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23-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47144711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23-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23-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23-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23-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23-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23-(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 床 输 血 技术规范,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 罗燕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目录,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四章 交叉配血 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储存 第六章 发血 第七章 输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一章 总则,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一章 总则,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血液是宝贵资源可不能浪费噢!,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一章 总则,医师和输血 医技人员 要严格掌握 输血适应症,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一章 总则,临床输血技

2、术规范 输血适应症 内科输血:,红细胞:当血红蛋白50109/L,一般不需输注;当血小板在10109/L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当血小板计数10者为输注有效。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输血适应症 内科输血,冰冻血浆:各种凝血因子、或凝血酶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为1015ml/kg。如果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可输注普通冰冻血浆。 白细胞:机采浓缩白细胞悬液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生素治疗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临床输

3、血技术规范 输血适应症 内科输血,冷沉淀: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缺乏症。严重甲型血友病患者需加用因子浓缩剂。,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输血适应症 外科输血:,红细胞制剂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血红蛋白100109/L,可以不输。 如血小板计数50109/L,或血小板计数在50109/L100109/L之间,但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或者手术中出现不可控制的渗血,血小板功能低下时均需输注血小板。,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输血适应症 外科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输血指证为: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1.

4、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的急性大出血患者(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自身血容量);患者病史或临床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紧急对抗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5-8ml/kg),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一章 总则,二级以上医院独立设置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要用心做噢!,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章 输血申请,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每张申请单只能预约一天的用血量,电话及口头申请预约不予受理。择期手术病人用血量预计大于1600

5、mL以上者,提前2天送血样和输血申请单到输血科,并报送医务科审批。 预定计划3天内有效,如需改期需重新预定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章 输血申请,AB型血、血小板、RH(D)阴性等其他稀有血型的血制品,需慎重考虑用血量,输血科不储血。原则上预定多少,用多少。若输血科按预约要求已备好上述血制品,申请者又取消用血计划,血费用一律不退。 急诊用血和没有预约的用血,申请者须先与输血科联系是否有库存血,若无库存血,由医师完成输血前各项准备工作(补充完善申请单、输血四项化验单、血型化验单)。血费交齐,输血科派专人去血液中心取血 。急诊用血要求30分钟内发出第一包血。特别急的,请护理专人在未接到通知时前来

6、输血科催血,以便第一时间拿到血后及时为病人输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章 输血申请,每一项都不能省略呀! 血型填写完整及传染四项,结果一定写阴性或阳性,写清楚。,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章 输血申请,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章 输血申请,切记: 把它保存到病历中,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章 输血申请,收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章 输血申请,收费,临

7、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章 输血申请,自身储血 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 自身输血(急性等容稀释、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麻醉科医师负责 亲友互助献血 血站负责采集协调。 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 输血科和经治医师负责,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章 输血申请,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输血,要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性输血。 注意: Rh(D)阴性血浆不一定都安全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章 输血申请,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 医师申请 主治医师核准 患儿家属同意 血站和医院输血科提供适合的血液 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人员共同实施,注意 血型,临 床 输 血 技 术 规 范第三章 受

8、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第一次输血采集两只试管,一只长紫输血管,另一只为红色生化管。 第二次输血采集一只试管即长紫输血管,临 床 输 血 技 术 规 范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标本专人送,核对无误 登记接收 要求护理人员在登记时间栏里填写时间到分钟。,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四章 交叉配血,为什么要用 3天内 标本,受血者配血实验的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以保证配血结果准确。(主要

9、原因是输注红细胞,病人会产生不规则抗体),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四章 交叉配血,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 复查供血者、受血者ABO(正反定型) 常规检测患者Rh(D)血型。 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四章 交叉配血,交叉配血与血型初次鉴定不能使用同一标本,且不能是同一次采集(急诊抢救时除外)。,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四章 交叉配血,输注全血、 各种红细胞制剂、 浓缩白细胞、 手工分离血小板患者, 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机采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四章 交叉配血,凡遇有下列情况 必须按全国临床检 验操作规程有关规 定做抗体筛选试验

10、:,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四章 交叉配血,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实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 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 写配血实验结果。,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做好血液出入库、 核对、领发的登记, 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 血液入库、

11、核对、贮存,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不同品种要分别摆放!,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当储血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六章 发血,配血合格后,输血科通知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六章 发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

12、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医护人员取血 双方必须共同 核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六章 发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六章 发血,凡标签破损、字迹不清;血袋 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中有 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一律不得发出。,这种血不能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六章 发血,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13、。 如果血液发出后,临床科室由于各方面原因不能及时输注者,应及时和输血科联系(半小时内),可将血液成分储存于输血科专用冰箱,如随后输注须经输血科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严禁将血液存放于临床科室或科室普通冰箱。,血标本可不能扔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七章 输血,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 核对交叉配血单及 血袋标签各项内容,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 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七章 输血,两名医护人员共同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病案号、床号、 血型等,确认与输血 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 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 输血器进行输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七章 输血,取回的血应

14、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七章 输血,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 一袋血继续输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七章 输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七章 输血,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 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七章 输血,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症状,过敏发热反应 瘙痒皮疹呼吸困难发热寒战等. 溶血反应

15、 寒战发热心悸胸痛腰背痛 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酱油色尿等. 细菌污染,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原则,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 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 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输血不良反应的血库处置程序,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 (D)血型,核对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核对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的血样,重测ABO血型、Rh (D)血型,复查不规则抗体筛选,重新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输血不良反应的实验室处置,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抽取受血者血液离心,观察血清颜色,测定血浆 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内血液做细菌学检验.,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输血不良反应的实验室处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七章 输血,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双方做好血袋回收记录本工作),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