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上传人:知** 文档编号:147146454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文本主要内容第一章 总则编制目的为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指示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新常态和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战略的机遇,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决策, 主动融入京津冀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济南都市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 编制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指导思想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指导, 认真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以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为契机, 以发展大城市框架为要求,加快产业承接转移发展,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扩大中心城

2、区规模,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层级,建设鲁西北和冀东南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治理,治理雾霾,改善生态环境,确立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城市发展路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 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991年)(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995 年)(7)城乡用地评定标准(CJJ132-2009)(2009 年)(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

3、0442-2008)(2008 年)(9)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 年)(10)济南都市圈规划(2006-2020 年)(11)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2)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年)(13)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划期限20112020 年。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1)市域:德州市行政区范围,包含市区(德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2 个县级市(乐陵市、禹城市)、8 个县(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总面积为 10356km。(2)中心城区:西起冀鲁省界,东

4、至德州中心城区东环路,南起南外环,北至二屯工业园,总面积 170.09km。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德州市德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以及陵县边临镇(73km)、丁庄镇(70km)和武城的四女寺2镇(107km),总面积 789km,为在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中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 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城市发展目标以大城市发展框架为要求

5、,加快城市产业升级,促进人口和产业的聚集,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内联外引,继续推进南融北接,争取在环渤海经济圈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新能源设备制造业重要基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层级,在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基础上,利用高速铁路“一横一纵”交通枢纽及济南“半小时交通圈”的优势,努力建设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导的冀鲁边界交通枢纽城市;同时作为济南都市圈西北门户城市,积极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区域生产、生活提供综合服务,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发展战略(1) 品牌塑造战略。充分发挥太阳能产业的优势,全力实施“ 中国太阳城”战略,打造“中国太阳城”。(2) 空间拓展战略。利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实施积极的空间拓展战

6、略,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辐射能力。(3) 生态网络战略。在绿网、路网和水网“三网合一”的基础上,融合进以太阳能基础设施为载体的“光能网”,实施“四网合一” 的城市生态网络构架战略,形成以太阳能利用为特色的、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4) 区域提升战略。站在区域中心城市的高度研究发展战略, 大力培育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其在市域内及冀东南、鲁西北地区的核心带动能力。城市性质和职能城市性质冀鲁交界地区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基地。城市职能中国太阳城、生态城和新能源研发基地,环渤海湾制造业基地, 鲁西北、冀东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工贸城市,济南都市圈区域次中心城市和重要的生产基地。城市规模人口

7、规模规划至 2020 年,德州城市人口规模 144 万人。用地规模4规划至 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155.29k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7.84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范围 308.8km2。西、北到鲁冀两省交界,东至德州市区与陵县边界,南抵南外环。其它县城、外围独立组团、各乡镇开发边界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在各自总体规划中划定。开发边界为允许城市建设用地拓展的最大边界。边界内,可进行城市开发建设,边界外,禁止进行城市开发建设。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协调周边城市协调发展(1)与济南都市圈协调德州应依据济南都市圈规划,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错位发展,当好配角,融入济

8、南都市圈发展框架,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德州应积极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发展县域重点城镇,实现成为济南都市圈发展轴线中的重要节点、鲁西北和济南都市圈北部门户的目标。加强与相邻城市滨州、聊城的合作,明确职能分工和区域协作, 共同加快鲁西北区域发展步伐。加强市域内水系等生态敏感区域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共同维护都市圈的生态安全和持续发展。(2)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协调发展重点建设德州至龙口至烟台、黄骅至大家洼铁路,加强现有铁路扩能改造,形成横贯三角洲全区,对接周边区域的T 字型铁路运输通道,完善区内路网结构。乐陵市、庆云县属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重点区中的鲁北平原生态区,需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

9、染, 共同维护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建设与保育。(3)与周边省外城市协调在环渤海经济圈内,德州要深入实施“南融北接”战略,加快对外开发步伐,加入环渤海湾区域合作发展框架,实现市内企业与天津、济南等大城市、大企业的协作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跨台阶发展。德州要协调与黄河流域上下游城市发展,健全流域生态安全、供水保障协作机制,形成整体协调发展格局。作为省界枢纽城市,德州要继续发挥其对周边其他城市的辐射和影响力,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与接壤的省外城市衡水、沧州实施全面协作。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市域生态功能区划市域划分为 11 个综合生态分区。1 区:包括甲马营乡北部、鲁权屯镇、滕庄镇、郝王庄镇西部、武城县城北端

