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附解析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6996075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附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一、积累运用(共 7 题;共题;共 15 分)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门圮于河(p) 棹数小舟(zho) B. 曳铁钯(y)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zhng) C. 湮于沙上(yn) 啮沙为坎穴(ni) D. 石必倒掷坎穴中(zh) 溯流逆上(s)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B.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 又笑曰 D.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3.对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寺临河干 临:靠

2、近。 湮于沙上 湮:埋没。 B. 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啮沙为坎穴 啮: 侵蚀,冲刷。 C. 阅十余岁 阅:经过,过了。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设置帐篷。 D. 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推 究。 据理臆断 臆断:主观地判断。 4.下面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 石必倒掷(于)坎穴中 B. (僧人)求石兽于水中 C. 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 D. (石兽)湮于沙上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的角度作分析, 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B. 一种见解 是从石性和沙性特点的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C.

3、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特点和水冲击的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该到石兽落水处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 上面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呼之欲出 , 给读者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B. 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无人问津了。 C. 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每天门庭若市门庭若市 , 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 菜。 D. 经北京市公安部门的全力侦破,轰动一时的故宫文物失窃案终于水落石

4、出水落石出 , 出人意料的是偷窃文物 的竟然是一个普通游客。 7.填空。 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_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_。 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 二、综合题(共二、综合题(共 1 题;共题;共 15 分)分) 8.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 务: (1)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 (2) 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 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3)你在上网浏览科技

5、新闻时,看到了下面一则信息: 新华社洛杉矶 6 月 2 日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 系的微弱光线。这个星系距地球约 130 亿光年,可列入迄今发现的“十大最遥远星系”之一。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近 140 亿年前。新发现的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 8 亿年。由于该 星系与地球之间相距约 130 亿光年,因此现在探测到的光线实际上是约 130 亿年前发出的。这有助于科学 家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早期演化。 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个字) 三、文言文阅读(共三、文言文阅读(共 2 题;共题;共 22 分)分) 9.阅读文言

6、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 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 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

7、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山门圮于河_ 阅十余岁_ 转转不已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 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 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

8、“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 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10.古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 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9、语: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_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_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 稍稍宾客其父 _ (2)翻译下列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由天才变为“_”最后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其父的角度来看,“_”; 其二,从道理本身来看“_”。(引号内填原文)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B “涨”是多音字,岂能为暴涨携之去(zhng) A、C、D 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

10、据词语的意思 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解析】【分析】A、B、C 三项中“之”都是代词,D 项中“之”是结构助词,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 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解析】【分析】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C“设帐”在句中的意思为“讲学,教书” 。A、B、D 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 读懂文

11、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 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A 正确 B 正确 C 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表示在中 D 正确 【点评】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 达。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老河兵的“笑”是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 家的糊涂。 5.【解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可知,A、B、C 都符合原文意思,D 不符合。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6.【解析】【分析】这道题创设了四个富有生活情境的句子,考查

12、的这四个成句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并且 都是容易理解的,仔细分辨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C 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与对应的语境不符。A、B、D 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 7.【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 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河中石兽 的作者纪昀,清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此类题关键是对课文内 容要熟悉,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搜寻相关

13、知识点作答。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然则天下 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多记。(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抓住提问中的信息点,回顾相关情节概括作答。 二、综合题 8.【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报栏目名称的拟写能力。首先手抄报的名称要能集中凸显小报 的主题思想。栏目名称的编排和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 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本题要求给“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报拟名称,再拟栏目名称,栏目要有文学色彩。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所拟的小报名称要集中凸显

14、“普及科学”的活动主题,并且要能体现出文学特色。 (2)抓住导语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 弱光线”概括即可。 【点评】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 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 三、文言文阅读 9.【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 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 本题中的“已”是“停止”;“阅”是古今异义词,“经历”的意思。 (

15、2)句中的“是、柿、岂、携、去”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然则、但、者、臆断、欤”几个词是赋 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 D 项,文章中讲学家只是提出了“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行动。据此,答 案为 D。 故答案为:(1)倒塌;经过;停止 (2)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 ,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3)D。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回忆注释和译文,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以提取实词的 含义,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比如,小题,阅,属于一词多义,义项有:看;检阅;经历,句 子中的意思是“经历”。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回忆注释和译文,可以提取句子的意思,翻译时注意特殊句式,通 假字等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省略成分也要翻译出来。比如,本题,是非,古今异义,现代汉语里的意 思指对错,句子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