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融资问题及关系分析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933080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PDF 页数:174 大小:93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融资问题及关系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财务管理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融资问题及关系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财务管理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融资问题及关系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财务管理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融资问题及关系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财务管理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融资问题及关系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融资问题及关系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融资问题及关系分析(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企业融资民 营企业与资本市场融资 问题及关系分析 财务管理企业融资民 营企业与资本市场融资 问题及关系分析 我国现已基本形成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并存 的二元结构, 且民营企业的地位与作用正在迅速上升, 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 的作用日益明显。但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资金供给结构 与需求结构的调整却没有完全到位, 甚至处于严重的非对称状态。 尽管融资 制度安排为经济高速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 但是这一制度安排在 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融资效率的损耗。 我们不难发现资本市场并没有发挥出对 民营企业真正的资本配置功能, 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安排存在严重

2、 的错位现象。 1 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融资关系 1.1 资本市场融资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 1.1.1 可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 在短缺经济条件下, 其 创业初期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寻求发展,企业规模偏小,产权结构不明晰,缺 乏强有力的融资支持。 在这种条件下, 大多数民营企业走过了资本原始积累 阶段,完成了初次创业。如今,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民营企业普遍追求以规模扩张、 产业多元化为目标的第二次创业。 随着资源 组合的优化,市场半径的扩大,融资需求的规模也不断加大,往往非自我积 累所能达到,因此迫切需要从外界获得资金。从资金供给方来

3、看,目前我国 商业银行的初步商业化改革已显示出贷款向“大行业、大企业”倾斜的倾向, 短期内不太可能在向民营企业贷款的问题上实现突破, 而资本市场巨大的融 资潜力、较为平等的融资要求无疑能够吸引民营企业的参与。同时,包括股 票市场、 债券市场、 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在内的资本市场是融通中长期资 金的场所, 其资金使用期限较长且稳定, 而民营企业目前缺乏的也主要是进 行技术改造、扩大投资规模的资金,资金的占用期较长,这与资本市场的融 资范围有很强的吻合性。 因此, 尽快推动我国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来获得 经营发展所必须的宝贵资金对其来讲无疑意义重大。 1.1.2 可以促进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资

4、本市场是一个较为开放的市场, 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要受到多方面的 监督和约束,尤其在证券市场上,不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公众投资 者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督和判断来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 这对民营企业 的经营管理看来说无疑造成了一定压力,促使其不能随意进行管理。另外, 作为管理内容的一部分, 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健全的 财务制度, 财务透明度不够, 提供不了或不提供必要的财务报表和真实情况。 而对于要进入证券市场融资的企业而言, 及时完善的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要求无疑能督促民营企业切实完善自身的财务制度,增强财务透明度。 即使对于在资本市场其它领域内融资的企业来讲

5、, 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 财务制度也是进行融资时被重点考察的内容。 因而, 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融资可以有效促进自身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对资本市场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只异军突起的经济力量, 我国资本市场, 尤 其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也是自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走上正规发展的快车 道的,二者之间的合作到目前为止尚不算多。那么,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1.2.1 可以纠正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定位的偏差,真正实现其优化 资源配置的功效 我们知道,资本市场的基本属性之一是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因而,它的 一项

6、基本功能就是能够依据效率原则较为灵活地在全社会配置有限的经济 资源。 然而, 我国的资本市场由于受到行政力量的调控一直扮演着为国有企 业改革提供融资的角色, 同时排斥了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在我国由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适当地突出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 功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是, 过分强调这一点的结果是会将一些效 益差、不够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包装”上市,而一些效益好、够上市条件的 民营企业却难以上市。 这不仅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质量, 而且阻碍了上市公司 间的竞争, 使得资本市场因缺少竞争而难以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从而 导致了其运行的低效率和功能定位的扭曲。

7、 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允 许其按照同样的条件进行融资可以真正体现市场经济的原则, 使稀缺的资源 在效率的指导下由效益差的部门流向效益好的部门, 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 置。 同时, 由于在公平的条件下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是由市场来审查其 资格的, 因而可以杜绝以往只允许国有企业进入时经常出现的拉关系、 争指 标的现象, 即使上述现象偶尔存在, 投资者也会通过迅速转变选择来对其进 行排斥。 这一点对我国的股票市场而言尤为重要, 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上市公 司的整体质量,促进其合理竞争,由此有效平抑市场的非正常波动,为市场 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2.2 可以推动资本市场规模的大力拓展

8、,有效改善我国的金融 资产结构 目前,在我国的金融资产中,金融机构存贷资产的比重仍然过大,占金 融资产总额的 84.31%。受对未来不确定预期增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 居民储蓄存款居高不下,大约占到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的 80%左右。相对于 庞大的金融资产规模来说, 资本市场的发育就显得相对不足, 活跃于资本市 场中的金融资产仅占金融资产总额的 10%。这种明显不协调的金融资产结 构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其融资潜力十分巨大。 让民营 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本身就可以增加上市主体的类别和数量,补充新鲜血液, 更重要的是, 它们的进入能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从而吸引更多的民营企 业挺进

