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533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7097903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53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甘肃省兰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53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甘肃省兰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53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甘肃省兰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53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5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53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兰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甘肃省兰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3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场全面变动,“士”在这一大变动中也取得新的地位。战国“游士”经过汉代三、四百年的发展已变为“士大夫”,他们定居各地,和亲戚、族人发生了密切关系。2世纪中叶以下,“士”的社会势力更大了,作为一个群体他们自觉为社会精英,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由于“士”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一群体也开始分化。一方面是上下层的分化,门第制度由此产生;另一方面则是地域分化,成为士人结党的一个主要背景。但更

2、重要的是士的个体自觉,这是一个普遍的新风气,超越于群体分化之外。个体自觉即发现自己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并且充分发挥个性,表现内心的真实感受。个体自觉在思想上转向老、庄的同时,还扩张到精神领域的一切方面,文学、音乐、山水欣赏都成了内心自由的投射对象。甚至书法上行书与草书的流行也可以看作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个体自觉解放了“士”的个性,使他们不肯压抑自发的情感,遵守不合情理的世俗规范。这是周、孔“名教”受到老、庄“自然”挑战的精神根源。不但“士”的思想已激进化,“士”的行为也突破了儒家的礼法。儿子“常呼其父字”,妻子呼夫为“卿”,已成相当普遍的“士风”。男女交游也大为解放,朋友来访,可以“入室

3、视妻,促膝狭坐”,这些行动在中国史上真可谓空前绝后。但西晋的束皙反而认为“妇皆卿夫,子呼父字”正是一个理想社会的特征。当时的“士”阶层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动,由此可见。以这一变动为背景,可重新解释从汉末到南北朝的思想发展。“名教”与“自然”的争论是汉末至南北朝“清谈”的中心内容,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但多数学者都认为“清谈”在魏、晋时期与实际政治密切相关,至东晋以下则仅成为纸上空谈,与士大夫生活已没有实质上的关联。如果从士的群体自觉与个体自觉着眼,可提出不同的看法:“名教”与“自然”之争并不限于儒、道之争,而应扩大为群体秩序与个体自由之争。郭象注庄子已从道家立场调和“自然”与“名教”,可知即在信

4、奉新道家的士大夫中,也有重视群体秩序之人。西晋王朝代表世家大族执政,解决了政治方面“名教”与“自然”的冲突,使士的群体在司马氏政权下取得其所需要的政治秩序君主“无为”而门第则“各任其自为”。但个体自由的问题却仍未解决,东晋至南朝的社会继续受到个体自由的冲击。所以东晋南朝的“自然”与“名教”之争以“情”与“礼”之争的面目出现;“缘情制礼”是思想界争论的焦点所在。这一阶段的争论要等待新“礼学”的建立才告终结,那已是5世纪的事了。(摘编自余英时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1下列关于士的个体自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个体自觉是当时士人群体中普遍的新风气,超越于士人群体的分化之外。B个体自觉是

5、发现自己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崇尚个性张扬,表现真实感受。C个体自觉往往通过文学创作、音乐欣赏、怡情山水等形式,表现内心的自由。D个体自觉是从思想上对儒家价值提出质疑,在行为上完全不遵守儒家的礼法。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上下层的分化和地域的分化,是“士”这一群体分化的基本表现形式。B“妇皆卿夫,子呼父字”的行动,在西晋人束皙看来,是一个理想社会的特征。C史学界认为,“清谈”至东晋以下已经与士大夫生活没有实质上的关联了。D郭象主张从道家立场调和“自然”与“名教”的争论,但也重视群体秩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这个阶层在3世纪中国经历的

6、大变动中取得了新的地位,社会势力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形成士人间的结党。B“名教”受到老庄“自然”挑战的精神根源,住于“士”对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的追求,对不台情理世俗规范的反对。C从士的群体自觉与个体自觉着眼,可以推断出汉末至南北朝“清谈”的中心内容不只是儒、道之争,还包括群体秩序与个体自由的争论。D东晋至南朝思想界争论的焦点放在“缘情制礼”,是由于当时社会仍然受到个体自由的冲击,足见个体自由的问题在当时并没有解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濬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

7、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补祠祭主事,历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故光租得行其志。左侍郎朱衡衔光祖,有后言,御吏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又就进大理卿。半道丁父艰。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及王用汲劾居正,居正将中以危祸,光祖力解得免。居正与光祖同年相善,欲援

8、为助,光祖无诡随。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挟老成人,布九列。李植、江东之力求居正罪,光祖言居正辅翼功不可泯,与言路左。吏部尚书宋纁卒,遂用光祖代。时部权为内阁所夺,纁力矫之,遂遭挫,光祖不为慑。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光祖清强有识,练达朝章。每议大政,一言辄定。丕扬劾罢光祖,后再居吏部,推毂之甚力。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诉者,人服其量。(节选自明史陆光祖传)4对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雅:非常B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劝:勉励C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杖:杖打D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徇:顺从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陆光祖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欲援为助,光祖无诡随光祖言居正辅翼功不可泯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光祖当官理务,不畏强御。在代替宋纁担任吏部尚书时,虽然当时部权被内阁所夺,宋纁也因极力矫正此而遭挫,但陆光祖并不因之而畏惧。B陆光祖举荐人才,不拘一格。在他担任文选郎中时,尽

10、职发掘人才,既能对素有威望的士大夫尽数选用,又能破格提拔廉洁、能干的官吏。C陆光祖遭人弹劾,但无芥蒂。他处事唯以是非论断,几度推举曾经劾罢自己的官吏,如王用汲、孙丕扬、蔡时鼎、陈登云等,大家都叹服他的气量。D陆光祖聪慧好学,卓有识见。十七岁时就与父亲同时考中举人,不久即考中进士;通晓朝廷典制,每当朝廷议论大政方针,他总能一言确定要害。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摈老成人,布九列。(2)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诉者。(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醉花间冯延巳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8词的上片围绕“山川风景”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突出了“山川风景”的什么特点?(5分)9作者为什么说“相逢莫厌醉金杯”?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2)箫鼓追随春社近,。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