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

上传人:tang****xu7 文档编号:147064876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X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2X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2X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2X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一、概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 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 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乂好乂快科学 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 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 “普九”成果, 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 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 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 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

2、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 体素质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 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 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二、调查方式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 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虽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 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 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 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 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

3、、广泛性原则,采 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 分另U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 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的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 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 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 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

4、报告中看到了 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白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 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 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 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之、落后,造成正常的 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 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 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 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现状二:师资力虽薄弱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 力虽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

5、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 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 。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 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 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 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 小学教师平均年龄 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不仅年龄老 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 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于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 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 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

6、、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 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虽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 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 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 以解燃眉之急。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 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 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 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

7、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 导到9: 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 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 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 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 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 念淡薄,道德品质败

8、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 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 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 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 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如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 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 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 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 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

9、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 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 了 “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 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 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 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 而乂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

10、应有的关注,也取得 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 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 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白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 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 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虽的教育,学更 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 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虽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 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 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

11、加重了。 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 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 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 1600多万 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 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乂好乂快科学发展。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虽, 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 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 但由于本乡镇最优质的师资被强行抽调到“国有民办”实验 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读“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孩

12、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要却付出具大的 牺牲。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义务教 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 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笔者家乡这样的“民办”学校面临的冲击和生存的风险与日俱增。现状七: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 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H低下等, 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 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 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糟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教

13、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 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 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 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 当采取以下策略: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 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 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 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 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 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 的克、挪

14、、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 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 费保障机制。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 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 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 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 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 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 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虽上、丢在“末位”上,

15、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 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 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 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H而整日吃不 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 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 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 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 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 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 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

16、育铺平道路。对策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 和谐发展。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 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 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 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 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 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 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 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 适从。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 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