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7150335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区域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视频:西北地区的沙尘暴,一、荒漠化过程和概念,水分,养分,植被,风沙,水分,养分,土地生产力,荒漠,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定义: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表现: 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原因: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辩证思维,荒漠化和荒漠的区别是什么?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成为荒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渐变的过程; 荒漠是荒漠化发展的最终结果,是静态的事物。 湿润地区会不会发生荒漠化? 会,如云贵高原的石质荒漠化。 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区别? 沙漠化只是指土地变为沙漠。荒

2、漠化不但包括了沙漠化,还包括了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等。,阿尔金山,位于我国西北,处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水汽难以到达。,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高原,西部是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高山环绕盆地地形 阻隔水汽进入。,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水文,植被,土壤,读图2.2,完成下列问题:,50mm以下,50mm-200mm,200mm-400mm,沙漠和戈壁,草原,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讨论,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自然特征,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平地多沙质沉积物,大风

3、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小结:,材料分析:,百年前,平均30年一次沙尘暴; 20世纪6070年代,每两年一次沙尘暴; 20世纪90年代每年一次沙尘暴; 2000年增加到12次; 2006年北京经历了17次沙尘暴。 现在中国每年沙化面积为3436km2。,思考:自然原因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吗?,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西北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

4、上是人为因素所致。,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樵采,为了增加收入,人口激增,无节制采挖药、菜,严重破坏草场,过度樵采,加速荒漠化,燃料需求更多,樵采更多天然植物,破坏固沙植物,破坏防风固沙的植物,过度放牧,超载放牧,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草场载畜 量降低,土地沙化,短期的经济利益,加速草原退化、沙化进程,过度开垦,请将以下序号按照因果关系排序: 1、肥力下降、减产弃耕 2、人口激增 3、变成沙地,荒漠化加速发展 4、更易遭受风蚀 5、开垦更多草场

5、 6、干旱的自然环境 7、植被恢复困难,答案:2 5 6 4 1 7 3,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读图观察: 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思考:灌溉不当怎么引起土地荒漠化? 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D,D,荒漠化,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地理位置,荒漠化,气候异常,气温、降水的变率大,大风日数较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深居内陆,气候条件,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防风沙的植被,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