元研讨,读写训练课第 1 课时一、学习目标:1.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体会这首词炼字

3、选词的精妙之处。2. 品味作品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3. 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二、学习任务:任务(一)查找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资料,建议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了解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加深对这首词主旨的理解。任务(二)感受词作的意境,抓住“红遍” “尽染 “碧透”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去欣赏这首词。任务(三)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体会这首词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三、学习内容:(一)词作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上阙写所见所思。1、所见“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一幅色彩绚烂、动静谐和、境域壮阔的秋景图。先看色彩:万山树红、漫江水碧,

4、且红者“红遍”,碧者“碧透”。“红”“碧”两色的广度与深度相照相映,使秋色浓烈鲜亮。此其一。“鹰”飞“鱼”翔,似乎没有色彩呈现, 实际却隐含了色彩描绘。鹰之色多为“苍”,即“青”;鱼之色多为“白”。红山之上,长空之中,有“苍”鹰搏击;碧水之间,有“白”鱼遨游。四色相生,无比绚烂。此其二。再看动静:红山静立,碧水北去;长空静穆,苍鹰搏击;碧水之间,白鱼遨游;碧水之上,航船往来。山、水、鹰、鱼、舸,动静相生相谐,万物自由自在。三看境域:“湘江北去”,“北去”使境域向无限的远方延伸;“万山红遍”,“万”极写山之多,将境域向阔大的广度延展;“鹰击长空”,“长空”把视线引向旷远无垠的高空。这是一个长宽高

5、三维都伸向无极的壮阔境域。2、所思“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色彩绚烂、动静谐和、境域壮阔的景象,词人不由得“怅寥廓”。“怅”者,感慨也。面对如此景象,常人都会发出万千感慨,何况胸怀凌云壮志的革命者?由感慨而深思,于是自然发出“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是谁在主宰万物的盛衰消长呢?联系词人革命者的身份,完全可以推出,词人此时其实还在问:谁在主宰着中国的命运呢?中国革命走向何方?也正是这一问,引出了下阙的回答。下阙写所忆。“同学少年”的壮怀旧事。从这些壮怀旧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少年”的共同特征有才华,“风华正茂”;有热情,“挥斥方遒”;有责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理想,“粪土当年万户

6、侯”;有勇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的“同学少年”,堪当重任,宜当重任。他们应当成为中国命运的引领者,应当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宰”者。上下阙一问一答,词人“主宰”世界的豪壮情怀溢于言表。联系词人写作这首词的背景, 我们更能体味到词人本色是革命家的气度。这首词写于 1925 年。这时中国有多种政治力量: 一是北洋军阀,中国的统治者。其奉系与直系为争夺地盘不断发动战争。二是帝国主义。各帝国主义国家此时的在华势力相当猖獗,当年制造了“五卅惨案”等屠杀中国人的流血事件。三是中国国民党,1924 年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四是中国共产党, 此时主要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

7、运动。1925 年 2 月8 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农民运动。8 月底离开韶山抵达长沙,重游了在长沙读书时常游的橘子洲,写下了这首气势恢宏的沁园春长沙。很显然,词人将革命者对革命的思考融进了词作。中国不能由北洋军阀主宰,更不能由帝国主义主宰,当然也不是国民党人来主宰,应当由胸怀崇高理想、关切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英勇奋斗的仁人志士来领导。(二)探究几个问题1. 词作开篇的“独”字有何意义? 这个“独”字有几重意义:一是指独自一人游历,没有同伴,可与下文“携来百侣曾游”对读。当年是“同学少年”相携而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今天是独自一人,于是面对色彩绚烂、动静谐和、境域

8、壮阔的景象,产生了一种深沉的思索。心得往往来自独处之时的静思。二是暗含某种孤独。“独立”于寒秋之时,“独立”于苍茫的大地之上,“独立”于广袤的宇宙之中,自然会产生孤独之感。后文之“怅”,正是这一孤独的释放。人处在孤独中,有的被孤独征服,有的在孤独中站立。前者在孤独中死去,后者则在孤独中新生。古往今来的大思想者,多为后者。毛泽东是后者。于是这个“独”字又有了第三重意义三是在孤独中新生,便有了独立于众人的品格独立精神。这种独立精神贯穿全篇, 词作才有了雄奇的力量。“我”“独立”于天地间,将自己从“万物”中“独立”出来,“万物”便都成了“我”眼中的风景,于是所见、所思、所忆便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9、我”从“寒秋”之中见到绚烂之色、壮阔之境,“我”对天地发问,“我”忆当年风采。所见、所思、所忆连为一体,即是“我”向天地宣告:“主沉浮”者,“我”也!这就是英雄之心!这就是大志大求!2. 诗人柳亚子曾评价毛泽东的诗词:“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这里的“推翻”或许理解为“超越”更合理。就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来看,有哪些超越呢?词按字数的多少一般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0 字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长调在豪放派词人笔下常呈奔放雄健之势,在婉约派词人笔下则具绮丽精密之韵。毛泽东是豪放派,这首词写得雄浑豪迈,却不失精致细密,可谓豪放中兼具绮丽之妙。如上文分析的

