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1章 坐标系章末分层突破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4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7126351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第1章 坐标系章末分层突破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 第1章 坐标系章末分层突破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 第1章 坐标系章末分层突破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 第1章 坐标系章末分层突破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 第1章 坐标系章末分层突破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第1章 坐标系章末分层突破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第1章 坐标系章末分层突破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坐标系章末分层突破极坐标柱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球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曲线方程1.利用问题的几何特征,建立适当坐标系,主要就是兼顾到它们的对称性,尽量使图形的对称轴(对称中心)正好是坐标系中的x轴,y轴(坐标原点).2.坐标系的建立,要尽量使我们研究的曲线的方程简单.设ABC的周长为18,|AB|8,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精彩点拨】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如周长为18,即ACBC10这个条件.【规范解答】以AB所在直线为x轴,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则A(4,0),B(4,0),设点坐标为(x,y),由此得:|CA|CB|10,又10|AB|,

2、所以C点轨迹是中心在原点,以A,B为焦点的椭圆,但应扣除其与x轴的交点,设其方程为1(ab0),由此得:a5,c4,b3,故所求轨迹方程为1(x5).1.如图11,圆O1和圆O2的半径都是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和圆O2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使得|PM|PN|,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图11【解】如图,以直线O1O2为x轴,线段O1O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两圆心的坐标分别为O1(2,0),O2(2,0).设P(x,y),则|PM|2|PO1|2|MO1|2(x2)2y21.同理,|PN|2(x2)2y21.|PM|PN|,即

3、|PM|22|PN|2,即(x2)2y212,即x212xy230,即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6)2y233.简单的极坐标方程在给定的平面上的极坐标系下,有一个二元方程(,)0,如果曲线C是由极坐标(,)满足方程的所有点组成的,则称此二元方程(,)0为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由于平面上点的极坐标的表示形式不唯一,因此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也有不同之处,一条曲线上的点的极坐标有多组表示形式,有些表示形式可能不满足方程,这里要求至少有一组能满足极坐标方程.求曲线的极坐标的方法和步骤,和求直角坐标方程类似,就是把曲线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将已知条件用曲线上的极坐标,的关系式f(,)表示

4、出来,就得到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已知RtABO的直角顶点A在直线cos 9上移动(O为原点),又AOB30,求顶点B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精彩点拨】设B(,),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建立与的关系,化简即可求解.【规范解答】如图,设B(,),A(1,1).则cos 301,即1.又1cos 19,而130,cos 30cos 9,即cos 6.若点B的位置如图所示,同理得点B的轨迹方程为cos6.综上所述,点B的轨迹方程为cos6.2.求圆心为C,半径为3的圆的极坐标方程.【解】法一:设圆心C的直角坐标为(x0,y0),则x03cos,y03sin.所以圆的方程为229,即x2y23x3y0,

5、所以23cos 3sin ,即6cos.法二:如图,设圆上任一点为P(,),则|OP|,POA,|OA|236.在RtPOA中,|OP|OA|cosPOA,则6cos,即圆的极坐标方程为6cos.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直角坐标方程化极坐标方程可直接将xcos ,ysin 代入即可,而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通常将极坐标方程化为cos ,sin 的整体形式,然后用x,y代替较为方便,常常两端同乘以即可达到目的,但要注意变形的等价性.把下列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1)2acos (a0);(2)9(sin cos );(3)4;(4)2cos 3sin 5.【精彩点拨】利用转化公式xcos

6、 ,ysin .【规范解答】(1)2acos ,两边同时乘以,得22acos ,即x2y22ax.整理得x2y22ax0,即(xa)2y2a2,是以(a,0)为圆心,以a为半径的圆.(2)两边同时乘以得29(sin cos ),即x2y29x9y,又可化为22,是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3)将4两边平方得216,即x2y216,是以原点为圆心,以4为半径的圆.(4)2cos 3sin 5,即2x3y5,是一条直线.3.已知曲线C1,C2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cos 3,4cos ,则曲线C1与C2交点的直角坐标为_. 【导学号:12990018】【解析】4cos23,cos .0,cos ,.将

7、代入4cos ,得2,C1与C2交点的极坐标为.化为直角坐标为,即(3,).【答案】(3,)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坐标方法研究曲线的形状与性质是典型的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坐标系的建立,使直观的几何图形用数量运算得以完美实现.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出现台风.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城市O(如图12)的东偏南方向300 km的海面P处,并以20 km/h的速度向西偏北45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 km,并以10 km/h的速度不断增大.问: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受到侵袭持续多长时间?图12【精彩点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法解决.【规范解答】法一(坐标法):以O为

8、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在时刻t(h)台风中心P(,)的坐标为 此时台风侵袭的区域是(x)2(y)22,其中r(t)10t60.若在t时刻城市O受到台风的侵袭,则有(0)2(0)2(10t60)2,即22(10t60)2.化简整理得t236t2880,解得12t24.所以12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持续时间为12小时.法二(解三角形法):假设经过t小时后,台风中心位置从P处转移到P处,由于OPB,且cos cos 45,所以45,连结OP,在OPP中,OP300,PP20t,cosOPPcos(45)cos cos 45sin sin 45.由余弦定理

9、,得OP23002(20t)2230020t.若在t时刻城市O受到台风的侵袭,则有OP2(6010t)2,即3002(20t)2230020t(6010t)2.化简,得t236t2880,即(t12)(t24)0,解得12t24.答:12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持续时间为12小时.4.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在平面上求一点P,使|PA|2|PB|2|PC|2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解】以BC所在直线为x轴,BC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B,C.设P(x,y),则|PA|2|PB|2|PC|2x222y22y23x23y2ay3x232a2a2,当且仅当x

10、0,ya时,等号成立.所求的最小值为a2,此时P点的坐标为P,即为正三角形ABC的中心.转化与化归思想转化与化归具体体现为化未知为已知,化抽象为具体,化一般为特殊,如本章中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直角坐标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空间直角坐标与柱坐标、球坐标的互化等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求经过极点O(0,0),A,B三点的圆的极坐标方程.【精彩点拨】首先把三点的极坐标转化为直角坐标,写出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后,再转化为极坐标方程.【规范解答】将点O,A,B的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分别为(0,0),(0,6),(6,6),故OAB是以O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过这三点的圆的圆心为(3,3),半径为3,所以圆的直

11、角坐标方程为(x3)2(y3)218,即x2y26x6y0.将xcos ,ysin 代入上述方程,得26(cos sin )0,即6cos.5.已知极坐标方程C1:10,C2:sin6,(1)化C1,C2的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并分别判断曲线形状;(2)求C1,C2交点间的距离.【解】(1)由C1:10,得2100,x2y2100,所以C1为圆心在(0,0),半径等于10的圆.由C2:sin6,得6.yx12,即xy120.所以C2表示直线.(2)由于圆心(0,0)到直线xy120的距离为d60).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2:4cos .(1)说明C1是哪一种曲线,并将C1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2)直线C3的极坐标方程为0,其中0满足tan 02,若曲线C1与C2的公共点都在C3上,求a.【解】(1)消去参数t得到C1的普通方程为x2(y1)2a2,则C1是以(0,1)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将xcos ,ysin 代入C1的普通方程中,得到C1的极坐标方程为22sin 1a20.(2)曲线C1,C2的公共点的极坐标满足方程组若0,由方程组得16cos28sin cos 1a20,由已知tan 2,可得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