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6933089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 (三) 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传统的语文教学,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圣经;,教师是主角,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灌输给学生,教学活动完全按着教师预设的路径推进,无视课堂生成。新课程要求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凭借。于是,有些教师在预设中更多地关注教学设计多样化,生生互动、多媒体运用、学科整合、拓展延伸等,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导致语文课堂上,教学形式花样翻新,语文的本体地位淡化甚至失落。更有些教师,误认为预设;就是牵引;,课前不作充分的预设,课上又缺少对生成的调控意识与能力,课堂成了一盘散沙,把自主学习;与放任自流;混为一谈。课

2、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学生是能动的、活跃的人。教师的预设很重要。但只关注教路,或只注重学习形式的预设都是有失偏颇的。教师的预设要力求充分、科学。由于教学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把握生成,及时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1. 充分、科学地预设。(1) 目标预设-以人为本,发展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预设的立足点。每一堂课的预设,教师不能仅仅考虑让学生读懂什么内容,体会什么情感,用什么形式学,而应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尤其结合文本特点,思考本课可以侧重发展学生哪些语文素养: 知识能力还是情感态度,语感培养还是学习方法的获取(2) 文本预设-深入研读,挖掘文本

3、资源。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尽管不是圣经;,但它仍然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深入研读文本,做文本的知音,经历反复阅读教材、仔细查阅资料、由冥思苦想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凭借自己广泛的阅读和丰厚的积淀、修养,对文本作准确、深刻、独到的解读,唯其如此,教师才能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创造性使用文本,精心设计,寻找到教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适当有效的结合点。(3) 学路预设-了解学情,确立学习路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预设时,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已有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等),以蹲下来;的心态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与文本充分对话,拥有属于

4、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后,还需以童心(站在儿童的角度)去阅读、去感悟,将心(师)比心(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而后,细细揣摩学生喜欢学什么?喜欢怎样学?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的学习路径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怎样的实践平台才利于学生素养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科学地预设与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相适合、切合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路径和阅读思考的话题等。(4) 生成预设-充分预测,有效引领学习。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课堂是动态的过程,在师生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可能生成的状况、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等进

5、行充分的、富有前瞻性的估测,预设不同的学习路径和不同的应对方案。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在检查学生初读情况时作这样的设计: 相机教学生字新词。 依草附木: 可用移序法,变成依附草木;,用语境解词法教学,补充惊天动地;等动宾式词语。 拨草寻蛇: 可让学生上台表演拨;和拔;的动作,用动作表演法教学。 踉跄: 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据形旁以动作演示来解词。而在引导学生精读体悟时,教师又作如下设计: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 ()的林冲。请同学在括号内填上有关词语。(能填一个词,不错;能填两个词语,不简单;能填三个词语,了不起。学生可能填: 谦虚、礼让、机智、勇

6、敢、武艺高强、含而不露、刚正不阿、镇定自若)学生每填一个词后,即让学生讲出填这个词的原因,然后通过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来强化印象。这部分教学的设计,一方面突显了多元解读,教师紧扣文本,以什么样的林冲;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透过文本语言,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受,而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逐渐有了丰富的、立体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学设计又体现了教师预设的包容性与科学性。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框定一个僵化的路线,没有预设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机依据学生的学路来推进,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可能生成的情况,并预设了应对的措施。这样,学生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

7、而不胡思乱想,会显得自由、自如、自在。由此可见,教师的预设应该是柔性的、开放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预设任务不是减少了,而是加重了: 教师不仅要研读教材,准确、深入、独到地把握、剪裁和处理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预设学习思路、过程,而且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种种可能生成的情况和自己如何应对生成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作精心预设。只有充分预设,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生成才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地引导、点拨,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学,于不经意间见匠心,让智慧的灵光在课堂闪现。2. 及时、有效地调控生成。尽管教师课前有充分的预设,但在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出乎教师预料;的信息生成。而目前,

8、教师对待课堂生成的操作现状: 一是熟视无睹,缺少敏锐的反应与应对策略;二是一概封杀,教师依旧独霸课堂,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三是不加选择,全盘肯定,违背科学,忽视正确的知识、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课堂教学流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讨论和学生的发言,捕捉学生思维的方向,聚焦话题。面对生成;,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准确辨别、有效调控,变生成资源为教学资源,使课堂闪烁智慧,富有灵性!人们常说,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笔者认为,课堂也因教师对生成的及时、有效调控而精彩!课堂更因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而精彩!让语文返璞归真,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境界;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为学生打好文化的底子;让语文情智交融,追求诗意、智慧、灵动的境界,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诗意栖居、走向智慧的过程,为学生铺垫精神生命的底子,这应该是语文课堂追求的理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