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民中小学课程目标看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7132559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国民中小学课程目标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由国民中小学课程目标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由国民中小学课程目标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由国民中小学课程目标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由国民中小学课程目标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国民中小学课程目标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國民中小學課程目標看自然課程之統整教學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 陳文典前言:課程目標與學習領域內涵新課程揭示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化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以及為培養國民應具備之基本能力,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應以個體發展、社會文化及自然環境等三個面向,提供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供學生學習。接著總綱綱要上,界定各學習領域的主要內涵,其中,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學習包含物質與能、生命世界、地球環境、生態保育、資訊科技等的學習、注重科學及科學研究知能、培養尊重生命、愛護環境的情操及善用科技與運用資訊等能力,並能實踐於日常生

2、活中。在課程總綱上提供有教材編選、授課時數等方面的可調節空間,這種在教材與教學時間的彈性安排,便於學校在各學習領域之間做課程統合設計(綜合活動),教師也可在教學上自主的做教材統整的設計,以完成基本能力培養的課程目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學習新課程將國民必備之基本知識與技能依據學科屬性以及教學活動模式等之不同切分成七個學習領域來進行。其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學習內涵可以依照教材的表徵或培養的能力兩方面來論述:1. 由教材的表徵看學習內容: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物質與能、生命世界及地球環境所探討的問題可說是自然科學的內容(已往則以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等學科來劃分)。生態保育則注重在人與自然

3、間交互作用與平衡方面,其內容包括有相關的自然科學概念、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和科學方法及知識的應用等內容,我們可以將以上這些問題的探討,列為自然科學的學習的內容。另外,是與生活上應用的技藝較為密切的學習項目,例如食(食物營養評估、食物製備及生產)、衣(認識衣料、裁製與搭配)、住(器具製作、用具維修、景觀營造與維護)、行(交通、機械維修)、通訊(資訊收授、文書處理),這些學習對於生活的調適非常必要(已往則分別在家政、工藝、電腦操作等科目中傳習)。這方面研習的主題其教學活動偏重實作。雖然與自然科學有很密切的關係,但是,教學活動模式與教學目標重點,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能靈活運用電話來獲取資訊和探討

4、及瞭解電話運作的原理兩者之間在活動心態和工作目標上是不一樣的。例如學習文書處理和上網蒐集資料,對於寫科學報告或籌備科學實驗當然有幫助,但是它在科學的探討中是一項工具,不是目的。這樣說並不是在貶抑資訊應用這項技能的價值,因為資訊應用能力本身在生活各方面都需要用到它,它本身已是現代生活中必備的技藝之一,我們的舉例只是在說明自然的探討與技藝的學習,在工作時心態和目的是不太一樣的事實。因此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可分成自然與生活技藝(或生活科技)兩部分。其中科學在生活上的應用應是兩者交集的部分,也是兩者被列入同一個學習領域的理由,只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偏重的重點是很不一樣的。2. 由所要培養的基本能

5、力看學習內容:由九年一貫課程所揭示的課程目標是十項基本能力的培養來看,各學習領域的設置,都是為了要提昇這十項國民基本能力的。因此,不管是自然或生活科技,甚至於語文、社會的學習,都只是養成能力的方法而已。不過,研習不同的主題,學習之後對某些基本能力的提昇特別有助益則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由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學習領域的角度來看,可以培養學生科學認知、處理問題的過程技能、科學本質的體會、規劃裁決事情的思考智能、科學態度、運用科學方法及知識的科學應用能力和實作技藝,我們把這些能力統稱為科學素養,當然,這些能力的增進,也意味著十項基本能力的增進。自然科學的探討,著重在對現象的觀察、對變因的探索,對原理的瞭解

6、,當然也會發展到原理瞭解之後的實際應用方面。生活技藝(或生活科技)當然也對培養十項能力有所貢獻。不過,自然與生活科技所培養的能力其偏重也是不一樣的,例如撞球選手和精通碰撞力學的人,專長是不同的,關心的目標也是不同的,印書賣書的人和寫書的人也是不同的,關心的目標也是不同的。由中國五千年文明中,我們有輝煌的各項發明成就:天象觀測、衣飾、房屋道路建設、器械,而有自然科學的研究則是晚近百年的事,由此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所在了。所以不管由教材內容或是所要培養的能力,自然與生活科技雖屬同一學習領域,但是性質上是非常不同的。以能力的培養來看整個課程,可以說我們是藉由自然、語文、生活技藝、社會各項的學習整合起來

