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

上传人:和 文档编号:146934261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击疫情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抗击疫情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抗击疫情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抗击疫情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抗击疫情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击疫情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击疫情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击疫情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抗击疫情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青春不老,x不负。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xxx带来了三篇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学习!篇一:护理三十载 在进取中践行白衣誓言当疫情来临,作为一位拥有30年工作经验的前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长赵晓玲毅然决然地担任起大家长,成为了四川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宜宾市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长,带队奔赴武汉。在她出征决心的背后,是从事护理工作多年以来所沉淀下的底气。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1990年从宜宾卫校毕业后,赵晓玲带着对职业的崇敬,如愿

2、的成为一名护士,进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在随后的三十年里,赵晓玲不改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一路跟着医院共同进步,见证医院从没有级别到二甲、三甲到华西引领,除了临床技术的不断进步,赵晓玲还坚持学习探索各类相关知识,直到现在。在赵晓玲看来,一路走来,自己所做的努力仅仅是为了帮助患者,治愈患者,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在护理工作的生涯里,这些小小的感动都成为赵晓玲不断前行的动力。赵晓玲不断学习,为临床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对各种突发事件与挑战,更是游刃有余的奋勇向前。疫情发生后,医院党委发出投入疫情阻击战的号召,赵晓玲第一时间就写下请战书并找到医院党委表示,自己虽然51岁了还患有高血压,但是自

3、认为参加此次行动是没有问题的,自己有着30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参加过多次重大任务,更是一名老护士长,有着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最重要的是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务必要参加这次任务!克服重重挑战,带降压药征武汉武汉抗疫,身体和精神的压力是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的,厚重的防护装具裹得人透不过气来回忆起当时的工作场景,赵晓玲刻骨铭心,为了节约宝贵的防护物资,尽量避免脱换防护服,我们都不敢吃什么流质的东西,甚至还穿了尿不湿,雾气迷糊了护目镜,但是输液注射需要尽力保证一针见血,减少病人痛苦,虽然渴得头昏脑胀,但核对执行医嘱过程必须一丝不苟,万无一失,还要隔着面罩和病人交流。这是赵晓玲所在医疗队中护理人员的日

4、常,另外,作为队长,赵晓玲还要做好队员们的思想工作,解决队员们的生活问题和物资协调问题,连续20天的高压力,赵晓玲的血压也随之水涨船高,头痛加重,药也多吃上一颗,这是对她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考验。面对繁重的任务、焦虑的病人、年青同事,面对这些,赵晓玲不敢说苦,取而代之的是她面罩背后始终亲切微笑的脸。3月10号凌晨4点过,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出现,赵晓玲患上膀胱炎,吃了药,喝足了水,我得继续战斗!稍作缓解后,赵晓玲立刻又回到工作状态。尽己所能,患者是第一位的赵晓玲始终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整个医疗团结一心,把所有的耐心,细心都投身在照顾的每一位患者身上。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轮休,患者每

5、天都能看到赵晓玲和医疗队员们,后来可以安排适当的休息的时候,患者也都在牵挂着她。赵老师你也要注意休息赵老师我睡不着觉,我很担心赵晓玲都会一一回复。看到病人的情况得到好转,心理状态得到调整,直到最终治愈,我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在赵晓玲所负责的13楼有一位王阿姨(化名),其丈夫因感染新冠肺炎救治无效后过世,儿子心脏做过支架手术,身体状况一直欠佳,儿媳妇的背上也在此时长了疖子,因无法去医院治疗,十分难受,一系列的焦虑将王阿姨裹挟得喘不过气,赵晓玲得知王阿姨的情况后,立即帮王阿姨的儿媳联系了皮肤科医生,远程进行护理指导,很快得到好转。出院回家后,王阿姨仍然与赵晓玲保持联系,对她更

6、是心怀感恩和谢意。武汉迎来了复苏,疫情终将会随着时间而变成厚重历史长河中的一页,这对赵晓玲来说,也只是护理生涯中的一次难忘的经历,换上常规工作服,赵晓玲将继续数十年如一日,在不断进取中,践行白衣的誓言。篇二:用专业和乐观给病房带来生机在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里,杨人早已投身于日常紧张有序的工作中,回想起5个月前,支援武汉的日日夜夜仿佛都还在眼前,关于疲惫和艰辛她并没有太多感知,字里行间,更多的是这次经历给予她的温暖,以及面对生活种种的乐观力量,更是在内心深处增添了几分对护理工作的坚定。请缨逆行 用专业为战疫铺好前路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论谁在这个位置,都会做这个选择。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笼罩

7、荆楚大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川省紧急召集医护人员驰援湖北。1月23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杨人作为四川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在第一时间奔赴武汉。作为家中的独生女儿没敢先告知父母,也来不及给6岁的儿子一个深情的拥抱,大年初一辞别家人,来到武汉前线。这对于x年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涉外护理专业毕业,见证过集结全国力量抗震救灾的杨人来说,更是心怀荣誉与自豪感的一次出征。医疗队支援的武汉红十字医院是第一批发热患者定点收治单位,这是一家二级医院,杨人和队友首先面临的就是硬件软件双短缺的境况,而杨人所在病区的患者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疑似病例,她带领的护理团队在