9、资本市场,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在规模和结构上都实现拓展。 1.2.3 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主体较为单一, 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 受其 长期以来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经济效益普遍滑坡等因素影响,投资者普遍 抱有十分谨慎的态度。 尤其是股票市场, 股民对于上市的国有股份制公司不 按股份制运作、违纪违规行为层出不穷的现象,风险意识空前高涨,使得股 票市场人气不足。 推动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尤其是先让一部分效益好的 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必然会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促使一部 分存贷资产转移到资本市场中来, 既有利于改善日前的金融资产结构, 又能 推动资本市场的快速

10、良性发展。 2 民营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错位表现 2.1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错位表现 国家金融控制是转轨经济中融资制度的重要特征。 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 资源配置不是遵循市场经济要求的效率化原则, 将稀缺的资本分配到边际效 率高的部门中去, 而在很大程度上按照所有制原则, 存在明显的国有经济倾 斜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 投资饥渴和预算软约束等问题继续存 在, 这种融资倾斜在不同约束条件下可以产生融资过度问题, 也可以产生融 资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在金融资源配置的所有制原则下,国有企业无论对 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还是在资本市场上对股权融资的偏好都极其强烈, 在预 算软约束条件下投资饥

11、渴膨胀,资本被低效率使用 ; 另一方面,在银行难以 获得有效信息的情况下,风险大的企业造成的外部性,容易致使效率高、还 款能力强的民营企业也难以获得贷款,从而造成了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 在这一资金配置格局下, 国家控制型融资制度极大扭曲了市场化的银企关系, 限制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资金需求主体的选择空间, 阻碍了资金配置中市场 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发挥, 资本不能在边际利润高的项目之间有序流动, 导致 资金逆配置问题产生。 2.1.1 主板对于民营企业上市存在实质性的准入限制 中国主板市场(即股市场)自成立以来已经历了十个年头。但是民营企 业在证券市场十年的蓬勃发展历程中得到的支持寥寥无几。原因有

12、二:一是 主板市场一直实行额度审批制,企业能否上市关键是能否从地方政府(或企 业主管部门)与证管部门获得上市额度。企业的素质如何在相当程度上不是 最重要的,因为包装可以出业绩。额度审批制的实施,使民营企业上市处于 极为不利的处境, 这是由于中国政府将现阶段证券市场的首要任务确定为为 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 要完成此任务, 政府必然将手中的额度向国有企业倾 斜, 如 1998 年在中国境内直接上市的 106 家新公司中, 民营企业只有 5 家, 截至 1998 年底,民营企业直接上市数量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 3.06%。这种 比例与当前民营经济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极不协调。从民营企业对中国 GDP 的

13、贡献和它得到的资本市场支持来看,民营企业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 遇。 二是主板市场入市门槛较高成为民营企业又一上市障碍。 据官方数据统 计,近 10 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平均注册资金由 93 万元增加到目前的 681 万元,虽然增加了 6 倍有余,但是距离主板上市前 3000 万元的注册资金来 讲, 只有少数大型民营企业能够满足上市条件, 也就是说只有步入成熟期的 民营企业才有可能进入主板市场融资发展。 而对于一个民营企业创业历程来 讲,创业最重要的部分是幼稚期、产业化初期到成长期,在这三个阶段,民 营企业最需要融资支持, 而以目前主板的上市条件, 金融支持在创业过程的 最重要环节是“虚置”状态。

14、2.1.2 其他问题 僵化而又单一的资本市场体系,是深沪两个证券交易市场的现实状况, 在一个市场体系中存在着两个上市基准和运作方式完全相同的证券交易所, 在信息化与电子化的时代, 不但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且也不利于各种 不同所有制、 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无障碍地进入资本市场, 进而形成社会经 济的层次结构。此外,各地现有 200 余家非证券化的实物型产权交易市场, 主要以整体转让为主, 上市出售的商品主要是国有亏损企业和微利企业, 很 少有民营企业进入市场融资。 由于运作机制问题, 除了极少数地区如上海以 外, 目前这类产权交易市场大多处于有场无市状况, 基本上不能发挥配置资 源的作用。

15、二板市场及小股板块的设立, 将彻底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现有状况, 对 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就风险投资来说, 中 国目前一方面银行储蓄存款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创业企业嗷嗷待哺, 形成了 资本流向扭曲的事实。 只有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 风险投资才有了随 时退出变现的渠道, 风险投资才可能蓬勃发展, 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融资难 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2 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的错位 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起步晚, 市场规模小, 依然在 较低水平上徘徊;另一方面企业债券市场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 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呈扭曲状态, 企业债券市场

16、规模与整个债券市 场或者股票市场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 债券市场不仅没有为民营企业的发展 提供一条有效的融资途径, 实际上把企业债券市场当成了在国有产权制度框 架内国有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而国有企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产权主体, 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因而又导致了债券融资的低效率运行, 既浪费了 宝贵的资源, 又不利于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发挥和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的健 康发展。这就决定了在国有产权的制度框架内,难以形成规范高效的、符合 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债券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和经济 体制转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不仅显示了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较为明晰的 产权、 高度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有效的分配机制, 而且对市场经济具有较强的 适应性。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民营企业越来越面临着结构调整与产业 升级的压力, 尤其是融资困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民营企业在创业 初期, 大多数民营企业可通过自有资金和少量借入资金即可解决资金投入和 周转问题, 而随着规模的扩大, 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必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