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丶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迁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139029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0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丶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制度丶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制度丶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制度丶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制度丶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丶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丶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9卷第3期 2011年5月 省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 RNALOFG UIZH O U U NIV ERS ITY(SocialSciences) V01 29No3 May2011 制度、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迂 杨绍政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不同制度安排 的运行效率各不相同。这就产 生了低效率的制度安排 向高效率的制度安排变迁 或演变的问题。大量 的事实证明低效率的制度安 排并不必然被高效率的制度安排所替代。例如,在 前苏联和我 国,曾经存在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效 率总体上低于市场经济体制,但却长时 间存在,并 且转型时间漫长且艰苦。又例如,我 国国有企业

2、 的 运行效率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总体上制度效率比较 低下,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目前的问题依然 严重复杂,而且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这些 现象充分 表明低效率制度安排经常长期存在,对低效率制度 安排进行改革艰苦困难。本文将运用新制度经济 学 的理论工具,通过对两种企业制度模型效率的比 较研究,试 图解释为什么低效率制度安排的变迁 困 难重重。相应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低效率制度 安排会长期存在。同时通过旧体制 内制度变迁 和 和旧体制外制度 变迁的比较研究,得出了放松管 制,允许制度创新自由进行,体制外的高效率制度 安排将能够低成本地实现对低效率旧制度安排进 行替代的结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我

3、国进行 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成效显著。 现有文献主要从改革的成效、改革的短期和长 期的经济效率角度论证为什么选择激进式改革或 为什么选择渐进式改革(Jef freySachs,WingThye WooandXiaokaiYang,2000;杨晓凯 ,2001;林 毅夫 等,1994;林毅 夫,2002;樊 纲,1994;张 军,1997)。 而笔者是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运用交易成本工 具,在企业制度变迁的层 面上解释了为什么要选择 渐进式改革道路。同时还解释了旧体制内改革的 困难和低效率制度安排长期存在的根源。 本文分四部分进行讨论:1 为什么存在制度? 2怎样判断不同制度安排的效率高

4、低?3为什么 低效率的制度安排会 长期存在? 4怎样实现高效 率制度安排对低效率制度安排的替代? 一 、为什么存在制度 在 一 个人的世界里 不需要制度。比如在只有 鲁宾逊 的孤岛上,鲁宾逊怎样进行生产 、消 费、投 资、决策,怎样将时间在工作、闲暇之间进行分配的 决策,取决于他个人的偏好 。在这个世 界里,他面 对的完全是物或 自然界的关系 ,而没有与人打交道 的可能。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没 有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也就没有协调人 与人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的制度的可能存在。 制度是多人世界的产物。在多人世界里,比如 两人世界,就存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以合作 收稿日期:20

5、11 03 09 作者简介:杨绍政(1969 一 ),男,四川巴中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生产为例 , 就会存在谁来进行生产决 策和分 配决 策?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怎样决定?怎样进行劳动 分工?两人在进行合作的经济活动 中, 可能会产生 矛盾, 这些矛盾的存在会耗费两人的时间和精力, 这些时间和精力如果用于生产, 可以生产 出更多的 产出。在两人都想争夺 生产决策权和产品分配权 的例子 中, 两人对生产决策权和分配权的竞争将导 致两人合作过程 中高昂的交易费用。当这些费用 高到使合作的净收益小于两人分别单干的收益时 , 合作便终止了。高昂的交易费用可能来 自人们 为 争夺生产决策

6、权和产品分配权的持续斗争 。长 时 间的持续地将主要 的生产时间几乎都用于两人之 间的争权夺利将使生产性产 出大幅度减少。因此 在一个 自愿合作的组织里 , 人与人打交道的费用不 能高到使组织参与方 的收益之和低于他们分别单 独生产的收益之和。 为了降低人们之间的交易费用 , 促进合作的产 生 , 就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来 降低交易成本 , 实现 合作收益。以两人合作生产为例 , 为了降低两人生 产决策权和分配权的交易费用 , 两个人的 自由退 出 合作的权利安排就是一项制度安排。在这样一个 制度安排下 , 无论谁享有生产决策权和分配权 , 他 的行使权力的底线是不至于使合作破裂 , 也即另一

