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九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7053916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九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九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九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九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九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九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九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九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2015年江西省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分宜中学 玉山一中 临川一中南城一中 南康中学 高安中学彭泽一中 泰和中学 樟树中学命题:南城一中、樟树中学、南康中学本试题分第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

2、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红楼梦的哲学形态类似庄子,其巨大的哲学意蕴寓于精彩的文学形式与审美形式中,寓于丰富的寓言与意象中。所以既可称庄子是文学家,也可称庄子为哲学家,曹雪芹也是如此,两者兼得。但迄今为止,曹雪芹还没有庄子的幸运,即还没有作为文学家和哲学家被充分认识。在文学史上有红楼梦的崇高位置,在哲学史上曹雪芹则一直是缺席者。探讨红楼梦哲学,首先应注意体现于全书的哲学视角,这是曹雪芹的宇宙观,也是哲学观。好的文学作品除了需要审美形式之外,还需要有思想

3、,所以作品总是除了艺术性之外又带思想性。但是具有思想并不等于具有哲学。这里所不同的是思想不一定具备特别的视角,而哲学则一定具有某种视角,即某种特别的观照宇宙人生的方法。这种视角,带有独立价值,甚至带有思想所没有的永恒价值(思想一般只带有时代性、当下性)。没有视角,就没有哲学。视角一变,哲学的形态与内涵就跟着变。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文学杰作,可以说它很有思想(对科举的批判与对知识分子生存困境及人性困境的思索),但不能说它很有哲学,因为整部作品并不具备哲学视角。红楼梦的哲学属性,首先是它具有自身的哲学视角。红楼梦中有个大观园,而“大观”正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哲学视角,我们可称之为大观视角或大观眼睛。所谓

4、大观眼睛,用现代的语言表述,便是哲学性的宏观眼睛,或称没有时空边界的宇宙极境眼睛。红楼梦中帮助主人公贾宝玉“通灵”入世的一僧一道,就拥有这种眼睛,即具有天眼与佛眼。南华经(庄子)也把眼睛分为多种,其最高的“道眼”,也是大观视角。庄子的开篇逍遥游,其大鹏的眼睛,也近似“天眼”、“道眼”,从九万里高空上俯瞰人间,便看出“大知”与“小知”的区别。庄子用道观物,正是用大观的眼睛观物,这就打破了世俗眼睛对万有万物的人为分类分割,抵达空物我、泯主客、齐生死的“齐物”境界。正因为具有大观视角,所以红楼梦才有许多独特的发现。贾宝玉发现世间有两种世界,一个是以男人为主体的浊泥世界,一个是以少女为主体的净水世界。

5、他所努力的是站立在浊泥世界的彼岸,保持“玉”的灵性与真纯。贾宝玉的眼睛不是肉眼,而是天眼、道眼,所以他才能发现一个遍布整个人间而且就是你身边但肉眼看不见的诗意世界,这就是贵族少女和丫鬟们所构成的女儿国。在他的意识与潜意识里,这些诗意生命,正是世界的本体,历史的本体,其重要性连佛陀与元始天尊都难以企及。红楼梦之所以是伟大的悲剧,正因为它是诗意生命的挽歌,把最有价值的诗意生命毁减给人们看,便构成深刻的伤感主义悲剧。(选自刘再复著作“红楼梦”哲学论纲)1、下列关于文中“大观视角”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观视角是哲学性的宏观视觉,“大观”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哲学视角,也是红楼梦的哲学视角。B庄子的

6、用道观物是“大观视角”的一种,依靠这种大观视角,庄子达到了空物我、泯主客、齐生死的“齐物”境界。C贾宝玉具有大观视角,他用天眼、道眼看世界,所以能发现遍布整个人间但很多人肉眼看不见的世界。D没有大观视角,就没有大观哲学,红楼梦凭借其具有的大观视角、大观哲学,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的文学作品需要艺术性与思想性的融合,但有思想的好的文学作品却不一定具有哲学。B哲学是观照宇宙人生的一种方法,哲学视角具有独立价值甚至永恒价值,没有哲学视角,哲学也就无从谈起。C红楼梦为我们虚构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以男人为主体的浊泥世界,一个是以少女为主体的净水世界。

7、D红楼梦的哲学意蕴寓于文学形式、审美形式、寓言与意象中,它的大观哲学视角,让它有了许多独特的发现。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观眼睛是哲学的宏观眼睛,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宇宙极境眼睛,天眼、佛眼、道眼就属于此类。B一直以来,红楼梦都因崇高的文学价值而被世人追捧,但其哲学意义却长期没有被发现。C庄子这一著作,哲学意蕴与文学价值并重,所以庄子既被世人认为是哲学家,同时也被当作是文学家,两者兼得。D儒林外史整部作品颇有思想性,也有一定的哲学,但却不具有哲学视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郑太字公业,