10、写所见的部分,从色彩、动静、境域三个方面描绘秋景图,壮阔中有细密,绮丽中见绚烂。这种豪放与婉约兼具,崇高与优美兼善,二者有机结合,即是一种超越。文学史上的豪放词人也写婉约词,如苏轼、辛弃疾,但在一首作品中兼具二者的却不多见。古典诗词中的咏史言志,写大志大求、家国之思的作品是很多的,但最终都不可能逸出君臣之大道、封建之大礼(理)。因此,许多既具担当之志又具担当之才的诗人,如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即使气冲霄汉,最终也都只能仰天长叹。但诗人毛泽东却以现代革命家的气概,蔑视反动统治者;以现代革命家的思想,探寻革命之路;以现代革命者的主人身份, 宣告自己“主沉浮”的凌云壮志。这同样是一种超越。“万类霜天

11、竞自由”,这一句最集中地表达了诗人的理想。这一理想是一种大超越。“自由”,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竞”,是 “自由”的一种最佳状态;“万类”,是包融一切的大爱。这是诗人“主沉浮”的出发点与归宿。没有这种出发点与归宿,“主沉浮”的理想与封建时代帝王的野心就没有二致了。诗人这种思想境界的超越,是词作高远超拔、雄奇壮阔的艺术境界产生的基础。四、课堂小结: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阅读时注意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五、拓展延伸: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很多诗词都能引发我们对青春的思考

12、,课外阅读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周恩来赤光的宣言、朱德太行春感、陈毅赣南游击词等,感受他们的情怀。六、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 23 课时一、学习目标:1. 借助朗读,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 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 把握意象的内涵,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思,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3. 欣赏诗人想象的奇特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大胆、灵活。二、学习任务:任务(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女神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联系“五四”特定的时代氛围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形式特征。任务(二)体会闻一多的红烛是如何借助与红烛的“对话”表达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以及对理想的坚毅追求任务(三)发挥想象阅读昌耀的城日朵雪峰之侧,体味“雪峰”“太阳

13、”“如蛛”等意象营造出的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感受其中蕴含的谦单而强劲的生命力量。任务(四)雪菜的致云雀意蕴深刻,比喻新奇,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把握作品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的特点。三、学习提示: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表达了“五四” 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女神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诗人设想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放声呼唤纵情高歌,想象着那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意在赞美摧纲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体现了“五四”所焕发的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概。阅读时要注意联系“五四”特定的时代氛围来理解这首

14、诗的内涵与形式特征。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 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注意体会诗人如何借助与红烛的“对话”表达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以及对理想的坚毅追求。洋溢在诗中的幻想和情绪渲染,感叹词的回环使用,诗句长短错落形成的节奏美,也是欣赏时要关注的。昌耀的城日朵雪峰之侧内涵丰富,阅读时要注意发挥想象,依味“雪峰”“太阳”“如蛛” 等意象营造出的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感受其中蕴含的谦单而强劲的生命力量。雪菜的致云雀意蕴深刻,比喻新奇,要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把握作品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的特点,欣赏诗人想象的奇特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大胆、灵活。

15、学习这组诗作,要多借助朗读,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把握意象的内涵,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思,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四、课堂小结:诗歌需要形象。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就形成意象。通过意象抒发自己的诗情和意趣,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五、作业布置:任选一首诗,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对诗作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第 45 课时一、学习目标:1. 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2. 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二、学习任务:任务(一)战争题材的小说百合花格外让人心动,品读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任务(二)“香雪们”青春的纯真和质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欣赏小说清新的笔调,以及洋溢在淡雅文字中的诗情画意。任务(三)从两篇小说中各选择一两个感人的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