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记事:促进沙产业基金:1994-2004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149639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PDF 页数:153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记事:促进沙产业基金:1994-2004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十年记事:促进沙产业基金:1994-2004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十年记事:促进沙产业基金:1994-2004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十年记事:促进沙产业基金:1994-2004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十年记事:促进沙产业基金:1994-2004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年记事:促进沙产业基金:1994-20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记事:促进沙产业基金:1994-2004(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 i ii iii iv v 编者的话 十年记事 是一些会议活动及纪实的汇编, 目的是把沙产业 基金成立迄今十年来做了些什么事,怎么做的,哪些落到了实处, 看到了效果;哪些虽然想到了,但力不从心,只停留在字面上。所 有这些,都按照日程排序,汇集一册,便于一览无遗地审视沙产业 基金成立十年来的历程。 编印这本小册子的目的主要有三: 记录、记事、纪实。 为研究一种理论构想步入实践的历程提供背景。 愿读者从中获取信息, 并与我们一直体验和分享做事情的 艰辛与快乐。 沙产业基金十年启示我们, 沙产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的大农 业,是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内容,是在 21 世纪中叶才能开花结果的 一种理论构

2、想,理解沙产业理论要把握它的超前性、战略性、远瞻 i 性特质。 沙产业基金十年启示我们, 实践活动是检验沙产业理论构想生 命力、 可靠性的最好手段; 实践是丰富、 完善理论构想的正确途径。 沙产业基金十年启示我们, 对于沙产业理论, 当出现不同认识、 不同评价、不同理解的时候,不要把主要的精力分散到争论中去。 只要注意倾听,努力实践就有可能达到像有人说的那样, “天底下 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 ” 十年记事 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创建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背 景以及记述十年活动。 但是, 为了便于读者更好了解沙产业发展过 程以及沙产业的内涵特增加了附件部分。 编者 2004

3、年 12 月 ii 致 谢 1994 年国庆节前夕在北京成立的、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基金的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 年来, 为完成创建初期所确立的宗旨和肩负的使命, 基金管委会全 体同仁求实探索,竭尽全力工作。十年中,每一步的进展和每一项 成绩,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十年后,当回忆过往的工作, 思考沙产业理论的意义和作用并展望未来时, 抑制不住澎湃的激情 和浮想的思绪,情不自禁地想表达由衷的感谢。 我们应当庆幸, 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后的十年中, 钱老不 断地以其睿智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预见,指导着、引领 着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管委会的活动, 丰富沙

4、产业理论的内涵, 完 善其科学构想。 感谢钱老在这十年中, 对第六次产业革命和沙产业 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 iii 令人感动的是, 宋平同志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支持和对促进 沙产业发展基金活动及时地和周到地关心和指导, 推动和促进了沙 产业理论步入实践。 宋老高瞻远瞩, 因势利导, 宋老的每一次指教, 都至关重要,使我们难以忘怀。正是由于宋老的关怀,引起了国家 领导人对沙产业的重视和支持, 促使地方党政领导的注意, 使沙产 业有了初步迈向实践的可能。 一批热情的朋友和同志, 怀着高尚的动机, 对促进沙产业发展 基金捐赠,没有他们的理解和捐助,就没有基金来源,基金理事会 的活动就无法开展。我们向

5、这种慷慨无私的援助致敬。 沙产业发展基金的十年, 是沙产业理论步入实践的十年。 在回 忆十年的进展时, 我们珍视全国各地, 特别是工作在大西北沙区一 线的那些“地方政府中积极的领导干部”和“人民中的实干家” , 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和身体力行,才推动了沙产业步入实践。 我要特别感谢十年来志愿参加沙产业理论普及宣传,调查研 究, 不遗余力地推动沙产业发展的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的各位理事 和积极参与基金活动的同志们。十年间,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与他们一起学习研究沙产业理论, 商谈开展沙产业活动, 不仅仅是 在推动一桩事业的发展, 完成基金肩负的使命, 更是增进了彼此间 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友谊和理

6、解促进了有效工作, 使活动在经费拮 iv 据的情况下,使基金的宗旨能得以顺利完成。这些忠于职守、乐于 奉献、志愿工作的高尚情操,已经构筑成美好的记忆,长久保留在 思念中,带给我极大的快乐。 谨此言志,以表谢忱。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管委会主任 刘 恕 2004 年 12 月 v 目 录 编者的话 . i 致 谢 . iii 第一部分 促进沙产业基金产生的背景 . 1 一、沙产业概念源自钱学森对人类历史进程 有关产业革命的见解 .3 二、钱学森的关切重视和亲自指导,使由他倡导的 沙产业理论得以健康发展 .5 三、钱学森有关沙产业的论述引起媒体关注 .9 第二部分 促进沙产业

7、发展基金十年的主要活动 . 11 1994 首次沙产业理论研讨会,共识, 基金成立.13 1995 宋平同志关心,温家宝、姜春云同志批示, 首次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开发工作会议, 首次表彰奖励.16 1996 国环办通知,表彰奖励, 沙产业 跨世纪的沙漠利用战略构想出版.22 1997 赤峰研讨,表彰奖励,鉴别标准, 张掖示范基地.27 1998 人民大会堂座谈会,宋老讲话,张掖沙产业 发展图片展,表彰奖励,共识和提醒, 步入实践的沙产业出版.36 vi 1999 双阳杏树生态经济带建议书, 沙产业促进会,培训活动.44 2000 专题报告,第二次河西走廊沙产业开发 工作会议,宋老讲话,学生奖励

