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47104443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病毒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病毒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病毒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毒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学》教学大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毒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35201课程名称:病毒学总学时:28学时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后续课有基因工程。一、 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 近几十年来,病毒学研究进展迅猛,其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日臻成热,现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病毒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并推动了现代生物学发展,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学、环境保护及工业领域。然而在此领域,仍旧存在着大片空白等待研究。本门课程以基础病毒学为主,其内容包括病毒学的发展、分类及相互作用关系,病毒的分类及命名,病毒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各类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2、各类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病毒学的基础方法及新技术,亚病毒等。通过对病毒学的教学,旨在带领本科学生进入病毒学研究领域的大门,了解病毒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一些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对病毒引起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确的认识,为病毒学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支持。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充分了解病毒,为今后从事病毒学或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有关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六学期。内容上注意与以上课程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

3、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了解病毒学课程的内容,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认真及时做好课堂记录,对于当时不能理解的理论知识则需要仔细思考,查阅资料、讨论,以便系统完整的掌握病毒学知识。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病毒基本成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及功能,病毒的遗传与变异。难点是病毒的遗传变异机理、过程及病毒基因图的构建和应用等。 5、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提问、教学辅助材料等,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谢天恩,胡志红,普通病毒学,

4、科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1 黄祯祥主编,病毒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杨复华,病毒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 侯云德主编,分子病毒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4 徐耀先,周晓峰,刘立德,分子病毒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 Luria SE, Darnell JE et al. General Virology, 3r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6 Cann AJ, Principles of Molecular Virology, 2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5、1997.二、 正文部分第一章 绪论一、教学要求了解病毒在微生物界中的地位及本门课的发展概况、研究意义等。掌握病毒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病毒学的发展简史、基本任务、研究意义、学科地位及进展概况。三、本章学时数:2学时。第二章 病毒研究方法 一、教学要求了解病毒分离、提纯及测定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掌握病毒分离、提纯及测定的相关步骤。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病毒的分离及提纯 知识要点:1. 病毒的分离,2. 病毒的提纯。第二节 病毒的测定 知识要点:1. 病毒的物理颗粒计数,2. 病毒侵染性的测定。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第三章 病毒的化学组成 一、教学要求了解病毒的化学组成。掌握病毒

6、基本成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及功能。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病毒的蛋白质 知识要点:1. 病毒蛋白质的含量、种类与组成,2. 病毒蛋白质的结构,3. 病毒蛋白质的功能。第二节 病毒的核酸 知识要点:1. 病毒核酸的类型,2. 病毒核酸的大小及其碱基组成,3. 病毒基因组 的结构特征,4. 病毒核酸的功能。第三节 病毒的其它成份 知识要点:1. 病毒的脂类,2. 病毒的糖类,3. 病毒的其它成份。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第四章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一、教学要求 了解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掌握病毒形态结构的对称性以及几种模式株的结构特征。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知识要点:1. 病毒的

7、大小,2. 病毒的形态。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 知识要点:1. 组成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2. 核衣壳的结构原则,3. 具包膜的病毒粒子,4. 复杂病毒的结构。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第五章 病毒的复制 一、教学要求了解病毒复制方式的特点以及病毒自我复制的过程。掌握病毒复制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用于病毒复制研究的实验系统知识要点:1. 噬菌体细胞培养系统,2. 动物病毒动物细胞培养系统,3. 植物病毒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系统。第二节 病毒的复制周期知识要点:1. 病毒复制方式的特点,2. 复制周期。第三节 病毒的异常复制知识要点:病毒的异常复制。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第六章 病毒的分

8、类与命名 一、教学要求了解病毒分类和命名的发展过程,病毒的命名和分类系统。掌握近期关于病毒的命名规则和病毒的分类原则。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知识要点:1.病毒的分类意义,2. 病毒分类的发展简史第二节 病毒的命名和分类原则 知识要点:1. 病毒的命名原则,2. 病毒的分类原则。第三节 病毒的分类系统 知识要点:病毒的分类方法。三、本章学时数:2学时。第七章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一、教学要求了解造成病毒表型改变的一些非遗传因素。掌握病毒的突变和重组的类型、机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病毒的突变 知识要点:1. 突变的定义,2. 自发突变,3. 诱发突变,4. 病毒突变类型,5.

9、病毒突变体。第二节 病毒的重组 知识要点:1. 病毒重组机制,2. 病毒的复活。第三节 影响病毒表型的病毒间相互作用 知识要点:1. 表型混杂,2. 病毒间的干扰,3. 缺陷病毒。三、本章学时数:3学时。第八章 病毒与肿瘤 一、教学要求了解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掌握DNA和RNA两大类肿瘤病毒的致癌机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肿瘤病毒概述 知识要点:1. 肿瘤发生的原因,2.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3. 病毒与肿瘤,4. 肿瘤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第二节 DNA肿瘤病毒 知识要点:1. 概述,2. 多瘤病毒的致癌机制。第三节 RNA肿瘤病毒 知识要点:1. RNA肿瘤病毒的种类,2. 逆转录病毒的致癌机制。三、本章学时数:3学时。第九章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一、教学要求了解病毒感染的一般类型。掌握病毒持续性感染的机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类型 第二节 病毒持续性感染的机制 知识要点:1. 限制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2. 病毒基因组在宿主体内存留的机制,3. 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 三、本章学时数:2学时。教研室:生物技术 执笔人:李玉晖 系主任审核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