7、,來完成十項基本能力的培養。我們也得承認:特殊的教材及學習模式,對於某些能力的促進更具效益。自然的統整教學設計由以上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內容的探討,我們知道自然與生活科技不管是在教材表徵或能力培養上來看,其性質都是很不相同的。本文在此只討論自然的統整教學問題。研究動物、植物的生長、遺傳的原理,和研究物體運動的原理在教材的表徵上是非常不同的。不過,不管研究的對象是生命世界或是物質世界,若是同樣採取科學性的探討方式,則在能力的培養上則是具有相同功效的。另外,儘管教材表徵上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同屬於自然現象的探討,許多自然科學的基本原理是共同具有的,例如能量的轉換與守恆、運動定律、物質的化學性質。因此

8、,將物質與能、生命世界、地球環境、生態保育相關的問題歸在一起來教學,尚有可能。自然科學是經由科學性探究自然現象所獲得的知識體系。這些知識之所以被接受,除了能合理詮釋自然現象以及推測在某種情境下應發生某些情況這種預斷功能之外,知識體系間是邏輯一致性的;自然科學不是一群零散經驗的集合,它是一種有邏輯有體系,可驗證能預測的知識體。若我強調所要學的知識應具有緊密的邏輯結構,則分科教學是合適的模式。不過,以九年一貫的課程目標以基本能力的培養為目的來看,學習自然的首要在於提昇國民之科學素養,如過程技能、科學認知、科學本質、科學態度、思考智能及科學應用諸能力。那麼,只要達到科學認知上所提的知識之認知,最重要

9、的是藉科學性的探究活動養成其餘的各項能力。因此,科學知識體系的學習已非首要。只是,若整個課程一味的以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為主,是否會導致所學的科學知識零碎片段呢?課程的統整或是以知識體系或是以學習方法,或是以問題類型等之中的某一種為主軸來貫穿。在自然的課程中,由於教學的模式均強調運用科學性探究的方式來從事學習活動,因此在學習方式上是統整的,至於教材方面,可有不同程度的統整:a. 以知識邏輯結構之完整性來考量,行分科教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環境科學),在涉及到別的科目時,順勢講授或探討之。b. 以某一分科之一系列主題的探討,來構成教材(例如一系列有關物質與能的問題探討),由於主題的探討

10、經常會涉及到其他相關科目的教材或問題,可順勢探討之。c. 以生活上或社會上重要議題之探討來構成教材。為了要澄清該議題,勢必探討到相關的問題,因此,很自然的學習到各相關的科學概念和技能。d. 合科教學,以系列的自然現象為探討的對象,將涉及的物理化學性質、動植物活動、生活環境改變等問題,順勢探討之。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綱要對於自然領域的教學固然提出以統整為原則,但是,如何統整、統整到什麼程度,則並未有明確的規定。不過,以新課程強調以基本能力的培養為首要,強調以生活經驗為重心來看,則教材以系列生活上或社會上重要議題之探討來組成可能是最適宜的。教學與評量依據課程綱要所強調的新課程特色教學應以生活經驗為重

11、心、培養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國民基本能力,以及將整個自然科學放在同一個領域的安排,則以系列生活上關切的問題或社會上面對的議題來當成研討的主題,及為了瞭解或解決這些主題而進行探討活動,以這種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應可以符合課程統整的期望及達成培養國民基本能力的目標。這種主題式的教學,每一主題的探討即形成一個教學模組或大單元。主題的選擇可配合地方特色和學生程度和興趣,由教師決定。例如國民中學教材中比較偏向地球環境的教材,可用天氣預報、一個颱風的調查、台灣的天氣、地震、大地景觀等主題來涵蓋,當然,在探討每一主題時,涉及相關的變因,除了地球科學的概念之外,也可能關係到物理、生物等的問題,也為了

12、澄清一個主題,很自然地統整了各個學門的學習。另外,引導學生去探討主題,這種教學方式也很重要,教師可用資料蒐集、試驗、實驗、驗證、推論等適宜的研究方法來進行,也因這些探討的活動而培養了各項基本能力。由於九年一貫課程強調的是基本能力的培養,因此,不只是在教學方式上應作適度的調節,要以學生為主體。更重要的是評量的方式和內容也要做革命性的更新,不宜再完全依賴段考、期考這樣的一紙測驗方式了。結語課程只是一個藍圖,一個計畫。課程要由教材、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行政設施等各方的努力來實現,由學生的學習成就來檢驗課程目標的達成。教學由課程目標來導引,帶動學生學習,所以教學是實現整個課程的工程,偏離目標使我們

13、不知所為何事,實施成效不彰使我們目標落空。一個計畫的好壞,是以它的結果來評斷的,故必須以科學化的工作精神,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行動,來達成此一使命。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

14、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

15、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