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专版)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专题突破篇(专题1-专题6)课件.ppt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6996336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PPT 页数:166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专版)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专题突破篇(专题1-专题6)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山西专版)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专题突破篇(专题1-专题6)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山西专版)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专题突破篇(专题1-专题6)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山西专版)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专题突破篇(专题1-专题6)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山西专版)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专题突破篇(专题1-专题6)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专版)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专题突破篇(专题1-专题6)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专版)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专题突破篇(专题1-专题6)课件.ppt(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专题(三)侵略与反抗 专题(四)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起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五) 新中国的成长之路 专题(六) 近代资本主义的建立与巩固,专题突破篇,专题(七)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专题(八)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九)走向民主与法制 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 专题(十一) 中外农民、农村、农业问题 专题(十二) 2013年热点预测,专题突破篇,专题突破篇,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专题(一) 知识网络,专题(一) 要点整合,一、必须熟知的基本史实,专题(一) 要点整合,专题(一) 要点整合,专题(

2、一) 要点整合,专题(一) 要点整合,【特别提示】 生产力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和科技创新。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和科技创新长期领先于世界,古代中华文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明清逐渐落后于世界。,专题(一) 要点整合,二、中国古代王朝按七个阶段分期的历史特征 夏商周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和争霸兼并。 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隋唐繁荣与开放。 辽宋夏金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专题(一) 要点整合,三、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演变 1. 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

3、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 秦朝:确立皇帝称号,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中央机构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政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设郡守、县令,由中央(皇帝)任免。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创立,以后历代王朝沿用完善。 3. 汉朝:中央机构,继承完善秦创立的制度。地方机构,郡国并行,管理地方。,专题(一) 要点整合,4.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员,用人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5.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今山西地区属于中书省直接管辖。地方设行中书省。 6. 明朝: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

4、、刑狱和军政。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是君权强化的表现。 7. 清朝:清朝初期大体沿用明朝制度。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专题(一) 要点整合,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专题(一) 要点整合,【特别提示】 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后,采用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治国。西汉和唐朝初期,采用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制定国策。汉武帝时,确立了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以后的统治者在实际统治中,逐渐吸取其他学派的思想融合其中。,专题(一) 要点整合,五、封建王朝加强思想专制的重要措施 1. 秦朝:焚书坑儒。 2.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以儒

5、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3. 唐朝:科举考试明经科,考儒家经书,扩大“国学”规模。 4. 明朝: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必须是八股文。 5.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专题(一) 要点整合,六、古代统治者调整政策,有利于发展生产和改进民生的重大史实 1. 春秋:齐桓公改革和晋文公改革,发展生产。 2. 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 3. 秦朝: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开凿灵渠。 4. 汉朝: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奖励耕作、发展农业生产。出现“文景之治”。汉武帝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治理

6、黄河,兴修水利。,专题(一) 要点整合,5. 隋朝: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隋炀帝开凿洛阳为中心,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6. 唐朝: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重视农业的政策,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7. 宋朝:引进、推广占城稻,商业打破坊市的限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纸币产生。,专题(一) 要点整合,8. 元朝:忽必烈重视发展农业。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开凿新运河。发展漕运,开辟海运。推广棉花种植。发展棉纺织业。 9. 明朝:明朝引进原产外国的甘薯、玉米、花生、马铃薯、向日葵等作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专题(一) 要点整合,【特别提示】

7、汉文帝,继承帝位前,曾在太原境内、山西境内生活,了解平民百姓的疾苦。唐太宗青少年时曾在太原生活,因此有“太原公子”之称。武则天,并州文水人,统治期间“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专题(一) 专题感悟,1. 人类产生之后,从几百万年前,直到大约五千年前,长期使用石器工具,长期集体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首领经过推举产生。这些历史是考古实物和传说证实的。 2. 国家、城市和文字产生,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金属工具出现以后,生产力提高,生活范围扩大。这些历史是考古实物和文字记载呈现的。,专题(一) 专题感悟,3.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地主阶级和

8、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社会变革、制度创新、统治者调整政策,反映了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统治者改革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 秦统一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和融合,逐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到清朝奠定了现在的疆域。,专题(一) 专题感悟,5.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康熙帝、乾隆帝等是为多民族统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6. 商鞅变法法令、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贞观

9、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元世祖的统治等,推进了社会进步,对后世影响深远。统治者施行仁政,改善民生,重用人才,虚心纳谏,重视吏治,提倡节俭廉洁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7.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一方面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容易产生腐败和暴政,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专题(一) 专题感悟,8. 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5)民族融合的加强,内迁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杂居,转向从事农耕。内地农耕居民大量迁

10、徙边疆,传播农业和水利技术。 (6)对外交往的加强,引进高产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专题(二) 知识网络,专题(二) 要点整合,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 1. 先秦(从黄帝到春秋战国):华夏族即汉民族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孕育诞生。 2. 秦汉: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封建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专题(二) 要点整合,4.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5. 辽宋夏金元:到元朝时民族融合新发展。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

11、族没有差别。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6. 明清: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专题(二) 要点整合,二、边疆地区的管辖机构和制度,专题(二) 要点整合,专题(二) 要点整合,三、古代对外关系的事例 1.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是沟通中西方交通的重要陆上通道。 2. 唐代:(1)日本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日本大化改新,仿效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 (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古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12、专题(二) 要点整合,(4)新罗派使节来唐,仿效唐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3. 两宋: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4.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大都的繁荣,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专题(二) 要点整合,5.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击倭寇,取得重大胜利。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6. 清代: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取得抗击沙俄侵略者的胜利;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专题(二) 要点整合,四、中国历代

13、民族关系的特点 1. 战国秦汉时期:匈奴经常南下抢掠,战国和秦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秦始皇北击匈奴,开发河套地区。汉高祖对匈奴用兵失败,采用和亲政策。汉武帝对匈奴反击,解除了匈奴对汉的威胁。 2.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专题(二) 要点整合,3. 唐朝时期:采用和亲、会盟、册封等和平的方式,与各族友好交往,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4. 辽宋夏金时期:并立的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5. 元明清时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专题(二) 专题感悟,1. 千百年来,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各民族交往交融,互为依存。虽然民族之间有战争冲

14、突,但和谐相处是历史的主流。如汉唐时的和亲、会盟、册封,宋朝时的互市,元明清时的有效行政管辖,从而奠定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格局。 2. 纵观古今,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历史证明,新疆、西藏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阻碍统一的势力终将被历史淘汰。,专题(二) 专题感悟,3. 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积极吸收先进文明,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汉、唐、宋、元的对外关系史印证了这一结论。明清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自大封闭而逐步落伍,封建王朝面临全面危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同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4. 对外开放是促进文化繁荣

15、、历史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开放兼容,加强交流与合作,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国家才能富强。封闭保守,导致落后于时代发展。,专题(二) 专题感悟,5. 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光荣传统。 6. 通过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有效管辖、丝绸之路形成等史实,认识汉朝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开发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汉朝对发展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专题(二) 专题感悟,7. 隋唐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

16、遣唐使以及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往来,玄奘西游印度取经等史实。认识到国家之间友好交往、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认识到以隋唐文化为中心的亚洲文化圈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专题(二) 专题感悟,8. 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和郾城大捷,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以及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专题(二) 专题感悟,9. 通过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重要史实,清政府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确定金瓶掣签制度等,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认识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