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开题 报告要落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教学 是关键。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它对课 程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校一直非 常重视教学改革工作,在“十五”期间,我们重点进行了 “国 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新的课程理念正在深入地影响着广大教师,教师的 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如:绝大多数教 师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础性发展目标确定学科 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能做到平等对话、 相互尊重、彼此评判、 共享知识,尤其是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向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 探索与合作交流
2、转变。(一)问题的提出通过新课程实验六年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 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 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 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然而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却 发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新课程教学无效和低效仍然存在,其 表现和成因主要有:1、三维目标的割裂。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要落实三维目 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但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 系,在浮华中迷失了方向: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 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空洞无 力;过于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
3、的训练。诸如此类情况导致 课堂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弱化,而新课程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 标并未完全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建立起来。2、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不 少教师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 态的学生学习过程相整合,教学实践中,仍然习惯于统一的 课程体制,过分拘泥于教科书,难以脱离“以本为本”的现 象;学科与学科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教材内容出现交叉、 重复,小学与中学之间出现脱节,强调学科本位,学校普遍 没有进行跨学科跨年级的课程整合。3、教学层次低下。一是在促进学习方面,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使用适宜
4、的教学方法、材料。如“自主”学习缺乏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合作”学习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探究学习”形式化和机械化,课堂一放开就“收不拢”;预设过度,生成过多;教学中不能有效利用现有 的教学资源,不会恰当地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使用各种教 学资源。二是在促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 高层次教学,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潜力,有的 甚至花很长时间解决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和 情感没有被激活。4、对学习方式缺乏整合。表现为 :一是不能合理安排学 习方式;二是不能整合各学习方式的优势 ,实现新型学习方 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点与 面、有序与有效、
5、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5、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未形成适合自 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思维惰性化,没有养成 良好的深层次的思维习惯,依赖他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6、教学评价华而不实,缺乏操作性强的利于师生发展 的评价方法。升学考试注重的是知识性的分数线,而人才综 合素质的评价较模糊。综合上述问题,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 有效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二)国内外研究述评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 化运动,尤其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 响。国内外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教学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科 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
6、主要研究环境变虽、过程 变H和结果变H等。近五十年国外研究者围绕教学策略进行 了大虽的研究,从理论研究来看,大都是从大而全的角度来 阐述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及轮廓;从实证研究来看,主要是 对特定教学活动、教学环节中教学策略的研究,影响教师教 学策略选择和运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教学策略使用效果 的研究,特定学生群体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 水平上,忽视了教学策略在教学一线的实际应用研究,或者 多偏重于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策略研究,忽视学生的学习, 只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策略。而历史表明,有效教学策略 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 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
7、断扩展、变化。(三)研究的意义价值1、进一步发展我校课题的研究成果,目标直指教学的 核心问题一一教学行动策略的有效性,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现 有的有效教学策略理论。2、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实现各学科课程目标和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与效益,减轻学 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3、本课题是当前我省中小学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能有效解决当前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全面提升教师 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是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 我校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品位,有利于推动新课程实验向更 纵深方向发展。(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教学素质良好,研究经验
8、丰富,组 成结构合理。其中有教育硕士12名,45位高级教师,学校现有省、市、区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课改标兵10余人,年龄结构也比较均衡。本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管理、学校 管理与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长涵盖新 课程的所有学科领域,在各学科教学研究和教育理论、课程 开发、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积淀。完成课题的 保障条件充分。组织保障:该课题由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统一 管理,长春市第七十八中学负责组织实施。成立了由校长任 组长、领导班子、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 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制度保障:建立课题相关的培训、研讨、激励制度,提 高课题研
9、究人员的理论修养,既分工乂协作,保证各项阶段 和最终成果的完成。经费保障: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课题经费资助的同时, 校内还将自筹一定的课题经费,保证课题顺利进行。“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 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 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 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含有三重含义: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当吻合2、有效率:是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 程综合考虑的结果;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10、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的程 度。“有效教学行动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 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是指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使学生掌握有 效学习策略而米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现在研究的有效教学应该包括无 效变有效和低效变高效两个层次。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 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进行发展性教学评 价等等。(一)研究目标1、建构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的策略框架,形成新课程 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和策略体系。2、学生
11、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 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效果和效率明显提升, 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及基础性发展目标等方面达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试行)和各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获得全面和谐 的发展,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3、教师教学的效率与效益得到提高,课堂教学质虽普 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成为新课程 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产生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提 高我乡教育教学的质虽和办学整体水平。(二) 研究内容根据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本课题主要对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
12、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美术、音乐、信息、综合 实践活动等进行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的研究。1、诊断并分析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2、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1) 开展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 ; 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设 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2) 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含探讨各学科有 效教学方式,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 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实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 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
13、指导策略,探讨课堂提 问的策略,如何既关注全体乂关注个体差异,信息技术在教 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应用等。(3) 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研究。包括学生学业成就的评 价等。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 构建各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1) 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 进自主、合作、探究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 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2) 探讨学生课堂学习中适用的途径、方法、技巧、调 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该课题研究以
1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乂反作用于实践。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一一再认识”。只有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是认识过程质的飞跃。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出发,我们认识到人 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是在 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也是具有个性和主体性的个人。因而有效教学策略
15、应遵循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二)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 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 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而,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 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言语语言智 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俩、 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
16、智力、自然观察者 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 体间的智力差异。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 策略,同时教师在教学及评价时应善于看到学生的智能优势, 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四)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强调教学的生活性、教学的发展 性以及教学的生命意义。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其最基本的活动方 式是探究,而不是接受。把教学看作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 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时空。教学 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 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教学成为学生以理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