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资本管理 】资本约束与信贷挤压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968032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9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 】资本约束与信贷挤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 】资本约束与信贷挤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 】资本约束与信贷挤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 】资本约束与信贷挤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 】资本约束与信贷挤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 】资本约束与信贷挤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资本管理 】资本约束与信贷挤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资本管理资本 约束与信贷挤压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资本 约束与信贷挤压 资本约束与信贷挤压资本约束与信贷挤压 高善文郭友莫倩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银行体系在资本充足率约束下被迫进行资产负债 表调整,以及这种调整对实体经济部门的影响。我们分析了美国 1989-1992 年和中国 1996-1998 年间的信贷挤压过程在金融和实体经 济部门的表现,并结合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周期状况和走向的判断预测, 认为中国经济可能从 2007 年起进入经济低增长和通货紧缩状态,并维 持较长时间。 关键词关键词信贷挤压资本充足率资本约束 引言 今年年初以来,信贷增长率连续下滑,并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引 发了

2、人们对于资本充足率约束可能导致信贷过度萎缩的担心。在当前经 济周期即将回落的前景下,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对中长期经济前景的影响 值得深入分析。 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如下:在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下,商业银行体系 将如何调整?更进一步,如果商业银行体系确实发生调整,那么这种调 整会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何种影响?货币政策又应该如何应对?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回顾了相关的文献;第二部分介绍了美 国 1989-1992 年期间资本约束和信贷挤压的历史经验 ; 第三部分讨论了 中国 1996-1998 年间的信贷挤压过程在金融和实体经济部门的表现 ; 第 四部分讨论了信贷挤压情况下货币政策的选择以及信贷挤压对中长

3、期 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五部分总结了全文。 一、 文献回顾 从目前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对于本文关注的第一个问题,绝大多 数文献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的达标要求确实迫使商业银行调整了资产 结构,即降低高风险资产,增持低风险资产。 例如, Keeton(1994)的研究表明在 1989-1992 年美国信贷挤压期间, 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调整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政府债券持有增加不能被 暂时性的因素所解释。 此外,Berger 和 Udell(1994),Furlong(1992),Hall(1993),Hancock 和 Wilcox(1993,1994a,b),Haubrich 和 Wachtel(199

4、3) 以 及 Shrieves 和 Dahl(1995)等学者也估计了美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银行资产结 构调整的影响 i。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导致美国的商 业银行增持政府债券,减少贷款投放。 从国际经验来看,Wagster(1999)研究了加拿大、德国、日本、 英国、美国的情况。研究的结果显示,从 1990 到 1992 年,由于资本 充足率的约束或者更高的监管要求等因素,加拿大、英国等国 ii银行的 资产结构经历了与它们美国同行们类似的调整,即在显著降低贷款持有 的同时剧烈增持债券。 对于本文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即资本充足率要求带来的银行贷款下 降是否会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绝大部分

5、的文献研究认为难以在宏观总量 层面寻找到确切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但部分究认为资本充足率要求带 来的银行贷款的下降至少打击了经济体中严重依赖于银行贷款的部门 (房地产部门和中小企业部门) 。 总量层面数据研究的困难可能部分在于目前计量技术的局限性。但 是,总量层面数据研究的困难更大的可能在于:如果资本充足率要求带 来的贷款减少影响了实体经济活动,这必然要求银行贷款减少的影响不 能完全被其它金融方式所弥补。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一假设似乎不能被 满足。 例如,Bernanke 和 Lown(1991)基于美国各州的横截面数据估 计了银行资本充足率对贷款增速以及就业增长(衡量了实体经济活动) 的影响。

6、计量结果表明在 1990-1991 美国经济衰退阶段, 当银行资本比 例下降时,银行的贷款增长相应放缓;但银行贷款对州就业增速的关系 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这两位作者认为之所以银行贷款并没有显著影响到就业可能是因 为银行贷款的收缩可能并没有影响到总的信用供给,换言之,其它金融 中介的存在可能对冲了银行贷款下降的影响。 基于总量层面数据来检验银行资本变化和宏观经济影响的困难还 可能在于:宏观总量层面的数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资本在不同银 行之间分配的重要影响。 举个简单但较为极端的例子,在总的银行贷款可能不变或者甚至上 升的情况下,一些银行资本金的显著下降可能会影响对这些银行严重依 赖的借款人的

7、经济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基于总量数据做计量检验, 那么我们甚至可能观察到银行资本冲击对银行借贷活动和投资活动关 系与我们预期的恰恰相反,但显然我们难以就此认为资本冲击对宏观经 济的影响是正面的。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小心地绕开了检验宏观总量层面数据可能遇到 的困难,他们采用的办法是研究银行资本的变化与那些严重依赖银行贷 款部门经济活动的关系。正如我们已在前文中提到的,这些学者的研究 取得了成功,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要求迫使银行调 整了资产结构,并显著影响了这些部门经济活动。 例如,Hancock 和 Wilcox 研究了信贷挤压对于房地产部门和中小 企业部门 iii贷款调

8、整以及该部门经济活动的影响。 在 1997 年的文章中,Hancock 和 Wilcox 基于 1986-1992 年间美 国 47 个州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州的房地产贷款的增长(包括单一家庭住 宅贷款以及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和该州银行的资本比例、国家的宏观经 济状况指标以及州的经济状况指标等参数的关系。检验的结果显示,第 一,银行资本的变化显著影响了美国房地产业的经济活动(无论商用房 产还是民用房产) ;第二,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更好的流动性,那么, 相对于民用房贷而言,商业性房贷更容易受到资本冲击的负面影响 iv。 在 1998 年的文章中,基于美国 1989-1992 年间 47 个州的面板数

