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1到20各数_倪晶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132819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11到20各数_倪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认识11到20各数_倪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认识11到20各数_倪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认识11到20各数_倪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认识11到20各数_倪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11到20各数_倪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11到20各数_倪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题】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苏州市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 倪 晶【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内容。【教材分析】认识1120各数这部分内容在整数认识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计数单位“一(个)”和“十”,是学生将来认识100以内的数以及更大的数的基础。同时,本课引进了“估计”物品数量的内容,可以说是系统地培养学生估计意识的启蒙课,更是发展学生数感、建立数的概念的关键课。【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的应用,为学生创设情境,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动手实践中探索数学知

2、识,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它们的大小、顺序。2、使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学习估计物品数量,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会数出1120各数,能正确地读数;掌握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教学难点】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20根小棒和2根橡皮筋。【教学过程】一、认识计

3、数单位“十”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的数中最大的是几?好,请小朋友们数出10根小棒,放在桌上。电脑出示:提问:我们用一根小棒表示一,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 也就是10里面有10个一。(在10根小棒下面板书:10个一)2、谈话:在认识10的时候,我们曾经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我们再做一次。请大家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电脑演示:提问:我们用一捆代表几?(十)1捆就是1个十,(在一捆下面板书:1个十) 3、提问:那么10个一和1个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成:10个一就是1个十)4、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可以表示1个十。1个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你遇到过满10个捆

4、成一捆这样的情况吗?(若学生想不到,教师可以举例:10枝铅笔捆成一捆,这1捆就是1个十,有人买10枝铅笔就不用一枝一枝地数了,拿出一捆就行。10个羽毛球装成一筒,这一筒就是1个十,老师想买10个羽毛球,只要怎么办?)【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内容,第一次出现计数单位“一(个)” 和“十”,第一次提出“10个一是1个十”, 是学生形成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突破。因此,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以及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数一数、摆一摆、捆一捆,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索数学知识,建立数的概念。另外,学生举例生活中满十根捆成一捆的现象,或通过列举成捆的铅笔和成筒的羽毛球,丰富了学生对“十”的表象。】二、认识1120各数1、谈

5、话:10以内的数你们会数了,那么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大的数。(板书课题)2、谈话:请大家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注意:怎样摆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是12根?摆摆看。A、若学生都摆成1捆另2根,展示并介绍:你来数一数这是不是12根?(从10数起,11,12)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就是12。B、若有其他摆法,展示不同摆法并让学生比较,哪种摆法一眼就能看出是12根。若学生意见不统一,用课件演示每幅画面出现2秒后消失,分别问:有几根小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机动环节,如果学生

6、经过比较不同摆法,已经能发现“10根捆成一捆”的优越性,此环节就可以跳过,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用喜欢的“1捆另2根”的方法摆一摆;若学生只经过观察各种摆法,还无法体验“10根捆成一捆”的优越性,就采用这一环节的措施,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从而自主选择“先摆1捆,再摆2根”的摆法,渗透数的组成的知识。】C、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那就用我们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再来摆一摆刚才的12根小棒。3、小结:摆12根,就先摆1捆,再摆2根。【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摆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2根”,摆法各种各样,让学生进行不同摆法的比较、体验,都选择“先摆1捆,再摆2根”的摆法后,组织学生都用这样的方法摆一摆,

7、让全体学生都有深刻的体验,进行了方法的优化。】4、出示图:提问:你能数一数每幅图中分别有多少根小棒吗?(指名数,分别板书:11,13,18)5、请你也摆出18根小棒。在18根后面再加1根,(演示,19)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怎么摆?(你有不同意见吗?)等学生把散放的10根再捆成一捆后,电脑演示又捆成一捆:在这里我们又把几根小棒捆成了一捆?又捆成了一捆有什么好处?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什么?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摆小棒的操作,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初步建立了“十进制”以及数的概念。】6、学生看书P78,在两个( )里

8、填上数。7、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下面我们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三、练习巩固,应用知识1、抓小棒。(电脑出示图片)谈话:把小棒拆散,放在一起,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如果不到10根,放下重新抓;如果超过10根,就要想办法让人一下子看清楚是多少。同桌两人交换抓小棒,说一说。【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任意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然后问学生“这一次你能不能让自己抓的小棒超过10根?”使学生在抓小棒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抓超过10根,用手感觉一下数的大小。】2、尺子上的数。电脑出示“数轴”,谈话:这是数字的(家),它叫(数轴),让

