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寒地区温室大棚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6996013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高寒地区温室大棚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海高寒地区温室大棚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海高寒地区温室大棚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海高寒地区温室大棚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海高寒地区温室大棚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高寒地区温室大棚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高寒地区温室大棚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高寒地区温室大棚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原文作者:侯富朋 摘要:介绍了青海高寒地区温室大棚辣椒疫病的病原、症状、发病条件、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让更多农技人员和农民正确地认识辣椒疫病的发生传播特性及防治技巧,有效抑制病害的流行危害,减少损失,实现辣椒的稳产、增产。 关键词:辣椒;疫病;发病规律;防治 海东地区是青海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区及主要蔬菜供应基地。青海省自1995年实施菜蓝子工程以来,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辣椒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截止xx年,年种植面积已达3 333 hm2以上,但由于连年重茬,加之温棚高温高湿环境,病原菌积累量越来越大,疫病发生严重,轻者减产2

2、0%,重者达50%,甚至绝收。辣椒疫病已成为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由于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引起的,在辣椒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的真菌病害,茎、叶、果实均能发病,具有发病快、蔓延快、减产严重等特点,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造成市场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大的现象,严重制约着辣椒高效生产。 1 病原菌与症状 1.1 病原菌 辣椒疫病属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病原菌通常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及卵孢子在病株残体、土壤内越冬,也可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在潮湿土壤中,菌丝可存活415个月,卵孢子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3年。当条件适宜时,越

3、冬后的病原菌随灌水、气流等传到寄主各部位引起发病1。 1.2 发病症状 辣椒疫病俗称死秧或烂秧,常造成植株成片死亡或成棚坏死。该病在辣椒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可侵害根、茎、叶和果实2。 1.2.1 幼苗期 幼苗期发病,可使嫩茎基部出现水烫样,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开始侵染,病斑较大,形成不定形的暗褐色斑块,逐渐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后缢缩引起幼苗猝倒死亡,又称苗期猝倒病。 1.2.2 成株期 成株期辣椒的根、茎、叶、果实均可染病。 主根:染病初出现淡褐色湿润状斑块,逐渐变黑褐色湿腐状,可致地上部茎叶萎蔫死亡。茎染病多在近地面或分叉处,先出现暗绿色、湿润状不定形的斑块,后变为黑褐色至黑色病

4、斑,病部常凹陷或缢缩,引起植株萎蔫,最后枯死。 叶片:病斑初呈水渍状,多在叶尖或叶缘处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空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使整个枝条上产生暗褐色和黑色病斑,病叶很快湿腐脱落。 茎:以茎基部、茎枝分叉处发病最为常见,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褐色条斑,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折断。 果实:多从蒂部开始,出现似水烫伤状、暗绿至污褐色病斑,后迅速变褐软腐,病斑边缘不明显,有的局部或整个果实腐烂,潮湿时病果产生稀疏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 2 发病条件 辣椒疫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条件适宜时,短时间内就可发生,发病周期短。 2.

5、1 品种因素 不同的品种抗病性亦有差异,因品种间抗病性和对种植地气候的适应性不同,抗病性差的品种易引起疫病的发生。一般甜椒类抗性较差,辣椒类较为抗病。 论文网 2.2 高温、高湿环境 温室大棚的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辣椒疫病的侵染、扩展。温室中,大水漫灌、栽培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差等原因会加重疫病的发生。 2.3 重茬或连作 辣椒疫病病原菌在茄科、瓜类蔬菜上均可寄生,并且大量孢子随病残体到土壤中可存活35年,成为主要侵染源。 2.4 施肥不当 温室大棚生产中,人们盲目加大氮肥的施用量,磷、钾肥和其他微量元素不足,有机肥没有经过充分发酵,引起辣椒植株抗病性降低。 3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厚垣

6、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种子、粪肥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最高,为主侵染源,靠雨水、灌溉水飞溅或流动传播。翌年环境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侵染根茎和茎基部,或产生游动孢子,经灌水传播,从辣椒气孔、伤口和表皮侵入,多在积水处形成发病中心3。辣椒疫霉菌的生长发育适温为30 ,最高38 ,最低8 ,田间2530 、相对湿度高于85 %时发病重4;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发生;重茬地田间积水或大水漫灌,定植过密,田间通风透光不好均可加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砂土和壤土种植发病轻,黏土种植发病重;平畦栽培发病重,地膜垄栽发病轻。青海高寒地区温棚全年均可发病,3-5月(成株期)发病较重。 4 综合防

7、治措施 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4.1 病害的物理防治措施 4.1.1 轮作 辣椒收获结束后及时 _清除植株病残体,与十字花科、小麦、豆科蔬菜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茄科、瓜类蔬菜等作物连作,减少土壤中病菌残存数量,这是防治辣椒疫病的一项关键性技术。 4.1.2 选栽抗性品种 抗性品种的栽种是病害防治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结合生产所需,栽培早熟、抗病、高产、优质品种。选择无病株留种,有条件的产地应建立无病留种基地。 4.1.3 及时处理中心病株 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并将病株带到棚外深埋或烧毁。 4.1.4 加强栽培控病措施 在播前深翻晒土,采用高温闷棚方式消毒杀菌。采取高垄地膜栽培,浅

8、中耕,合理密植,密度在60 00067 500株/hm2为宜。播种或定植后,要浇足保苗水或定植水,严禁大水漫灌,改大水串灌为小水细灌或隔行浇水,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方式,尽量避免植株基部触水。灌水时一般选择在晴天的上午8-9点为佳,遇连阴雨或暴雨时,要注意防积水,通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田间管理中尽量减少人为机械创伤,避免人为造成伤口和病菌侵入。 4.1.5 配方施肥 辣椒属于营养感应性植物,影响其生长和花芽的主要原因是植株营养状态。在中等土壤肥力地块,产鲜椒 37 50045 000 kg/hm2,每公顷养分吸收为:氮190.8 kg、磷 47.5 kg、钾242.2 kg,其比例10.251.27,施有机肥30 000 kg。按其吸肥规律,每公顷施尿素300 kg,磷酸二铵 150 kg,硫酸钾600 kg。苗期追肥每次180 kg/ hm2 5。 4.2 药剂防治 4.2.1 种子消毒处理 辣椒种子经清水预浸1012 h,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 min,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也可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 min,捞出水洗后催芽即可播种。 4.2.2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