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殿堂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7011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殿堂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殿堂(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殿堂诗歌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往往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好的问题设计能抓住诗歌中作者寄寓深意并高度浓缩诗人情感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或在转折之处,或在矛盾之处,或在重复之处等等。在教学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我巧妙地设计了四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完成了对这首诗的解读。 这四个问题是:一、你怎样理解“残损的手掌” ?二、诗人“摸索”到了什么?三、你认为 “辽远的一角”是指什么?四、怎样读“永恒的中国 ”?首先,诗的第一句“我用残损的手掌? 蛐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总领了全诗,诗人的抒情形象也因这句话而凸显出来。“残损的手掌 ”既抽象又具

2、体,是解读的难点。它既可实指诗人在狱中受尽折磨而致手掌残损,更是象征了当时被帝国主义践踏的残损的祖国,诗人“用残损的手掌”去抚摸自己残损的祖国母亲,心情是何等忧伤!其二,“ 摸索” 一词总领了全诗的内容,诗人在想象中“摸索” 到了“家乡的湖水”、“长白山的雪峰”、 “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的水田 ”、“岭南的荔枝花”、“ 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所到之处是“ 阴暗”,是“灰烬 ”,是“血和泥”。诗人的心情也显得沉郁忧伤,难道这就是亲爱的祖国吗?诗人在“摸”之后还有一个“索 ”,诗人在痛苦失望之余苦苦地寻觅,当诗人触到那“辽远的一角 ”时,他“摸索”到了什么?只是“那辽远的一角”吗?不,是那

3、“依然完整 ”的“一角” ,他看到了光明,他说“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蛐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蛐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在这里,诗人“用残损的手掌轻抚,?蛐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这是诗人 “摸索”的全部内容。至此,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已清晰可见,但是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接下来就要解读第三个关键词(短语):“辽远的一角” 是指什么?也就是说,是什么地方让诗人满怀着深情看到了希望呢?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学生明白了“那辽远的一角 ”是指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诗人虽然没有去过那里,但显然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那里才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诗人把拯救苦难祖国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那里。诗人的情感在结尾“ 永恒的中国” 这五个字里浓缩并且升华了。只有体验到这种即使在苦难中也永远不会失去的希望和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对祖国永恒的爱,才有可能理解这首诗。因此,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永恒的中国”应该怎样读?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投入感情,用心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爱以及对“那辽远的一角”的深情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