9、我们来读一读这些数(010)。可是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将数轴延长,并出示一些凌乱摆放的数),我们来帮帮忙吧。师:10后面是什么数?(分别指着15、18处)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手指着数轴齐读(020)。 提问:你觉得数轴上的数越往右越怎么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在10的哪边?比10小的数有哪些,在10的哪边?15的前面的数是( ),后面是( )。(比10小1的数是几,比10大1的数是几?)(比19小1的数是几,比19大1的数是几?) 【设计意图:这是对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尺子上的数”进行的改编与拓展。把直尺上的数改为由

10、“数轴”出示,让学生自己为“数字宝宝”找到位置,课件中将数轴延长的动态演示,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0到20各数的排列顺序;接着,围绕数轴的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对数的大小关系的体验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另外,用动画的形式将数轴的右端延长,学生在无形之中体会到随着数轴右端的无限延长,还有比20大的数,为以后认识100以内的数以及更大的数打下了基础。】3、数数。谈话:不看着,你能不能从7数到17?一起数。从11数到20,数给同桌听。你的同桌数对了吗,数对了就朝老师点点头。4、估一估。谈话: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认识1120各数了。老师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课件演示:出示草莓和雨伞图)师:先猜一猜是草莓的个

11、数多还是雨伞的把数多?先不要数,估计一下草莓大约有多少个?雨伞大约有多少把?师:那么我们估计地是不是差不多呢,让我们来数一数草莓和雨伞分别有多少。(指导学生有序地数数,数一个就在这个草莓上做一个记号;并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师:估计物品的数量是一种能力,以后我们要多练习。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雨伞呢?(引导学生数出10个圈一圈)【设计意图:估计草莓个数和雨伞把数的环节,是小学数学教材中首次出现估计物品数量的内容。因此,我先让学生直观比一比“猜一猜是草莓的个数多还是雨伞的把数多?”接着让学生分别估计一下草莓和雨伞分别有多少。最后是数一数验证估计的是否差不多,进一步

12、建立数的概念。让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培养估计意识,发展估计能力。】5、读一读(生活中的数)。提问:数的用处可多啦,你们看(课件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图中画了些什么呢?你会读这些数吗?读给同桌听。提问: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呢?【设计意图: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数,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数的敏感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6、捏一捏。同桌合作:先两个人用左边一人的数学书中数出10张纸,捏住;然后在右边一人的数学书上数出20张纸,互相捏一捏10张纸和20张纸分别有多厚。两次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说明20与10相比怎么

13、样?【设计意图:学生用手捏一捏10张、20张的纸,比较它们的厚度,直观地感受一下10与20的大小、多少。用眼睛目测一下草莓和雨伞的多少、估计物品的数量,以及“抓小棒”等活动,让学生凭触觉、视觉等来感知数的大小,无不在加深学生对数的多少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你有什么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吗?拓展:课后要留心观察还有哪里能见到或用到这些数。【设计意图:根据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让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整理,使得知识在学生脑海中更为深刻,更为系统;同时,让学生课后留心观察,将课堂进行了无限地拓展与延伸,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

14、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五、板书设计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 就是 1个十2个十是20【教学反思】建立概念 发展数感认识1120各数教学反思认识1120各数这部分内容在整数认识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计数单位“一(个)”和“十”,是学生将来认识100以内的数以及更大的数的基础。同时,本课引进了“估计”物品数量的内容,可以说是系统地培养学生估计意识的启蒙课,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关键课。针对认识1120各数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要性,笔者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反思。一、操作比较,建

15、立概念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中,第一次出现计数单位“一(个)”和“十”,第一次提出“10个一是1个十”,是学生形成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突破。所以,认识1120各数的教学显得极其关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索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例如,教学例题,先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直观地体验到10根小棒可以看作是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作是1个十,通过比较捆前和捆后小棒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理解了“10个一就是1个十”,此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十”的表象。接着,通过列举成捆的铅笔和成筒的羽毛球,更是丰富了学生对“十”的表象。再如,当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摆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2根”时,通过让学生对各种摆法进行比较,学生体会到“10根捆成一捆”的优越性。然后通过一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