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案集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47117166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案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1、春天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难点: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表现春天。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寻找春天(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2)交流:你发现春天在哪里?(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2.春天的色彩。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3.布置作业

2、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4.展示点评: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5.拓展游戏小燕子。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等教师:平面或立体的瓶贴作品、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跳舞、诗歌。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以作品导入,技法学生学习的兴趣。(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2.欣赏环节(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

3、大树。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2)立体作品欣赏。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效果。3.体验环节学生作业动手实践,大胆表现。互相欣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4.课外拓展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2、盛开的鲜花1、 教学目标1.感受鲜花的美,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表现的习惯。二、教学重点:掌握几种基本的渐变色涂色方法。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发现渐变色的涂色新方法。3、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

4、程1.谈话导入,欣赏感悟。(1)教师谈话引导: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鲜花盛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盛开的鲜花。(2)请学生说一说鲜花美在哪里。小结:鲜花美在苴炎在述鲜花美在它的形状和色彩上。2.观察思考,尝试表现。3.探究尝试,总结方法。(1)同桌合作探究:怎样画出渐变的色彩?并动手尝试。(2)师生交流探究结果。(3)教师示范几种涂色小技巧。 (4)师生共同总结渐变色的涂色方法和规律。4.欣赏同学作品,尝试创作表现。(1)欣赏同学的作品,思考你能从同学作品中学到什么。(2)教师提示花朵的各个花瓣渐变方向要一致。(3)教师提出学习建议:5.评价与拓展。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

5、的大花园,评选出最美的花。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色彩方面进行评价。3、田园风光1、 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二、重点、难点。重点:感受田园的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难点: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景物的点、线、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3、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1. 漫步田园。(1)欣赏田园风光。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你去过田园吗?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

6、么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课件展示。整体感受:俯瞰或远观。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两种视野下的田园面貌,引导学生观察。局部特写:人物和作物。通过拉近“镜头”,展现田园中的农作物和劳作的人们,观察田园中各个景物生长的样子和特点,人们劳动的场面和生活的场景。(2) 交流表达感受。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漫步田园,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交流:你觉得田野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2.开垦田园。(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分

7、成好多块“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他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3)讨论分割方法:一是自然分割,田间小路线条弯弯曲曲,体现一种俯瞰大地的视野效果;二是直线分割,体现机械作业环境下的现代化田野;三是水平线分割,这种构图方法可以用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进行。还可以怎样分割?请一位学生尝试。(4)通过两张图片的比对,找出分割线。观察分割线之间的透视和景物的遮挡关系。3.田园拾趣。(1)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色彩,田园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和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景象:如还没插过秧的水田的颜色;还没种过植物的旱田的颜色;还没成熟时的小麦和玉米的颜色;成熟时稻

8、田和麦田的颜色;紫云英、红高粱、油菜花等各种农作物所呈现出来大面积的色彩。课件再次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通过图片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样子。(2)现代化农业的设备和田地设施有哪些特有景色?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都在干着什么农活呢?田园中还有其他值得细细观赏的景物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和交流的内容通过示范和学生交流。4.田园畅想。5. 我们的田园。将黑板看做一块未开垦的荒地,依次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排版、布展,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内容分类组合。(1) 介绍自己的作品。(2)互评作业,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块田园?为什么?小结:看到这么美丽并且充满希望的田园,教师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曲赞美一下,在欢快轻松的

9、整理活动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教师)示范作品。教学过程l.画家笔下的田园欣赏。每个季节的田园都有它不同的美,令人神往。这么美的田园景色不仅吸引了同学,古往今来许多画家也为之倾倒,留下了不朽的名作。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作品,请同学们静静地体会画中的意境,并将你的所看所想告诉大家。(1) 名画欣赏。欣赏中西绘画所表达的不同技法和意境对比照片,学习画家笔下画面的构图与色彩特点。(2) 对比分析。构图。分析讨论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湘西水田,比对照片,说说画家是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田园风光的。重点讲解画面的构图节奏。色彩。欣赏毕沙

10、罗的油画作品红房子和凡,高的油画作品播种者,比对照片中的麦田,说说画家为什么用这样的色彩来表现田园。造型。欣赏画家笔下的农家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和田园农作物线描写生作品,体会一景一物所传达的田园情趣与造型之美。(3) 交流感受。田园中平凡的农舍、田地、树木等,在画家眼里都是很好的画画题材。(教学提示:欣赏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构图、色彩和造型上分析画家笔下的生活情调和热爱生活的情感。)2.创作四季的田园风光。(1)欣赏田园的四季美景并交流感受。(2)分成四组,选择表现主题四季的田园风光。(3)分工讨论创作内容、形式和合作方式。3.集体创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以长卷等形式集体

11、创作一个季节中田园的景物,可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式将画桌连起来,选择统一的表现形式,并使表现的田园有构图的变化和故事性的内容。(教学提示:创作时,学生用色往往带有主观色彩,他们还不能如实表现色彩关系。因此,不能以真实为依据强调色彩运用的准确性。应以色彩关系为前提,重点要放在构图的合理性上。)4.集体展评。(1)展示。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内容排列成一片田园。(2)讲诉不同季节里的田园风光和故事,谈谈彼此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3)点评:寻找最美的田园风光。小结:今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领略了田园四季的美丽风光,感受了独特的乡村风情!5.拓展整理。

12、(1)田园中的农民艺术家。欣赏各种农具的造型,蓑衣、斗笠、风车、箩筐等农家物品之美。欣赏农田里草垛、稻草人、草艺玩具以及园艺造削党美。及园艺造型之美。品味农家乐中农民们的淳朴文化之美。(2)田园行动计划:美丽家园,从我做起!(3)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4、 我的爱心卡一、教学目标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学习为家人制作爱心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爱。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能大胆画出图案,发挥想象力。 3.通过对爱心卡的创意设计及制作,增强表达情感的能力。二、重点、难点。 重点:发挥想象力,将爱心卡画将爱心卡画面外理得丰富、具有美感。 难点:如何

13、使作品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用双手做一做爱心的形状,或者同学之间用身体做一做爱心的形状! (2)学生互相合作做爱心小游戏。 2.探究。 (1)请学生仔细观察爱心卡,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对爱心卡的认识。 (2)组织小组讨论:你愿意把爱心卡送给谁呢? 3.赏析。 (1)相互讨论交流。 (2)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规律。 (3)想一想,爱心卡的作用。 4.创作。 (1) 构思爱心卡的内容。 (2) 画出形状后涂上颜色或运用综合材料布置画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 7.拓展延伸。 5、折剪蝴蝶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

14、的基本结构、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学习用对称折剪方法制作美丽的纸蝴蝶,并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 难点:做出外形、纹饰独特的纸蝴蝶。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蝴蝶的外形,感受蝴蝶的美丽,激起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蝴蝶的身体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蝴蝶外形的对称特征,学习对称折剪蝴蝶的表现方法。 4.欣赏范例和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纸蝴蝶表现方法,拓宽设计思路。 5.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5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漂亮而独特的纸蝴蝶。 6.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讨论。 8.拓展:要求学生课后用同样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可爱的小鸟。 6、小画框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画框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