10、、武城镇北部。通过工程措施提高该区域滞洪功能和安全保障能力,对该区域进行污水治理工程,保护南水北调水源的清洁, 保护水库及地下水源。2 区:包括整个市区街道、二屯镇、抬头寺镇、黄河崖镇、赵虎镇西部、袁桥乡中西部 、陵城镇西端、丁庄乡西端、武城县城中南部、武城镇西南部、甲马营乡中南部、郝王庄镇中东部。加强该区域的水6环境治理,保护南水北调水源的清洁,保护水库水源及地下水源。3 区:包括夏津新盛店镇中西部、夏津县城西北端、夏津渡口驿、田庄乡、郑保屯、双庙、白马湖、宋楼镇中西部。该区域禁止开发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同时进行污水治理工程,保护南水北调水源的清洁。4 区:包括平原三唐乡北和王杲铺

11、镇北、武城老城镇、李家户乡杨庄乡。区域内进行污水治理工程,保证南水北调水源的清洁。5 区:包括德城区其它、陵县陵城镇中东部、丁庄乡中东部、武城县武城镇南部和东部、齐河县城、齐河祝阿镇东部、焦庙镇东部。区域内注重水库水及地下水的保护。6 区:包括乐陵市区、宁津县宁津镇和时集镇、夏津县城、临邑市区。区域禁止开发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注重地下水的保护及利用。7 区:包括庆云县庆云镇和东辛店乡、平原县城,该区域注重地下水的保护及利用。8 区:包括禹城市区和十里望乡,该区域注重地下水的保护及利用。9 区:包括宁津县其它镇(乡)、夏津其它部分,该区域禁止开发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10 区:

12、包括陵县其它、武城县其它、庆云县其它、乐陵市其它、平原县其它、齐河其它,该区域应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布局优化,最终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11 区:包括临邑其它、禹城其它,该区域应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大力消减污染物排放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管。空间管制要素(1)森林公园依据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 4 处省级森林公园。(2)基本农田保护区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基本农田区域为禁止建设区;严格遵守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中基本农田指标,确保德州市域范围内实现耕地保有量 6173.72 km2,包括基本农田5412.24 km2 。(3

13、)水源保护区依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 号),严格保护 12 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重要资源蕴藏区将德州市矿产资源整合规划确定的市域范围内主要地下矿产区和开采区划入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项目准入,避免地下矿藏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煤炭开采塌陷区,应该制定塌陷区生态治理规划,防止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5)其它影响因素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防洪设防、工程地质条件、文物古迹保护等方面。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条件、文物古迹保护等对德州城市建设的制约性并不突出,仅有一处卫运河滞洪区,在本次规划中列为空间管制的次要影响因素。8基本生态控制线将基本农

14、田、水源保护区、大型干流两侧等区域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德州市域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约 5735km2,具体按照相关专项规划和市域空间管制的要求实施控制。三区划定(1)禁建区禁建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域引水干渠流域沿岸两侧 100m范围和水库水源沿岸 200m 范围内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主要干流两岸100m、次要干流两岸 50m 范围内的生态防护走廊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心保护范围。禁建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活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严禁进行村镇建设、采矿等一切非农活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农业生产活动,退耕还林、加强生态绿化, 禁止开展与水源保护无关的任何建设活动;严禁围垦湖泊和擅自占用河

15、湖水域,严禁在森林公园、生态湿地开垦、采石、采砂、采土及其他毁林行为。禁建区总面积 6408km2,占市域总面积的 61.9%。(2)限建区限建区包括: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中的一般农田区、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滞洪区、重要地下资源蕴藏区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带。限建区范围内应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一般农田内鼓励各种农业设施的建设;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要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污染水源的建设项目;为确保滞洪区安全,除必要的水利设施以外,滞洪区内严格限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森林公园控制区内严格限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在环境容量许可的条件下, 可适度进行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但不得破坏自然环境的整体面貌;重要地下资源蕴藏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