8、河南开封人,少有才略。灵帝末,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初,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以公业为侍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将恣凶欲,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及山东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征大兵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独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公业惧,乃诡词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今山东合谋,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明公出自西

9、州,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袁本初公卿子弟,张孟卓东平长者,孔公绪清谈高论,并无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山东之士,素乏精悍,未有孟贲之勇,庆忌之捷,子房之谋。可任以偏师,责以成功。关西诸郡,颇习兵事,自顷年以来,数与羌战,妇女犹戴戟操矛,况其壮勇之士,以当妄战之人乎!明公将帅,皆中表腹心,恩信淳著。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势,犹以烈风扫枯叶。若恃众弃德,使患役之民相聚为非,则自亏威重。”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

10、武关走东归袁术术上以为扬州刺未至官道卒年四十一。(选自后汉书郑孔荀列传,有删改)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卓强忍寡义强忍:强暴残忍。B闲习军事闲习:熟悉。C自顷年以来 顷年:近年。D以胶固之众 胶固:固执,不知变通。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术上/以为扬州刺/未至官道/卒年四十一B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术上以为扬州/刺未至/官道卒/年四十一C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术上以为扬州刺/未至官/道卒/年四十一D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术上/以为扬州/刺未至

11、官道/卒年四十一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太能审时度势,洞见时局。他看到东汉将要没落,于是阴交结豪杰,无论是“三府辟”,还是“公车征”,都没就职。B郑太为官有担当,遇事也能随机应变。群臣对董卓很是畏惧,不敢忤逆,而郑太却直言提出“夫政在德,不在众也”的观点。当董卓因此而生气时,郑太马上编了一套诡辩之词,否定了自己的观点,以平息董卓的怒气。C郑太颇具才略,能言善论。他在对董卓说的“诡词”中引用了孔子的名言,以说明山东的百姓生活安逸,已长期不懂得打仗,因而没必要派重兵攻打山东。D郑太懂得迎合董卓的心理。他在对董卓说的“诡辞”中,认为董卓很有军事才干,而山东之士如袁本初、张孟

12、卓、孔公绪等都欠缺军事才干,不能与董卓抗衡。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题5分)(1)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5分)译文:(2)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金陵怀古司空曙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注释】司空曙:唐代诗人。经历安史之乱,其身世与庾信相似。辇路: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庾开府: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13、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8、诗歌前两句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两组对比,请简要分析。(5分)9、诗歌后两句使用了庾信的典故,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述。(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_”两句写裁剪荷叶做上衣,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暗喻自己品行高洁。(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_,_”是西汉兴隆的原因。(3)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山崩地陷后,在绝壁上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像登天的梯子,极富浪漫色彩。乙 选考题(25分)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前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

14、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吃惯了嘴赵新女人们喜欢以花为名,二嫂的名字叫杏花,大嫂的名字叫桃花。杏花和桃花虽然不是亲妯娌,却是隔墙邻家。杏花的院子里真的有一棵杏树,年年春天一树杏花,满院芳香;桃花的院子里却没有桃树,没有桃花。桃花常常对杏花说,妹子,你嫁人嫁好啦,嫁得名副其实啦,你们院里有棵根深叶茂的大杏树,又能吃杏,又能看花!杏花笑了说,大嫂,我住院里那棵大杏树是我结婚那年栽下的杏树,你也可以在你院里栽棵桃树,又能看花,又能吃桃子呀!桃花说我不栽,费半天劲,它要是棵公树,不结桃子呢?我性子急,就喜欢吃现成的!杏花嫂那棵杏树品种优良,管理到位,栽在院里18年,年年夏天一树金黄,满院娇艳。那杏个头特大,圆溜溜地像鸡蛋;那杏味道特醇,包了一包蜜一样的汁水,甜到人的心里。杏花热情好客,麦收时节杏子熟了,不管哪位乡亲以什么理由来到她的院里,她都要从树上摘下一把杏子,送给人家品品滋味,尝尝新鲜直到树上的杏子没有了,送光了,她才心满意足,高兴自己为大家做出了奉献。这个时候桃花天天来杏花家串门,有时候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有时候早晨加一次,晚上加一次。不管一天几次,每天都要装走一兜杏子。今年树上的杏子又红了又黄了,又香了又甜了。但是这天早晨男人很严肃地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