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四)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6941282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四)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优化教学内容必须对教材进行切合实际的加工改造。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因此,对语文教材的加工同其他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接受效果的现实性。这就要求我们摆脱教材处理过程中的习惯性思维,在加工改造教材的过程中,探索教师、教材、学生多种矛盾运动、发展、联系的可能性,摆脱思维单一性和程式化,避免陷入某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框架,处理教材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常用的处理方式有:具体的要抽象,抽象的要具体;深文浅教,深入浅出;浅文深教,由浅入深;长文短教,紧拉慢唱;。从优化教学内容的目标出发,可以把具体的文章教得抽象些,抽象的文章教得具体些。教学要浅出

2、;,教师驾驭理解教学内容则必须深入;。只有深入;,才能浅出;。长文短教;同上述方式一样,都属于教师发挥能动性,对教材内容的逆反处理,它往往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是任何一种处理方法,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固定的,必须依学情的变化而变化,体现出辩证施教的认识特点。例如,高中教材中选了徐迟的散文黄山记,课文长达六千多字,要在一课时内完成自读任务,长文;与短教;的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这便涉及对教材的剪裁取舍,即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由于黄山记是一篇构思谋篇自出机杼的佳作;,不同于按空间顺序用移步换景;方法写的散文,因此,还需要处理好入读;(阅读课文)与出读;(跳出课文,对此认识)的关系。施教时,重点

3、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抓首尾段,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入手,理清文章思路;把课文同用移步换景;方法写的散文(如雨中登泰山)对比,进一步认识本文构思自出机杼;的特点。前一教学环节设计四个问题作如下引导。从课文首尾两部分中找出对黄山不同称谓的词语(胜境;、公园;)。作者为什么用不同的称谓在文章的首尾评价;黄山?从文中找出理由。(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反映不同时代对黄山的认识;,从前两部分同后两部分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按照这种构思,删去课文的二、三部分可以吗?说明理由。(不可以,二、三部分从登山的角度由望山兴叹到化险为夷,在对比中表现时代的变迁。)课文中多次写到的开山工、药农和气象工作者,与表现主题有什么关系?

4、(由于时代的变化,劳动人民改造、建设了黄山,使之成为公园;,突出换了人间;这一主题。)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自读、讨论,很快理解、掌握了课文构思谋篇的特点,图示如下。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理解了课文是按时间(历史发展)顺序在对比中写景状物、抒发感情、表现主题的,和按空间顺序,用移步换景;方法来构思谋篇完全不同。在引导学生完成第二个教学环节时,通过列表,将本文和雨中登泰山的构思、写法进行对比,从新旧知识联系的角度,落实本文的学习目标,强化阅读效果。优化教学内容的思想在黄山记长文短教的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四、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其核心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多种方法作出合理的选择和灵活运用。

5、由于阅读教学带有明显的人文色彩,其进行过程不仅是读者和作者的闭合系统,而且是读者和环境的开放系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方法的优化实际上是阅读环境的优化,而创设恰当的阅读情境则是优化教学方法的主要途径。教师善于创设各种阅读情境,设法让学生带着好奇、顺应的心态进入教材,去游览那片新的天地。这新的天地不仅有作者赋予作品的,还有读者的再创造。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师在指导阅读的不同阶段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就可以达到优化教学方法、增强阅读效果的目的。(一)创设问题情境提挈全文有价值的问题能够诱发思维,激发求知欲。新课起始,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精心设计能提挈全文的一组问题,形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