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7150466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5年)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 Q/CRP Q/CR9218-201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measurementof Railway Tunnel2015-02-26发布 2015-06-01实施中国铁路总公司 发布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等16项建设标准的通知铁总建设201580号 现将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22015)、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Q/CR9210201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 92242015)、铁路混泥土拌合站机械

2、配置技术规程(Q/CR 92232015)、铁路桥梁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 92252015)、铁路钢桥制造规范(Q/CR 92112015)、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规程(Q/CR 9212201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32015)、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42015)、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南(Q/CR 9219201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92262015)、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程(Q/C

3、R92022015)、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Q/CR92042015)、铁路工程试验表格(Q/CR92052015)等16项建设标准印发给你们,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原铁道部印发的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TB10108201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指导意见(铁建设2012113号)、铁路混泥土拌合站机械配置指导意见(铁建设2012113号)、铁路桥梁施工机械配置指导意见(铁建设2010125号)、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指南(TZ3222010)、高速铁路桥涵工

4、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导意见(铁建设201088号)、铁路隧道施工机械配置的指导意见(铁建设函2008777号)、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TB 104412008)、铁路建设项目工程实验室管理标准(TB 104422009)、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等16项标准同时停止执行。16项建设标准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单行本由经规院、中国铁道出版社组织出版发行 中国

5、铁路总公司 2015年2月16日目 录前 言11 总 则22 术 语23 基 本 规 定34 技 术 要 求44.1 一 般 规 定54.2 监控量测项目54.3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74.4 监控量测频率94.5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104.6 监控量测系统及元器件技术要求145 监控量测方法145.1 一般规定145.2 洞内、外观察145.3 变形监控量测155.4 应力、应变监控量测155.5 接触压力量测165.6 爆破振动监控量测165.7 孔隙水压和水量监控量测166 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176.1 一 般 规 定176.2 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176.3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工程

6、对策187 成 果 资 料21本技术规程用词说明26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条 文 说 明27前 言本技术规程是根据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要求,在原铁道部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 101212007的基础上修编而成。本技术规程在编制过程中,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调整了原规程中不符合总公司铁路建设项目特点和要求的有关内容;吸纳了总公司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实践经验;配套修改了标准动态管理工作中对相关标准已作的局部修订内容,为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持。本技术规程共分为7章,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技术要求,监控量

7、测方法,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成果资料,另有3个附录。本技术规程主要修订明确了对周边建筑物可能产生影响的铁路隧道应实施第三方监测、监控量测人员应经培训后上岗等规定,提出了测点应及时埋设,支护后2h内读取初始数据以及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隧道加强拱脚变形监控量测等要求,修订了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要求,规定了大、特大跨度黄土隧道初期支护相对位移。在本技术规程执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结合工程实际,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邮政编码:610031),并抄送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

8、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技术规程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本技术规程主编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技术规程参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本技术规程主要起草人:喻 渝、倪光斌、刘招伟、赵万强、王明年、郑长青、赵运臣、陈赤坤、曹 磊、本技术规程主要审查人:林传年、钱征宇、黄鸿键、张民庆、唐国荣、韩福忠、张松岩、关宝树、陈绍华、高 杨、王立暖、龚彦峰、李汶京、苏新民、张金夫、陈德斌、杨世武、霍玉华、苏庆国。1 总 则1.0.1 为规范铁路隧道设计和施工的监控量测工作,使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符合安全使用、技术先进

9、、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程。1.0.2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采用矿山法修建的铁路隧道。1.0.3 隧道工程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其费用应列入概算。1.0.4 监控量测应作为关键工序纳入现场施工组织。对周边建筑物可能产生影响的铁路隧道应实施第三方监测。1.0.5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工作除应符合本技术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中国铁路总公司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 监控量测 monitoring measurement 隧道施工中对围岩、地表、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稳定状态,以及周边环境动态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量测工作。2.0.2 必测项目 important monitoring i

10、tems保证隧道周边环境和围岩的稳定以及施工安全,同时反映设计、施工状态而需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2.0.3 选测项目 optional monitoring items为了满足隧道设计和施工的特殊需要,有设计文件规定的在局部地段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2.0.4 隧道净空变化 convergence of tunnel inner perimeter隧道周边上两点间相对位置的变化。2.0.5 拱顶下沉 crown settlement隧道拱顶测点的绝对沉降(量)。2.0.6 地表沉降(或隆起) settlement,subsidence隧道开挖后底层中的(应力)扰动区延伸至地表而引起的地表沉降

11、(或隆起)。2.0.7 水平位移 horizontal displacement变形体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值。2.0.8 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变形体沿竖直方向的位移值。2.0.9 变形监控量测 deformation measurement对建(构)筑物及其地基或一定范围内岩体及土体的位移、沉降等项目所进行的监控量测工作。2.0.10 基准点 basic benchmark建在稳定的岩层或原土层或构(建)筑物上的经确认固定不动的点。2.0.11 测点 object points(survey points)设置在观测体上(或内部),能反映其特征,作为变形、位移、应力

12、或应变测量用的固定标志。2.0.12 测线 survey lines隧道净空变化或拱顶下沉量测时,设在洞周壁上两测点之间的连线。2.0.13 底鼓 floor heave隧道开挖后,由于围岩本身的性质以及围岩应力、水理作用和支护强度等因素引起的隧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现象。2.0.14 非接触量测 non-contact measurement指在不接触被测目标点的情况下,获取被测点的空间位移信息的方法。2.0.15 极限相对位移 limit relative displacement指极限位移与两测点间的距离之比。极限位移为全位移,即指考虑隧道净空开挖前期变形量、开挖中变形量和开挖后变形量的总位移

13、。2.0.16 数码成像 digital imaging利用数码成像设备对前方目标物体进行拍摄,以获取目标物体的数字图像。3 基 本 规 定3.0.1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应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施工中应按细则实施,工程竣工后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入竣工文件中。3.0.2 监控量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确定监控量测项目。 2 确定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 3 确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3.0.3 施工单位应配置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监控量测人员应经培训后上岗,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3.0.4 施工单位应成立

14、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并纳入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与施工和设计。监控量测人员应相对稳定,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3.0.5 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 2 编制实施细则。 3 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 4 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 5 提交监控量测成果。3.0.6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应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监控量测变更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3.0.7 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3.0.8 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3.0.9 施工现场应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