9、 据, 这两位学者估计了银行资本变化以及其他的一些总量经济指标(比如 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对银行贷款以及小企业部门经济活动的影响。 Hancock 和 Wilcox 检验了以上因素与小企业部门就业、工资、企业数 目以及州产出的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相对于大银行来说,小银行(总 资产小于 300 万美元)贷款减少的影响被大商业银行的贷款供给增加 所部分对冲。 更进一步, 这两位作者的研究还发现, 在美国 1990-1991 年信贷挤 压阶段,相对于大银行,小银行资本金变化的影响对州经济活动(州的 生产总值、就业和工资)的影响更大。 在这两位学者之外,Peek 和 Rosengren(1994,1

10、995a,b)等学者也 研究了资本充足率要求对实体经济活动特别是房地产部门可能的影响。 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更为精巧。 我们知道,对于经济分析特别是对于经验性的研究来说,识别供给 层面和需求层面冲击尤为重要,验证资本充足率要求与实体经济活动的 关系也并不例外。实际上,绝大多数对于这个问题的实证研究倾向于采 用横截面或者面板数据控制需求层面的冲击来解决该问题。Hancock 和 Wilcox(1997,1998)的文章采用的正是这一方法。 但是,Peek 和 Rosengren(1997a,b)则直接引入外生的供给冲击精 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的方法如下:考虑到日本商用房地产价格 1988-19

11、95 年间的大幅回落外生于美国的信用市场,则日本商业银行在 美国的分行或者分支机构的资本变化要求外生于美国的房地产需求,这 样 Peek 和 Rosengren 检验了对银行贷款供给的冲击对于 3 个不同地 区(加利福利亚、纽约和伊利诺伊)的商用房地产部门的影响。尽管这 些地区在同一时期的市场条件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检验的结果显示日本 商业银行在美国的分行和分支机构的不良贷款越高,则它们在该地区的 商用房地产贷款就越少。这一结果表明是资本约束而不是贷款需求的下 降或者借款人可信度的下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Peek 和 Rosengren(1997b)还提供证据表明日本的银行在美国 的分行

12、或者分支机构的房地产贷款的减少导致了美国房地产建筑活动 在 1990 年代的下降。他们检验了这些分行或者分支机构的金融状况、 日本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状况、 美国商用房产活动的需求等因素和上述 3 地商用房地产活动的关系。 检验的结果与 Hancock 和 Wilcox 在 1997 年的研究结果一致,即银行资本的变化确实显著影响了房地产活动。 以上的研究表明,尽管基于各州的面板数据并不能充分证明银行资 本分配的影响,但是 Hancock 和 Wilcox 关于资本约束对中小企业经济 活动的研究以及 Peek 和 Rosengren 关于日本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 化对美国房地产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

13、资本在不同银行的重新分配,不仅 仅是经济中总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于宏观经济活动有着显著影响, 这同我们之前的分析 v是一致的。 上述研究也显示,当贷款的减少并不能完全被其他渠道的融资完全 替代的情况下,银行贷款的变化确实影响到了宏观经济的表现 ; 换言之, 在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导致了银行的信贷显著放缓时,被认为严重依赖银 行贷款的一些部门(例如房地产部门和中小企业部门)的经济活动也经 历了严重的困境,这表明银行的资产结构调整确实能够影响在广义上影 响投资和宏观经济活动。 当然,更广义地理解银行资本的变化和宏观经济的关系会涉及到对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的讨论。 关于这方面的讨论,Bernank

14、e 和 Blinder(1988,1992),Romer 和 Romer(1990),以及 Kashyap、Stein 和 Wilcox(1991)等人做过详细的理 论讨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不再赘述,因为本文关注的重点是是否有实证 性的证据表明对银行资本要求的约束确实导致了产出的下降。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文献表明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确实影 响了银行的资产结构;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在美国 1990 年代的 早些时候,可能主要因为其它渠道的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贷款下降 的影响,因此在实证方面缺乏资本充足率对总量层面宏观经济影响的有 力证据,但仍有少数文献的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的确

15、打击了 一些特定的部门(房地产和中小企业部门) 。 从长期来看,资本充足率可能会通过提升金融稳定性从而来促进经 济增长;但此方面的研究更多地来自案例研究,目前尚未有确切的证据 表明资本充足率要求确实提升了银行的竞争力。 当然, 此部分中回顾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美国 1988-1992 年信贷挤压 对银行信贷活动以及实体经济活动的影响。关于中国信贷挤压发展对实 体经济可能的影响,据我们所知,这方面的文章并不多见。而本文的一 个主要贡献在于回顾了 1996-1998 年间中国信贷挤压对实体经济影响 的历史经验,并估计了资本充足率约束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可能的影 响。 我们的基本结论是,考虑到中国银行体

16、系相对于美国更低的起始资 本充足率水平, 考虑到中国企业外部融资中约 90%的融资来源于银行贷 款,我们认为如果目前的状况不能得到有效调整,那么中国的资本充足 率要求会中国宏观经济造成的打击要较美国 1989-1992 年间严重得多。 二、 美国 1989-1992 年期间信贷挤压经历的简短回顾 在本部分中, 我们回顾了美国在 1988-1992 年期间信贷挤压的影响。 1980 年代后期, 美国银行监管当局开始要求商业银行执行 8%的最 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并针对资本的计算提出和实施了更严格的会计标准。 此前后美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及其与 8%最低标准的对比 报告在以下的图 1 中。 图 1:1988-1996 年美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足率变化(%) 数据来源:BIS 光大证券研究所 从图 1 可以看到,由于资本监管的原因,美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资本 充足率从 1988 年 6.8%的水平提高到 1993 年 12.1%的水平, 并在随后 大致稳定在 11-12%之间的水平。 商业银行将资本充足率维持在远高于 8%的监管目标水平之上是可 以理解的:一来 8%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