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934260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5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经济 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 题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经济 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 题 础上趋向小型化及空间分布均衡化,造成分工效益和规模效益双重损失。 有鉴于此,现阶段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特别注重产业政策区域化(产业布局)和区域政 策产业化。国家在确定各产业在全国布局中地位的同时,要对西部的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 重点支持与重点限制产业加以积极考虑,西部各省区市都应在国家整体布局的大背景下,有 所差别,有所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 参考答案二参考答案二 (一)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呈农业型、重型化特征 经过建国后近 50 年的建设,西部地区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发

2、展更快的东部地区特 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增长质量,还是企业竞争力,都存在明显差距。 1980-1998 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平均增长 17.7 倍,其中东部增长 19.2 倍, 西部增长 14.3 倍。GDP 年均增长率,东部为 18.2,西部为 16.4,东、西部 GDP 在全国经 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1980 年为 52.3、16.50,1998 年为 58.2、13.9,而且这一差距 仍有扩大的趋势。1984 年,国务院确定的 14 个贫困地区 225 个贫困县中,西部占 134 个,占 59以上。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运输落后,每万公里

3、铁路营业里程只及东部的 1/5 左右,邮路长度只是东部的 1/4,这就使西部开发面临薄弱的经济基础。 西部地区约有 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 3000 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受 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的硬约束,西部基本上是农业型、重型化的产业结构。20 世纪 80 年代的 资料显示,西部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25.29,高于全国平均值的 19.91,更高于东 部的 19.01。 重工业占西部工农业总产值的 35.35,占工业总产值的 58.83。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由于轻工业发展缓慢,1993 年重工业与轻工业之比为 61.98:38.02。 在重工业中,采 掘业和原材

4、料工业占较大的比重。这种农业型、重型化的产业结构难以带动农村乡镇企业的 发展,不利于扩大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工业发展缓慢,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结构特征 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工业投资布局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 中西部工业获 得迅速发展,在全国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然而,80 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国家经济技术实 力向沿海地区转移,东部地区率先进入了工业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从 1985 年到 1995 年,东部 地区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 60.4提高到 66.0,西部地区则由 12.4下降到 9.9。由 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西部地区工业产值处于

5、不断下降之中。尤其是西北地区, 近 20 年来,其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一直在趋于降。目前,西北 5 省区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 3.0,而其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32.1,人口占全国的 7.1。在全国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国 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西部一些经济落后和资源主导型地区因企业竞争力较弱,工业 增长速度比较缓慢。1998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10.7,其中东部地区为 12.2,西 部地区为 8.08,全国工业增长速度最低的 10 个省区中有 6 个位于西部地区。80 年代以来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人均工业总产值的绝对差距在急剧扩大。1980 年,我国人均工业总 产值为 523

6、 元,其中东部为 773 元,西部为 282 远,绝对差距为 491 元。 1990 年,这一差距扩大 到 2133 元,1997 年扩大到 11086 元。 从两大地带的比较来看,西部地区尽管工业化发展滞后,但资源型工业产值比重却较高。 统计数据表明,西部轻工业产值比重低主要是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比重较低,重工 业产值比重高则主要是采掘和原材料工业所占的比重较高。1997 年,西部地区的以非农产品 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9.9,而同期东部地区为 17.9, 西部地区采掘和原材料工业所占的比重为 36.5,同期东部地区为 24.6。同时,西部地区加 工工业

7、所占的产值比重则低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结构特征。 (三)产业技术含量低下,企业竞争力不断下降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价格改革先从下游产品开始,而处在上游的基础性产品很长时间内仍 由国家计划控制。 这种上下游产品价格改革的不同步,使西部在与东部进行产品交换时遭受双 重利益损失。西部资源型产业的积累能力极弱,难以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新技术的引进,产 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传统的产业格局没有多大改变。相对而言,东部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要快 得多,高新技术产业在东部不少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正变得日益重要。以北京市为例,高新 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绿色生态技术、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北

8、京市的产业结构得 到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成为工业出口新的增长点。在“梯度发展理论”指导下,东部地区在 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过程中,将一些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生产部门向西部地区转移,而那些 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能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则难以在西部得到发展。一些通过“一五”与 “三线”建设在西部建立起来的以机械、纺织、仪表、仪器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基地,面临着技 术设备陈旧、产品老化、机制僵化、包袱沉重等困难。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布点在西部 建立起来的一批军工企业,由于布局与结构不合理,技术老化,又面临着搬迁、军转民以及技术 改造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低等原因,

