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7125644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2.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1.重点:“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评价及农奴制改革的特点。2.难点:农奴制改革的特点。教材整理1改革的酝酿1背景:国内外形势非常严峻,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3表现(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曾不同程度地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试图有所改革。(2)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3)组织基础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条件成熟后,把这一机构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

2、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4)个人条件: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4方案(1)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2)工商业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3)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需服劳役。5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6特点:缓慢而谨慎。深度点拨俄国最终选择改革方式变革社会的原因可以从沙皇统治的危机、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弱小三个方面来分析,具体表现如下:(1)俄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由于国内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已使沙皇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国际局势的发展,使沙皇政府意识到农

3、奴制必须废除。(2)由于俄国经济发展落后和资产阶级软弱,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变革由贵族地主阶级自己来进行,通过沙皇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3)受俄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俄国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更难以担当大任,因此,沙俄选择了变革社会、挽救危机的改革方式。教材整理2“二一九法令”1签署: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又称解放法令。2内容领域内容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利经济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组织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教材整理3进步与局限

4、1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1)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2)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3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不仅贫瘠而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97“学思之窗”,思考:你怎么样理解农民的这种变化?【提示】从背景上看:改革是农民革命斗争的

5、副产品,农民对改革抱有极大的期望。从内容上看: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从过程上看:农民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深刻,对农奴主的阶级本质认识不透彻。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二一九法令”中的赎金,实质是统治者对农民的无耻掠夺和欺骗。2.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不容置疑,但其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彻底肃清封建残余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探究点一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史 料解 读史料一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是理解史料的关键。史料二1861年3月3日(俄历二月十

6、九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注意第一句话的主语是“亚历山大二世”,同时抓住“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这一信息。【史料应用】(1)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沙皇政府的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为此,他采取了什么策略来推行改革?【提示】抉择:废除农奴制。利益:地主阶级。策略:借助报纸和舆论力量,设立委员会由秘密到公开。(2)史料二反映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提示】改革过程是由封建地主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内容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史论拓展】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1)从背景来看,是

7、在战争失败与西方文明冲击下由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2)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3)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4)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探究点二“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史 料解 读史料一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注意“掠夺”“侮辱”的含义。史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

8、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增加”“增长”是理解史料二的关键。【史料应用】(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的“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对俄国社会有何影响?【提示】理解:农民在支付了高昂的赎金后变得一贫如洗;农民获得的土地贫瘠、耕作不便、数量少,不足以维持生计。影响:社会矛盾仍然尖锐,人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2)史料二反映出怎样的历史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历史现象: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原因: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史论拓展】“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与局限

9、性(1)进步性“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2)局限性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

10、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丹尼斯舍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1)从材料看,对“解放宣言”有哪两种态度?为什么会这样?(2)“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对于这种赞誉,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规范解答】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解放宣

11、言”“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说明。第(2)问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说明。赞同,从农奴解放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角度回答;不赞同,从农奴制改革具有掠夺性和落后性角度回答。【答案】(1)态度一:喜悦(欢迎)。原因: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态度二:愤怒(反对)。原因: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2)同意。理由:解放宣言通过解放农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或不同意。理由: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落后性。1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

12、落成举行的揭幕仪式的致辞中说道:“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A伊凡四世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解析】根据题干中“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可知,“他”进行了农奴制改革,故选D项。【答案】D2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解析】题干

13、材料涉及的是阶级矛盾尖锐,为此改革给农奴以人身自由,以缓和阶级矛盾,故D符合题意。【答案】D3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A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解析】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解决了自由劳动力问题,这是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答案】A417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的措施是()A发展工商业B加强中央集权C倡导先进的科技文化D加强军事力量【解析】17世纪世界正处于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因此发展工商业最符合世界的潮流。【答案】

14、A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

15、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原因。(2)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发展的消极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是不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和阶级矛盾尖锐。【答案】(1)原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2)合理性:1861年改革解放农奴并向农民索取高额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