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7125910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1学 业 达 标1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B)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A等级观念B宗法观念C法治观念D辈分观念【解析】人名中的主要信息是“先、祖、宗”等,这体现的是一种宗法观念。2(2017湖南六校联盟)“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

2、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B)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B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D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材料“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说明了宗法观念的家谱在联系家族亲情的纽带的重要作用,故排除A、C、D三项,选B。3在夏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下列制度能直接反映这一原则的是(C)A礼乐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识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惟亲、惟长”,这与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一

3、致,故选C项。4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C)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C宗法制的影响D封建家长的喜好【解析】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地位却有天壤之别,原因是贾宝玉为正室所生,贾环为妾室所生,这明显受到了重视嫡长子的宗法制的影响。5(2017九江)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西周渐趋完备,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学者强调了分封制的哪一特点(C)A集权性B分权性C松散性D落后性【解析】据材料提到,分封

4、制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的中央和地方结构松散性的特点,故C项正确。集权性,属于中央集权的特点,材料未涉及,故A项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分权性,故B项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分封制的落后性,故D项排除。6(2017潍坊)“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这反映了礼乐制度(C)A明确权利义务B具有神权色彩C维护社会秩序D体现教化功能【解析】题干的意思是:“乐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和谐,万物能化育生长;因为秩序,万物能显现出差别,乐依天道而凿,礼按地理而制,制礼超过分

5、寸会造成混乱,作乐超过分寸会越出正轨,明白天地的道理,然后才能制礼作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对于统治者来说,秩序与和谐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前提。没有秩序,就会陷入混乱;没有和谐,人心就会涣散,这样,统治将无法维持下去。因此,秩序与和谐的确十分的重要。7“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D)A选拔德才兼备之人B扩大疆域 C团结功臣贵族D巩固周王室统治【解析】据材料关键信息“以蕃屏周”分析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统治。8某诸侯年轻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该

6、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B)A甲B乙 C丙D丁【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大儿子,故只有乙能继承王位。9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二重。”考古发掘工作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C)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解析】贵族生活腐化是奴隶社会的一般现象,政治黑暗并没有从材料中直接反映出来,排除D项;材料中规定的是棺椁礼制的等级序列,没有直接涉及

7、分封制和宗法制,排除A、B两项。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本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

8、,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答案】(1)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9、2)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的政治根基。(3)类别:二手史料。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信息逐条分类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周)幽王另立太子,破坏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动摇了西周统治的政治基础,因而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第(3)问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去解答。素 能 提 升11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

10、鹿。请问,这一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D)A年龄在资源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国人数学理论水平的提升C个人的地位由经济活动决定D宗法分封制的分配权利差异【解析】据材料中的信息,猎物是依据爵次高低而分配到人的,爵次高的分得猎物多,爵次低的分得猎物少,这体现了宗法分封制的分配权利差异;其它各项与材料信息不符。12(2017杭州)汉代学者何休注解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此材料能准确反映的史实是(B)A礼祭制度基本始于春秋战国时期B通过宗法关系决定社会等级秩序C贵族政治已经被官僚政治所取代D天子实现对地方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

11、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切入,结合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思考。材料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以看出是一种宗法等级,故B项符合题意。13(2015河南实验中学)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B)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封制下周天子为了扩大统治区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其重要的亲属和功臣,希望建立较为稳固的统治秩序,地方诸侯王的权力直

12、接来源于天子的授权,所以B项表述最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A、D两项与题意明显不符,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分封制史实。14(2017石家庄)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A分封对象服从巩固统治的需要B宗法关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国家政权实现向帝国结构转变D血缘分封有助扩展中原文化【解析】根据材料中“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得出当时分封的主要诸侯服从周天子的统治,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并未建

13、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且材料中并非只是强调血缘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实行的仍是贵族政治,并不是向帝国结构转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分封制的目的是维护统治,并不是扩张中原文化,故D项错误。15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

14、。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

15、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本题以“家谱”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的影响,涉及到了社会和谐这一重大热点问题,综合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