7、个人的工作强度 , 产品分配 的份额不会 比单干差。 为了激励没有决策权的合作人 , 享有决策权的人还 可以在单干的保 留收益基础上实行增加产 品的分 成制等制度安排 , 以激励没有决策权的合作者追加 劳动投入 , 实现更大的合作收益。这样 自愿合作和 产品的分成制制度安排将弱化两人为夺取生产决 策权和产品分配权 的矛盾 , 降低交易成本 , 实现 了 合作剩余的产生。 因此, 制度从本质上讲, 就是在多人社会 中用 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 以降低交易成 本, 实现合作剩余的一系列规则或管束人们的一种 行为规范。 二 、 怎样 判断不 同制度安排的效 率高低 ( 一) 企业全体成员

8、共 同承担风险的制度安排 企业是典型的多人合作生产组织 。企业成员 合作的目标是获得更 多的产出份额。在一个存在 风险的世界里 , 企业的未来产出量是不确定 的, 让 所有的成员共同来承担风险或共同分享产出增加 的制度安排将产生高昂的交易成本。共 同承担风 险对于那些没有财产而只有劳动力的成员将不能 实施 。当企业损失发生时 , 无财产的劳动者除了不 领取工资外, 将无法承担风险。这时企业的风险将 主要由企业的财产所有者去承担 , 即企业 的股权所 有者。这样共担风险将变成风险 由企业的股权所 有者承担 。在企业获得更大产出时 , 企业的所有成 员均共享利润。那么企业股权所有者获得利润增 加只

9、能是各成员的平 均数。这样的安排就存在风 险和收益的不对称性。当企业面临损失时 , 主要由 企业的股东所有者去承担损失 , 而当增加收益时 , 股东所有者不是主要的收益分享者 , 而是收益的平 均分享者; 相反 , 当企业面临损失时 , 无财产的劳动 者几乎没有承担企业的任何损失 , 但是在企业收益 增加时, 却可以获得平均收益。这样的股东和无财 产的劳动者在风险和收益承担的不对称安排将鼓 励人们去当无财产的劳动者 , 不鼓励人们将财产转 化为资本进行投资。整个社会个人投资意愿 的减 弱 , 导致社会投资降低 , 导致企业减少 , 社会的产出 能力下降, 这些都是整个社会产 出效率的损失 ,

10、这 种损失可以被称为交易费用。为了鼓励人们进行 投资 , 需要投资收益和风险对称的制度安排。 ( 二) 企业部分成员( 股东) 承担风险的制度安排 让企业股东承担风险和获得风险收益的制度 安排将避免由于存在风险分担不对称所致的交 易 成本。由于企业的产 出是不 固定的, 理论上讲 , 可 以让一部分人获得固定收人 , 另一部分人获得风险 收入。这样就会 存在一个风险承担 的分工人群 。 什么样的人群有能力承担风险并获得风险收益呢? 什么样 的人群没有能力承担风险并获得风险收益 呢?显然只有拥有财产者才具备风 险承担能力 。 没有财产者将无法承担风险损失。这样 , 企业的股 权所有者将获得风险收

11、益 , 没有财产的劳动者将获 得固定收益 。获得风险收益的股东在企业 面临损 失时, 必须将 自己的股份去承担实际 的企业损失 , 另一方面, 当企业利润增加时 , 增加 的利润也必须 由股东获取 , 这 是对企业股东承担企业风险 的回 报。如果没有获取增加利润的可能 , 那么股东承担 企业的损失的意义何在 呢?没有财产的劳动者由 于没有承受风险的能力 , 在企业的利润增加或企业 蒙受损失时 , 他们均只能获得固定的合约收入 。 股东的风险收入又可以称为企业的剩余索取 权。剩余索取权是企业剩余控制权行使后的收益。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统一 的。享有剩余索 取权就必须拥有剩余控制权 , 拥有

