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附解析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6996139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 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 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 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 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 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附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共一、基础部分:(共 9 题;共题;共 65 分)分) 1.河中石兽选自_,作者_是_人。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棹小舟_ 曳铁钯_ 湮_ 啮_ 溯流_ 臆断_ 3.阅读理解课文河中石兽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依据是_;讲学家判断其在_,理由是 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是因为_。 4.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山门圮于河 _ 阅十余岁 _ 曳铁钯 _ 湮于沙上 _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_ 如是再啮 _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_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 5.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

2、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6.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 众服为确论_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 7.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 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 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 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8.用现代汉语翻译河中石兽中的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3、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9.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能力提升:(共二、能力提升:(共 12 题;共题;共 73 分)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一寺临河干 _ 竟不可得 _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 遂反溯流逆上矣 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1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_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_ 13

4、.读课文河中石兽 ,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 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A 尔辈不能究物理;B 是非木柿,岂能为 暴涨携之去?C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A 水不能冲石;B 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 求之下流,固傎;D 石必倒掷坎穴中)。 14.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门圮于河(倒塌) B. 棹数小舟(划船) C. 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 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15.下列叙述不符合河中石兽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5、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 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 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6.河中石兽中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17.河中石兽中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18.河中石兽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 句子: 19.课文河中石兽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20.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

6、曰:“今日病(病, 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谓其人曰 其子趋而往视之 (2)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其子趋而往视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苗则槁矣。 (4)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21. 哀 溺 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 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

7、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 之溺大氓者乎? 【注】永:唐代地名,今永州。氓:民,百姓。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大货:非常多 的财物。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永之氓咸善游 ( ) 中济,船破,皆游 ( ) 有顷,益怠 ( ) 又摇其首。遂溺死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译文:_ 何不去之? 译文:_ 汝愚之甚,蔽之甚。 译文:_ (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部分: 1.【解析】【

8、分析】这种题目主要是靠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2.【解析】注意“棹”的韵母是 ao,不是 uo,“啮”不要读成“齿”,“溯”的声母是 s,不是 sh。 3.【解析】【分析】读懂文章,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解析】【分析】学生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古今异义,如“讲学家”古意是讲学、教书的人,“如”在这里 是依照、按照的意思。其次还要注意通假字,“颠”通“癫”,是疯狂的意思。 5.【解析】【分析】A、B、C 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 项“之”为结构助词“的”。 6.【解析】【分析】(1)表示的是被动,指的是石兽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所带走呢?(2)的意思是众人 信服并认为是正确的言论。(3)在这里

9、离表示为坎穴形成的原理。 7.【解析】【分析】众服为确论。这句话的意思应为,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8.【解析】【分析】理解语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注意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按照现代汉语语言规则 恰当表述即可。 9.【解析】(1)要注意“物理”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这里表示的是事物的道理,“是”是代词,这的意思, “为”表示被动。(2) “于”是在的意思,“啮”本意是咬,在这里是冲击的意思。(3) “然则”是既然这样的意 思,“其一”“其二”是古今异义,在这里表示其中一方,另一方面,最后一句是反问句要翻译出反问的语气 出来。 二、能力提升: 10.【解析】【分析】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

10、意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判断词语的意思如“暴涨”。 11.【解析】【分析】理解语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注意指示代词“之”的内容,兼词“焉”是于此的意思。按 照现代汉语语言规则恰当表达。 12.【解析】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从上文中可以得出结论,(1)中的“之”指的是前文中讲学家的话,(2) 是文中一直要寻找的石兽。 13.【解析】【分析】文章提到了三种观点,其中两个观点是两个人所提出的,可以根据其出现的具体段落 进行推测。 14.【解析】【分析】颠,在这里是一个通假字,通“癫”,疯狂。 15.【解析】【分析】只有老河兵的见解是正确的。即“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 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

11、兽”。 16.【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 师,自视清高 而轻视他人。 17.【解析】【分析】从老河兵的身份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方面考虑作答。 18.【解析】【分析】在分析文章所阐释的道理的时候,从文中最后一句议论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再结合 文章中所出现的三种观点得出什么事情不能只凭一知半解就做出主观判断。 19.【解析】【分析】把握文章主旨,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明确对问题不能“据理臆断”,从而得到生 活的启迪。 20.【解析】【分析】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可以通过通读文章之后得出,禾苗没长高就直接拔 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禾苗枯死。暗示任何事物都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 21.【解析】【分析】把握文章主旨,认识到金钱与生命孰轻孰重的道理,再结合文章的内容,得到生活的 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