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42139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7132592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4213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4213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4213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4213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4213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4213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谐音教学设计 韦国艳教学目标分析:有趣的谐音是小学语文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之一,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了以往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这一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对汉字的了解和热爱,并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而出力。教材分别提供了较多的必读材料,看出一些阅读要求、活动的建议,供师生选用或参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够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因此我设计的总结课的

2、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什么是谐音及谐音在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学情分析:汉字历史悠久,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本节课是围绕谐音现象来展开教学的,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让他们心头自然升腾起对汉字的敬畏之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在活动中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分析:1、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2、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谐音现象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1、上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字谜七则,并进行了猜字谜的活动,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有趣的谐音,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课件出示奥运福娃图。2师:利用汉字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本字,产生的有趣现象,叫做谐音。3师(板书课题):有趣的谐音(生齐读)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谐音的有趣1、激趣导入。图片出示:一座百年老宅。门上有两幅年画,年画中画有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窗户上雕刻着蝙蝠、瓶子等。这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福到、年年有余、五福临门、平平安安。师: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在大门上贴“福”字,有

4、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这里的“到”与“倒”谐音。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以“鱼”谐“余”(表示富余),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像“福到、年年有余”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谐音“口彩”,“口彩”也就是吉祥话,目的图吉利、讨彩头。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它是极富民俗特色的语言形式,是民俗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2、歇后语(1)、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短小、风趣、形象,十分自然贴切。谐音歇后语就是用同音字来代替原来的字,从而更进一步体现它的意义。它们的特点是借助

5、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打开课本P79页,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2)情境填空,再分男、女读,齐读。3. 出示笑话: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1) 读一读。这则笑话中是那两个字谐音? (枇杷和琵琶)(2) 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3) 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

6、则会成为笑话。(4) 讲述:搜集到的谐音笑话。三、小组活动展示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汉字谐音现象。(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2、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歇后语、笑话、古诗、对联等。3、把搜集到的谐音歇后语、笑话、古诗、对联等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三、小组活动展示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汉字谐音现象。(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2、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歇后语、笑话、古诗、对联等。

7、3、把搜集到的谐音歇后语、笑话、古诗、对联等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四、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小结:谐音歇后语、笑话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的继承和发扬。通过汉字谐音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文化的丰富和有趣。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继续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请同学们留心同学作业本中的同音字。教学反思:从耳熟能详中感受汉字乐趣。上课伊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奥运福娃导入,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初步理解了谐音的含义,自然引出本课即将探究的内容,将抽象化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形象生动,让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迅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欲,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乐趣。通过学习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使学生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了解汉字文化,感受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教师的讲解小结,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谐音汉字,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的兴趣。小组活动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在展示中进一步激发合作、竞争意识,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使学生享受到汉字所带来的快乐,总结拓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