12、了剩余控制权也 就获得了剩余索取权 。 根据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统一的理论 , 股东既然承担了企业的风险, 获取的是企业的风险 收益 , 那么股东也就相应地拥有 了控制企业经营 、 生产风险的权利。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将直接决 定企业利润的亏损或盈利。而这个利润的亏损或 盈利就是股东的风险收入。控制企业生产经营风 险 , 就是凡是可能影响企业利润的生产经营活动理 论上讲都要由股东进行控制 。劳动者的工作努力 程度将直接影响利润的多少。企业的发展战略、 投 资决策 、 高管的聘用 、 产品的开发等 , 理论上讲都要 由股东进行控制 。这些权利可以被称之为企业 的 剩余控制权。 ( 三) 两种企

13、业制度安排效率的比较分析 在企业全体成员都获取风险收益的情况下 , 理 论上讲他们也均拥有 了控制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 权利。也即那些涉及到企业利润 的生产经 营活动 他们都要去控制。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 , 没有风险 承担能力的无财产 的劳动者也要参与风险收益的 分配 , 也要参与控制风险活动。撇开风险承担不对 称因素 , 在其他条件相 同或不变的情况下 , 参与企 业剩余控制的人数越多 , 企业剩余控制权的行使越 差 ; 相反 , 参与企业剩余控制的人数越少 , 企业 的剩 余控制权的行使越好 。企业剩余控制权行使的好 坏 , 直接决定于企业剩余索取权 收益 , 即企业风险 收益的大小 。从这

14、个角度讲 , 企业全体成员参与分 享企业风险收益和控制剩余与只有企业 的一部分 成员参与分享企业的风险收益和控制剩余权益 , 而 其他成员获得固定收益相 比, 前者对剩余控制权行 使得差 , 剩余索取权收益将变少 , 即企业 的风险收 益将变少。原因是行使企业剩余控制权的人越多 , 协调的成本就越高。同时 , 在多人均从事同一活动 时 , 个人“ 搭便 车” 的动机将会表现 出来。在无法 将个人活动与个人绩效 区别时 , 无法识别个人活动 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的情况下 , 或识别的成本非常昂 贵时 , 个人有偷懒 的动机 , 同时去获得企业 风险收 益的平均数。在这样的情况下, 个人行使企业剩余

15、控制权越努力 , 对企业的贡献越大 , 个人 的损失越 多。原因就是工作越努力 , 你支付的成本就越高 , 工作越努力对企业的整体风险收益的贡献越大, 但 是个人分享到的风险收益只有团体成员总数的平 均值。也就是说个人努力导致了个人收益与社会 收益的严重偏离。在这里就表现 为个人收益与企 业收益的严重偏离。而且企业的人数越多 , 就越不 鼓励人们 努力工作 ; 人数越多 , “ 搭便 车” 动机越 强 。 当然 , 理论上讲 , 企业全体成员分享风险收益 和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 的制度安排 可以通过制度 创新降低企业的协调费用和“ 搭便 车” 导致的个人 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下 降产生 的激励 不

16、足问题。 但是相比部分企业成员分享风险收益和拥有企业 剩余控制权 , 这样的制度安排的交易成本还是相对 偏高。 在企业全体成员分享企业风险收益和拥有企 业剩余控制权的制度安排下 , 可以通过委托代理关 系, 将企业的控制权委托一部分人来行使 , 但这样 又会产生委托代 理问题 , 比如对代理人 的激励 问 题 , 对代理人的监控问题 , 对代理人工作业绩的度 量和评估问题 , 委托人监督和激励代理人的动力问 题。虽然委托代理有这样一系列问题所导致的交 易成本 , 但是委托代理关系实现了企业剩余控制权 的集中使用和专业使用 , 导致 了企业效率的增加 , 只要委托代理的收益高于委托代理的费用 , 那么委 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创新就是一种效率改进。但是 这种效率改进与只有部分成员行使企业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