8、抵达第二天就开始参与轮班,任务艰巨。杨人作为该院中医医疗队护理组长,需要负责中医病区日常护理工作及全院中医护理会诊。凭借着在ICU多年沉淀下来的经验,协同团队,以最快的速度将护理的规范流程快速复制到战疫当中,并将受援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进行完善和规范,随即投入使用。我们把能用的东西都尽力找来,甚至是又重又老的钢瓶氧气罐,只要能用,我们都一个个搬。从无序到有序,战疫的前路逐渐清晰。践行护理真谛 打开治愈患者的关键钥匙我们常说,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而在护理之中我们更多地是要帮助患者,激发他们积极乐观和终将战胜疾病的信心。杨人秉承这样的护理理念,将其在患者的身上运用得淋漓尽致。刚进到病区,杨人和队友

9、就感受到了弥漫在病区空气中的死气沉沉,面对未知的病毒,患者发自内心的恐惧与压力自然是不小,从疾病治愈的条件来看,恢复患者的元气和信心是最为迫切的。乐观向上是我们四川人民的性格优势,我们要将这种乐观所带来的力量传递给他们。说干就干,该如何传递和互动起来呢?杨人所带领的护理团队在抗疫一线自然少不了发挥中医药特色护理的优势。我们照顾的患者,有的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患者的情绪也非常紧张,我们想到了也许可以把流传千年的五禽戏用于患者的早期活动与肺康复,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降低道窦发生率,同时锻炼肺功能。最重要的是在紧张的气氛中缓解患者焦虑的心情,给他们带去信心。哪怕是上过ECMO的患者,都要鼓励他们起身

10、动一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天下午,在胡茄十八拍紫竹调 等古曲声中,随着康复情况好转,患者一个接着一个地加入进来,跟着杨人的护理团队进行中医功法五禽戏的锻炼。病区场面热闹非凡,更是还原了坝坝舞现场,每天练完五禽戏,有位爱跳广场舞的阿姨总觉得意犹未尽,大大方方地在病房里给大家表演自己拿手的舞蹈鸿雁,日复一日,整个氛围都不一样了。看着原本死气沉沉的病房变得充满生机与希望,杨人的内心有说不出的满足。篇三:中医不是慢郎中 按下决胜战疫的快进键一提到中医,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康复、慢病治疗或日常养生,鲜有人知的是中医真正的内在威力急危重症的治疗,而呼吸道急性感染就是常见急症中的一项。在国家卫建委成立的重症救

11、治专家组中,他是四川唯一一位中医药专家,他就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急诊教研室主任卢云。寒窗二十年 实践出真知受父母是双教授的影响,卢云从小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熏陶,他坚定的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于是,学医、潜心于中医药、专心踏实地做科研,便成了他几十年来的追求。1993年,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他,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又一路连读硕博士、博士后,完成了全国师带徒、全国中医优才培训。卢云师从全国名中医陈绍宏教授,深入钻研中医治疗危急重症这一学科,前后20年的知识储备,近30年的临床经验,让卢云在专业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同行的认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卢云

12、作为四川省首批全省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是第一批进入现场的唯一一位中医药专家,他亲自对患者望闻问切,为制订四川省新冠肺炎中医防治方案收集第一手临床资料,并参与全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防治方案的的制订,在全省疫情防控会议上,为中医药如何介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建言献策。加入一线战疫中的智囊团 助推中医药全力参与救治战疫到了关键时刻,2月1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随即,卢云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知驰援武汉,加入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的重症救治专家组,成为这场战疫中的智囊团中的一员。我们去武汉驰援的时候,疫

13、情的发展就让我们预感到当时的治疗情况并不如人意。 同时,卢云也欣慰地说到,虽然感觉压力很大,但国家对中医治疗急重症的认可,让我们也充满动力。加上前期在省内积累下的新冠肺炎救治经验,卢云心里多少也有了底。在到达医护人员感染重灾区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后,面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占比高、病情危重、中医工作者少的现实,卢云立即召集了分散在该院中各省医疗队里的中医力量,成立起中医突击队。同时还参与了在全市定点医院的危重病、复杂病病例的中医病因病机诊治方案的讨论、制定,将该院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药参与率大幅提高,将各项中医治疗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治愈率得到大幅提升。其中,被卢云特别关注到的一位94岁高龄爷爷

14、,在治疗前虚弱、厌食、喘促,病情日渐危重。卢云斟酌再三,根据中医脾胃为后天之本;存得一分胃气,便保得一分生机的原理,给与培土生金,补中益气,醒脾开胃的汤药治疗,这位94岁高龄的爷爷由此见证了中医疗效的威力,转危为安。对于此次新冠救治中的老年患者,卢云都关注得格外细致,问其原因才得知,春节前夕,身在贵阳老家的卢云,还未能将父亲的后事办妥就急匆匆地赶回成都,投身于疫情救治工作,这样的关照也算是种别样的尽孝方式,以寄哀思。总结与传承 在快与 慢之间寻求平衡疫情发生以来,卢云的身影不仅出现在救治一线,还通过网络直播出现在千千万万人的屏幕里。在这一特殊时期下,卢云应邀为各级医护进行新冠疫情中医防治知识网上培训指导,还为海外留学生提供防疫建议,更在第一时间将宝贵经验与学生进行交流,单场直播同时在线人数高达2万人。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卢云始终坚持医疗救治与临床攻关并重,一方面进行危重病的中西医结合救治,减少病死率与重症转换率;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烈性传染病中医药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在急诊救治的快与中医科研的慢之间,寻求平衡,总结出了宝贵的科研素材。当医生苦,当急诊医生更苦,当中医急诊医生苦上加苦,这是一个无名无利的位置,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位置。卢云始终相信,中医终将用时间证明,也会用实践正名,在新时代下推陈出新,还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