8、 沙产业概述出版.51 2001 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 钱学森第六次 产业革命通信集出版.54 2002 关于沙产业健康发展,培训,协会作用 .57 2003 沙产业开发中遵守科学规律,沙产业 科学内涵.64 2004 钱老鼓励,纪念沙、草产业理论发表 20 周年,回顾和总结、展望与努力 .66 第三部分 附件 . 75 附件一 关于发展沙产业振兴大西北的建议 (1995 年 9 月) .77 附件二 朴素的高尚情怀,求实的理性思维 .82 附件三 对沙产业科学内涵的认识 纪念钱学森沙产业论述发表 20 周年.97 附件四 在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论述发表 20 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11

9、附件五 有关“沙产业理论是沙漠利用的科学 构想”的答疑.121 vii 一、沙产业概念源自钱学森对人类历史进程有关产业 革命的见解 1984 年,时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员钱学森, 应邀就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方面的问题, 做过多次讲 演,阐述一系列独到的精辟见解。 1984 年 2 月,钱学森在系统地回顾了人类文明 的发展史后提出了,“人认识客观事物进程有飞跃的时候, 这个叫科学革命” , “人改造客观世界在技术上有大的进 步、大的变革,叫技术革命” , “有了科学革命,有了技术 革命,最后它直接作用到生产,就会引起生产关系、生产 结构的变化。当这种变化从量变到质变,有了

10、飞跃,这个 时候就出现了产业革命”的论述。 同年 5 月 10 日,在给吕宗耀同志的信中,他认 为产业革命的各次排序为: 第一次, 农牧业的出现和兴起, 大约公元前七八千年;第二次,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 大约公元前一千多年;第三次,大工业生产,十八世纪末 十九世纪初;第四次,国家以至跨国大生产体系,十九世 3 纪末二十世纪初(这是我们要补课的那一次产业革命) ;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信息组织起来的生产体系,即将到 来的这一次产业革命; 第六次, 高度知识和技术密集的大 农业,农、工、商综合生产体系,可能出现于二十一世纪 的中国。 同年 5 月,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的第二届学术 委员会会议上

11、, 钱学森应邀以 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 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为题,论述他所 指的 “农业型的产业是指像传统农业那样, 以太阳为直接 能源, 靠地面上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进行产品生产的体系” 。 在生产过程中,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包括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 另一方面又利用工业生产技术, 也就是把 全部现代科学技术, 包括新的技术革命的成果, 不但技术 现代化, 而且生产过程组织得很严密, 一道一道工序配合 得很紧密, 是流水线式的生产。 这就是农业型的知识密集 产业。 ”他认为, “既然说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那就要充 分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一切可以运 用的知

12、识来组织经营它。 ”这将成为在社会主义中国 21 世纪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 按钱学森论述的第六次产业 革命的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 将依其生产空间分布的区域 差异,分成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沙产业及海产业。 4 在这篇论文中,钱学森首次提出了沙产业的概念。他指出,沙 产业是以太阳为直接能源, 靠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进行产品生产的体 系。他关于沙产业简洁扼要、明确清晰的概括,为后人把握理解、 充实发展沙产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1984 年间,钱学森的诸多见解,虽已见于各报刊,但其论述 的理论以及指导实践的价值,不能说立即就为人们认识和理解。 二、钱学森的关切重视和亲自指导,使由他倡导的沙 产业理论得

13、以健康发展 1989 年 10 月 12 日,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钱学森写信给甘肃 省后转到中国科协任书记处书记的沙漠治理专家刘恕,提出要她 “写成一篇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沙业的论文” , 并送上他首次提出 “沙 产业”概念的论文。在第一页上钱老风趣地写着“老旧货了,请您 把它作为古董存着吧” 。刘恕等一些沙漠专家认真系统地、专心致 志地学习了钱老关于沙产业的论述。 同年 10 月 28 日上午, 钱学森 在办公室邀刘恕谈关于地理科学的建设问题、 学风问题以及学习马 克思哲学的重要性时,又谈到发展沙产业。钱老说,他在基地时, 看到部队挖甘草,就形成了一个概念:沙漠中也有植物生长,这是 5 另外的一种

14、种植业。 从牧区的草原中又得到启发。 关于现代农业型 产业分类,提出了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五种产业构想。 他说, “现在的农业技术太落后,使得有些产业没有发展。只有科 学技术发展了, 综合利用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地提高, 尤其是沙产业、 海产业。 ” 1990 年 4 月 30 日上午, 钱学森在国防科工委的办公室会见陈 舜瑶( 沙都散记一书作者)和刘恕时说: “利用太阳能的共有五 种产业:农业是大农业,林业、草业、海产业、沙产业。草产业原 来人们不太认识, 到了现在才有人热心开会来讨论。 ” “看了这本书 (指沙都散记 ) ,知道进行沙漠工作的有一个大队伍。但对海产 业没人注意,没有反响。我给山东半岛的一个县委写信,反响很冷 淡。总之,农业、林业、草业、海业、沙业,五个都是利用日光的 产业, 通过生物作用发展生产, 这都是下一个世纪需要大力抓的。 ” 1990 年 5 月 3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