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7103245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福建省厦门市普通高中2015年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2),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3)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4)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琵琶行)(5),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文言文阅读(1

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

3、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

4、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注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役:役使B使者未来,又重绝之重:加重C乃使勇士往詈齐王詈:辱骂D楚国不尚全乎全:保全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仪狡诈的一组是(3分)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张仪至,称病不朝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A

5、BCD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B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C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怀王君臣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交。D怀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击。5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6分)(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译:(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

6、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洞仙歌苏轼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注分付:托付。格:格调。永丰坊:地名。飞絮时:指入夏时节。一成:宋时口语,犹“渐渐”。(1)词的上阕,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垂柳”?(2分)答:(2)这首词借柳来喻人、抒怀。请分析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袁绍的儿子联合辽东太守对抗曹操

7、,曹操采纳郭嘉“兵贵神速”的建议,出奇兵千里奔袭,迅速平定了辽东。(三国演义)B黛玉的丫鬟紫鹃为了试探宝玉对黛玉是否真心,故意说黛玉明年将回林家,宝玉听后信以为真,急得痴病发作。(红楼梦)C觉新深爱青梅竹马的梅表妹,但高老太爷为了早日抱重孙,亲自用拈阄的办法为觉新定了门亲事,让他与瑞珏完婚。(家)D赵伯韬想拉拢杜竹斋做公债,杜竹斋起初不感兴趣,但当赵伯韬说可以通过出钱操纵军队以影响公债时,他不禁心动。(子夜)E欧也妮生日时,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前来祝寿,葛朗台认为这两家人是看中他的钱,正好可以利用他们谋取好处。(欧也妮葛朗台)(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8、(6分)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孟子)曰:“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孝也。”(孟子告子下)注几:委婉。见志不从: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接受。劳:忧愁。过:过错。(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答:(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形式主义侵蚀文化肌体吴义勤形式主义不是什么新东西,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反对形式主义,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领域仍然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形式主义。近年来,形式主义开始在文化领域大面积蔓延,

9、因形态更隐蔽,其危害也就更大。文化领域的形式主义因为顶着“文化”的大帽子,常会被人忽略。比如,为了增加出版物的销售量,各种图书排行榜、畅销榜应运而生,但在有的地方竟然变成了一种“商业游戏”和“商业交易”,甚至出现了出版社、作家花钱打榜的现象。热热闹闹的排行榜之后,其实是某些出版商的利益追逐,受损的则是上当受骗的读者以及我们的出版环境。再比如,有的地方,从吃的到穿的、从地上长的到天上飞的、从植物到动物、从古人到现代人、从英雄到汉奸,竟然都能成为文化节的名目。文化节不是不可以办,怕的是在主办者的眼里,只有经济利益的大小,而不顾其能对文化发展产生多少补益。此外,一些电视节目引发的文物拍卖寻宝热、选秀

10、热、相亲节目热等等,最终也荒腔走板沦为了彻头彻尾的“形式”与“表演”,离真正的“文化”很远。文化形式主义的最大危害是弄虚作假,损害文化发展的健康肌体,毒化社会风气。从表面上看,文化形式主义是拜金主义在作怪。正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才在文化活动中抛弃真诚的信仰和痛苦的反思,将文化创造变成了“吸引眼球”的金钱比赛和不伦不类的跟风模仿等。而从深层意义来说,很多人之所以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正是文化虚无主义和缺乏文化自信、根本不懂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功利主义、媚上心理、跟风投机心理和畸形权力崇拜心理的典型表现,是掩盖自己思想能力、行动能力不足的保护色,从侧面暴露了我们的政绩评价、问责机制不健全、不科学的弊

11、病。可以说,假如任由文化形式主义泛滥,其恶果是形式取代了内容,现象取代了本质,虚假驱逐了真实,它只会践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破坏社会的信任机制,助长浮躁功利的习气,损害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因此,要真正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警惕和根治形式主义。特别要从制度设计上不给文化投机行为留有生存乃至效仿的空间。我们的政绩评价应不仅仅看到兴建了多少楼堂馆所这样的工程,更应看到培育了多少精品力作、惠及了多少市民百姓这样的实绩;不仅看到一次性的文化建设,更应关注这种文化投入方向、投入方式的可持续性。在考察用人机制上,更要给那些在文化建设领域真抓实干的人、坚持从实际和群众出发为政理念的人更多的鼓舞和力量。(摘编自

12、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7日24版)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文化形式主义大面积蔓延,且因其形态更隐蔽,更具危害性。B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热衷文化形式主义的直接动机和深层原因。C如果任由文化形式主义泛滥,将造成诸多恶果,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D文章强调我们的政绩评价更应顾及实际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10请根据第段列举的现象概括文化形式主义的特征。(3分)答:11请简析第两段之间的关系。(3分)答:(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13、214题。住在衣服里王鼎钧张爱玲有一句话: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大家公认是警句。警句者,使人惊,使人醒,使人集中注意力。哪来的魅力?因为以前没人这样说过,我们从未这样想过,原来人的空间如此狭小。灵魂住在肉体里,肉体住在衣服里,衣服住在屋子里,屋子住在巿镇村庄里你我只是住在自己的衣服里。写成这一句名言的秘诀是,她用了一个“住”字,衣食住行四大要素中的两个合而为一。论修辞,这个字可以跟王安石用了那个“绿”(春风又绿江南岸)字比美,甚或更为精彩。相沿已久的说法是人都裹在衣服里,或是包在衣服里。辞语固定,读者的反应也固定,终于失去反应,视线在字面上木然滑过。作家的任务是来使读者恢复敏感。“人都住在他

14、自己的衣服里”,这句话真的是破空出世吗?似又不然。东晋名士刘伶觉得穿衣也是礼教拘束,脱光了才自在,一时惊世骇俗。他的朋友去看他,劝他。他说,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怎么跑进我的裤裆里来了?这不是宣告他“住在衣服里”吗?他的办法是把“衣服”放大了,房子是衣服,天地是房子,超级飓风过境,好大的口气!同一时代,另一位名士阮籍,他又有他的说法。东晋偏安江南,不能发愤图强,北方强敌压顶,士大夫苟全一时,阮籍慨叹人生在世好比虱子在裤裆里,一心一意往针线缝里钻,往棉絮里钻,自以为找到了乐土,其实阮籍用比喻,世人好像虱子一样住在衣服里,他把人缩小了。阮籍的年龄比刘伶大,但是不能据此断定刘伶受了阮籍影响。张爱玲呢?我们只知道她的警句中有阮籍刘伶的影子。从理论上说,作家凭她的敏感颖悟,可以从刘、阮两人的话中得到灵感,提炼出自己的新句来。如果她的名言与阮籍刘伶的名句有因果关系,这就是语言的繁殖。作家,尤其诗人,是语言的繁殖者,一国的语言因不断的繁殖而丰富起来。即使有阮籍刘伶的珠玉在前,张爱玲仍有新意,在她笔下,人没有缩小,衣服也没放大,她向前一步,把人和衣服的关系定为居住,自然产生蟹的甲,蝉的蜕,蜗的壳,种种意象,人几乎“物化”,让我们品味张派独特的苍凉。张爱玲,阮籍,刘伶,三句话的形式近似,内涵各有精神,作家有此奇才异能,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