9、西部地区工业发 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工业发展综合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 根据对各地区工业发展 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1997 年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系数为 0.1498,全国产业发展水平系数 为 0.6868,东部为 1.4103。综合来看,西部地区工业竞争力系数为 0.2880,全国平均水平为 2.9769,东部为 6.5993。 从 1993 年到 1997 年,西部地区市场份额上升的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 型和自然资源占优势的行业,如采掘、烟草、家具、塑料、医药等。市场份额下降的大多为技 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尤其是电子电器、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高附加值工业,说明这些行业 的竞争力在逐步

10、削弱 补充:补充: 产业结构断层,结构转换能力差。一是从产业层次来看,西部地区产业层次低,比较效益差。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西部地区各省区第一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和东部地区省份,这说明西部地区仍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以采掘、能源、原材 料等加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电子、信息等为代 表的第三产业则严重滞后。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西部地区的产品多为基础性的上游产品,与 东部地区相比,存在着严重的价格区域转移;同时,与东部地区的这种区域垂直分工格局使 得西部地区仅仅作为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基地,难以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二

11、是 西部地区经济要素关联度低,二元经济结构突出。表现为:(1)工业与农业各自运行,关联度 低,工业化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农业以原始手工劳动为主的状态;(2)中央直属的军工、能源、 原材料等大中型企业与地方所属的中小企业关联度低,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辐射 和带动力薄弱;(3)大中城市部分企业拥有的高新技术与广大农村地区的落后耕作技术并存。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反映了新旧体制双轨运行下,中央纵向控制部分与地方横向控制部分并未 有机的结合,从而使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来。 3、企业结构扭曲,缺乏分工协作。西部地区企业结构扭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 规模不经济,大中型企业少,小型企业多。从

12、 1997 年的企业结构对比看,东部地区大型企 业占全国的 61.7%,西部地区仅为 13.6%,东部地区中型企业占全国的 62.4%,西部地区仅 为 11.5%。因此,西部地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二是企业之 间过度竞争,缺乏分工效率。西部地区的企业,尤其是诸多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主要依托 资源优势,重复投资严重,过剩经济的出现使其面临趋于缩小的市场空间。为此,地方保护、 部门封锁就成为普遍的经济行为,其结果又进一步导致竞争的无序。 2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2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 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中国

13、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但是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也 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进入 2l 世纪,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实行政策倾斜,减轻甚至免除了各项农业税,增加了对农村 的投资,同时增加了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快,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产 量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但从总体来看,农业的基础仍很薄弱,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首先是我国农村人均耕地少,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不 断上升,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增产不增收。其次是农民收入增长慢,限制了农民购买 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能力。据

14、统计,1997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1996 年仅增长 4.6%, 这之后,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一路下滑, 1997 年是 4.5%, 1998 年是 4.2%, 1999 年是 4.0%。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民收入增长,但效果并不明显。 而同一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城乡收入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扩大。 转自铁血社区.net/ 2003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852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是 3055 元,比率接近 3 1。而且严格来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两个统计指标内涵是不一 样的,在这两个统计指标中,前者是指全部可以

15、用于消费的收入,后者则还包括农民作为经 营主体为下一个生产周期必须垫付的生产费用。从全国看,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大约 35%属于 需要垫付的生产费用。除此以外,如果把享受的公共服务等各种因素计算在内,城乡居民人 均消费水平的比率大概在 51 以上。 2、基础设施发展严重不足。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从全国 来看,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例如华北、西北等地区缺水较为严 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全国 600 多座城市中,有 300 多座缺水,有 108 座严重 缺水。而缺电现象几乎在全国各地都存在。 3、加工工业水平低,市场

16、有效需求不足。 我国加工工业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质量较低、效益较差、人均数量水平不高。 从目前的供求关系看,多数产品供大于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但按人均产量计算,我 国的水平仍然较低。例如,我国人均纤维年产量 654 公斤,世界平均是 745 公斤;我 国人均乙烯年产量 2.6 公斤,世界平均水平是 12.34 公斤;中国人均用电 878 千瓦时,世界 平均水平 2220 千瓦时,美国超过 1.2 万千瓦时;我国每万人平均电冰箱产量 75 台,世界平 均水平是 96 台;我国每万人平均彩电产量 172 台,世界平均水平 194 台。当前生产能力与 能够实现的有效需求不平衡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4、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转自铁血社区.net/ 我国第三产业在就业中已经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1996 年,第三产业新增从业人员 1050 万 人,第二产业只增加 550 万人,第一产业减少了 700 万人。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 比重始终上得不快,到 2004 年,第三产业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还只有 339%。而目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